王跟成
时光荏苒,我已在朱店中学这方净土上度过十年的时间了。在这里,我恪尽职守,默默耕耘,谱写着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乐章。蓦然回首,曾经陌生的它已经成了我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地方,许多种情感在心中荡漾……
依稀记得我第一次报到,竟然找不到校门(它没有临街),到现在都让我忍俊不禁。踏进校园,第一感受是破烂不堪。低矮的教师宿舍,高大的土教室,地面潮湿,光线昏暗。学校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感受就是小。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午休,学校工作区和生活区不分,如果要说“生机和活力”,那就是吵,如今想想还后怕。
十年,弹指一挥,时光无意,岁月留痕。十年耕耘,十年收获,耕耘的酸甜苦辣,非亲历者难以体会,收获的喜悦却可以与局外人分享。十年路漫漫,步步很为难。十年前,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专用食堂,老师只有一个临时食堂,而且是土坯房,吃饭都没地方坐。校领导想办法,在食堂外面的空地上砌了两张水泥桌,我们就蹲下吃饭。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吃饭时,一只麻雀飞过,屎刚好掉在黄瓜上。水火无情啊,能怪它吗?我们把那一片黄瓜扔掉继续吃。现在的好多人可能觉得难以想象。十年后,多媒体进课堂,电子白板进教室,宽带网络全覆盖。老师、学生都有了专用食堂,做饭的燃料也是清洁能源。以前,学生们最怕跑步,特别是下雨天,一不小心就会滑到,因为操场是土铺的。现在,希望已近在眼前,塑胶场地即将代替土操场,校庆前肯定能竣工。还有已建成的办公楼、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锅炉房等等,让我们生活得既舒心又安心。(www.xing528.com)
十年来,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唯一没有变的是学校的教育质量。从我进校工作至今,高考成绩相对好一点,但中考成绩一直处于低谷,在全县排名靠后,这是硬伤,也是一代又一代朱中人心中的痛。听前辈们讲,朱中曾经十分辉煌,很多学子考入北大、同济……如今,考一本院校都很难。我们都很困惑。多年来,校领导着急,各位老师揪心,学生窝心,家长闹心,社会关心。面对如此窘境,我们朱中人,不待扬鞭自奋蹄,先后学习了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到邻县、同县的兄弟学校去学习(如秦安莲花中学,华亭的山寨、马峡中学,我县的万泉、南坪中学)。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人性化的管理艺术,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之后,我们博采众长,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狠抓教育质量,但收效甚微,教育质量依然是我们学校发展的软肋,社会上质疑声四起。正所谓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一所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真是一语中的。
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不能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秉承“崇德向善,笃学向上”的校训,践行“为孩子一生幸福铺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努力拼搏。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我们会底气十足地说:“我是一个朱中人。”真正做到我以朱中为荣,朱中因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兴。再现朱中昔日的辉煌,清华北大不在话下。这就是我心中的诗和远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