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批判课程论简述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批判课程论简述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二)批判课程论1.批判课程论简述批判课程理论的出现:批判课程论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出现了“科技理性”占主导地位,“批判理性”逐渐萎缩,社会的公正性日益被人们所忽视,个体的自身意识濒临崩溃等诸多问题。倘若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将是一句空话。

中小学美术教育新论:批判课程论简述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首先对相关概念,例如批判理论、批判课程论进行简述,以利于后续作进一步的探讨与阐述。

(一)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及其主要学术观点介绍。

1.批判理论简述

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简称,最早是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所创立的。该学派目前已经历了两代哲学家们的发展,并分别出现了第一代以霍克海默(Horkheimer)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左翼,第二代以哈贝马斯(Habermas)为代表的右翼教育哲学界对批判理论的解读也几乎以上述两位学者的学术观点为核心。

2.批判理论的主要学术观点

尽管这个学派的学术思潮很难用一条理论线索或一个和谐的系统统合[32]294,但通过探究其学术脉络,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主要的学术观点。

批判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文化史是一部“理性史”,理性在社会进程中又被统治阶段所利用,最终理性异化成为意识形态的统治工具;对此,人性应该从社会的“科技——工具理性”中挣脱出来,不能让人性迷失于所谓科学推理中,异化为“单面人”;此外,人们应该重构“交往理性”,具有解构事物理性的意识,注重自身反思与反省,进而有助于形成批判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等。可以说,批判理论强调人的主动性,以个性的解放为终极目标[33](www.xing528.com)

(二)批判课程论

1.批判课程论简述

批判课程理论的出现:批判课程论(a critical theory of curriculum)这个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出现了“科技理性”占主导地位,“批判理性”逐渐萎缩,社会的公正性日益被人们所忽视,个体的自身意识濒临崩溃等诸多问题。对此,一些课程论学者,主要代表有阿普尔(Apple)、吉鲁(Giroux)、麦克唐纳(Macdonald)等,充分吸收了批判理论的精髓,创生了批判课程理论。随后,批判课程论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2.批判课程论的主要学术观点

批判课程论将社会公正与人的解放视为课程的终极目的,并对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课程范式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批判。同时,该理论确立了“课程作为‘反思性实践’”的新理念,进而提出了基本理论框架——从“再生产理论”到“抵制理论”,与此同时还对隐蔽课程,或称“隐性课程”,进行了出色研究。[32]339

3.我国学者的批判课程观简介

纵观国内众多学者对批判课程观的论述,钟启泉的想法很具代表性:我国对批判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与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格格不入。倘若离开了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就将是一句空话。同时他还特别指出,儿童的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34]这也表明了批判课程研究的重要性,与这一理论在当下实践层面的迫切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