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视觉隐喻研究成果简述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视觉隐喻研究成果简述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早期一些研究图像识读的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视觉隐喻”这一概念,但他们的成果已经包含了该概念的要义。帕森斯则明确提出,人们对视觉隐喻的认识是有其文化依赖的。他还强调视觉隐喻与人的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认为视觉隐喻能够激励和指导艺术家进一步创作作品。[56]93参考上述已有的成果,笔者也赞同把视觉隐喻分为明示义与隐含义两大类。这既是视觉隐喻的真实本性,又便于我们深入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视觉隐喻研究成果简述

正如美国当代美术教育学者帕森斯(Parsons)指出的,关于视觉隐喻本质的文章或非文字的其他媒介仍然比较少见。[56]90为此,笔者只能依据相关的资料对此做一简述。

尽管早期一些研究图像识读的学者并没有明确提出“视觉隐喻”这一概念,但他们的成果已经包含了该概念的要义。因此,笔者简要罗列如下。

法国学者巴尔泰斯(Barthes)对影像识读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方向。他对符号学理论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其影像的意义“层级化”:第一层意义是“明示义”(denotation),讨论的重点是影像表现中的“谁”(who)或“什么”(what)是“怎么”(how)被呈现在影像中;第二层意义是“隐含义”(connotation),讨论的重点是借由影像表象的“谁”或“什么”及“怎么”,影像传达了何种意念及价值。该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前就已经指出了“隐含义”这一概念。这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启示。

美国艺术批评理论家巴雷特(Barrett)则应用巴尔泰斯的影像解读策略,对从幼儿园大学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了“明示义”与“隐含义”方面的实践研究,提出了影像所隐藏的明示义和隐含义对观者的影响力甚于影像创作者。这些意涵往往影响观者对于生活中各项事物的选取意图。他还指出对于一定年级的学生可以实施较为深入的探索影像解读的策略,对于低段学生则可以采用对话的方式来进行教学。[48]巴雷特还明确指出了学生文化、年龄性别等的差异造成了对影像的不同识读。可见,该学者的研究在实践层面较为深入,也为我们对视觉隐喻的案例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www.xing528.com)

斯托克洛克(Stokrocki)建议学校应在视觉艺术教育课程中加入学生的日常视觉经验,而教师则应尝试协助学生发觉隐藏在“够酷”“超炫”之视觉影像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等意义。[57]该学者明确指出了影像的隐性含义观点,以及要求人们在教育层面引导学生对同一影像采用多元化诠释进行解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帕森斯则明确提出,人们对视觉隐喻的认识是有其文化依赖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视觉隐喻。他还强调视觉隐喻与人的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认为视觉隐喻能够激励和指导艺术家进一步创作作品。[56]93

参考上述已有的成果,笔者也赞同把视觉隐喻分为明示义与隐含义两大类。这既是视觉隐喻的真实本性,又便于我们深入研究。其中,隐含义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