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探讨:比赛目的为个人素养还是团队合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探讨:比赛目的为个人素养还是团队合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国内各级美术优质课评比中所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赛教师的低龄化。如果我们的省级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能设计成只允许参赛教师一个人来完成整个过程的备课、上课的话,那么就能充分实现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对一节好课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那就是“真实”。“真实”不仅体现在美术教师备课环节的真实、教学实施过程的真实上,更主要的是倡导一种真实的比赛价值观,而不是用团队的力量来包装个体教师,获得假象。

中小学美术教育探讨:比赛目的为个人素养还是团队合作?

当前国内各级美术优质课评比中所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赛教师的低龄化。许多参加工作不久,往往年龄不到三十岁的青年美术教师成为参赛的主力。事实上,部分教师一旦获得省级一等奖或是全国一等奖的话,那么他们往往会为如此成就陷入“迷惑”与“迷茫”。迷惑的是认为自己课堂教学水平很高,而难以深刻认识到那是帮助其成功的整个团队的集体智慧所得,而实际上这些青年美术教师很少能深刻理解美术教学论的要旨;迷茫的是所取得的成果也往往让他们不知接下来更高的目标在哪里。我们应该承认,许多没有理论训练背景的青年参赛者,是不太可能在这样的课堂评比中呈现出最新的学科教学思潮的。

正如笔者所遇到的、最终走向创办校外美术教育培训机构之路的一位人士所坦言的,“二十几岁我就获得了全国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作为一个年轻的小姑娘,我真不知今后更高的人生目标在哪里”。

这一现象已经不是个案,已成为我们当前较为普遍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在设计教学评比活动的目标时就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偏差。优质课评比,到底是比团队的集体智慧还是比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毫无疑问,我们应该选拔的是教师个人的整体教学素养,而不应该为了“省级美术优质课的高水平呈现”与所谓的“好看”,而事先让区域性的团队来帮助教师进行整体打造。(www.xing528.com)

如果我们的省级小学美术优质课评比,能设计成只允许参赛教师一个人来完成整个过程的备课、上课的话,那么就能充分实现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对一节好课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那就是“真实”。“真实”不仅体现在美术教师备课环节的真实、教学实施过程的真实上,更主要的是倡导一种真实的比赛价值观,而不是用团队的力量来包装个体教师,获得假象。为此,我们更期待真实无华的比赛。此外,如何借鉴其他学科省级评比的“求真”规则与具体策划,则应该成为我们下一届评比的改革切入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