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与“作业”,这两个词汇对美术教师而言实在是太熟悉了。但正是由于太熟悉,以致我们时常主观地滥用它们,包括在美术教科书这样特殊的文本中。为此,笔者通过对三十余年来国内出版的、两套典型的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关作品与作业用词的呈现特点的研究,力求揭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引出与深化后续几节内容的论述。
美术教师在课堂作业教学环节经常出现用作品代替作业的评价这一现象,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对此,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两个词的定义考证与辨析,来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背后造成的不良后果及其形成原因,并引出相关的反思。笔者希望广大美术教师能谨慎辨别、使用这两个词汇,逐步建立起学术考证、研读教材、设计作业的质性评价等相关理念,促进美术作业教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的单课时作业教学中,中小学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一张完整作品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常见。为此,笔者从该现象的典型呈现入手,通过揭示其重大危害来梳理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继而提出美术课堂作业教学的理性观,强调作业教学的重要功能,主张挑选三大类作业来进行展示与评价,以及设计直击作业靶心的课堂练习等观点,以引发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对这一环节的关注与深入思考,并为提升我们教学的有效性而努力探索。(www.xing528.com)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重视对新授内容的讲解,而忽视课堂作业环节的教学。这种忽视,也让我们看到了长期以来课堂作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无效情况较普遍、练习时间被延长、评价缺少思考等等。其实,课堂作业环节也是美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除了剖析其根源,探寻其解决的方案外,还提出以教学目标为课堂作业的核心,强调作业的针对性,谋求作业形式的多元化等观点。笔者希望这些思考能为当下美术课堂作业教学的探索提供一条理性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