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对反映银行竞争力的12个子指标进行了面板分析。这里考察银行业开放对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的总体影响。根据本章第二节的检验可知,对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Y13的面板回归分析适用于混合模型,其分析结果见表6.17。
由表6.17可知,以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Y13为因变量的四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90%以上,各变量显著地进入面板数据模型。在12个子指标中,不良贷款率、存贷比和成本收入比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逆指标,因而其对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与回归系数相反。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是显著的,意味着总体上来讲,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对中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有正面影响的。原因是银行官方承诺开放水平对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中间业务占比、非利息收入占比等子指标均有正面影响,对不良贷款率和成本收入比等逆指标均有负面影响。
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有明显的正面影响,尽管对流动性比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存贷款规模影响为负。银行业现实的对内开放水平对各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为正,尽管其对不良贷款率影响为负,然而由于不良贷款率是综合竞争力的逆指标,事实上其对各银行综合竞争力是正面影响。银行业现实的开放水平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是显著的,尽管其流动性比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及存贷款规模的影响是负向作用,和银行业现实的对外开放水平一致。
在模型1中,交叉项经济发展变量的系数是不显著的,说明经济发展状况与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对银行竞争力影响的发挥不相关。在模型2、模型3、模型4中,交叉项经济发展变量的系数均是显著的,且影响因子为负,意味着经济发展状况与银行现实的开放水平对银行竞争力影响的发挥有密切关系。这说明在目前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从长期来看,银行业开放有利于中国银行竞争力的提升,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定。但由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在短期内对银行业开放产生的正面影响形成一定的拖累。
表6.17 对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Y13 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www.xing528.com)
上述结论说明,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整体处于上升状态,银行业官方承诺开放水平和现实的开放水平均对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上升做出一定贡献。当然,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的上升也有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他方面因素可能如下:
第一,利率管制制度下较高的存贷利差给予中国银行业高于世界普通标准数倍的存贷款差额,这种高存贷差所带来的暴利导致银行业综合竞争力上升。在本著所研究的2002年至2017年间,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以远高于GDP的增速在增长,盈利能力也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并高于国外先进银行,其原因和高额的存贷利差不无关系。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还在进行中,银行利率仍然是国家严格监管的官方利率。由于受到行政干预的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利差水平大致为2.60%,远远高于发达经济国家大银行的平均利差1.9%。[1]利差收入在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收入来源中占比高达80%,这种高存贷利差水平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暴利,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第二,中国银行业,尤其是5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国家支持下的股份制改革过程大幅提高了资本实力、资产的安全性和盈利能力。从2003年开始,国家启动了银行业全面改革,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战略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公开发行上市等系列改革,其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提高,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成效明显。从1999年尤其是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业开始注重风险控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不良资产剥离,极大地改善了银行资产质量。2004年和2008年,汇金直接向银行注资控股,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银行业利润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03年至2013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由17.9%下降至0.95%,资本充足率由-3%提高至13.3%。[2]
第三,中国强劲的经济发展和积极的货币政策使存款和贷款规模扩大,存贷资源的大幅增长使银行综合竞争力提升。近10年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民财富迅速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贷款质量不断改善,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从2009年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重点产业振兴计划,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引下,银行信贷大幅激增。这些都为经营货币的银行提供了非常好的外部资源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