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际生产折中理论(OLI),所有权优势是银行境外拓展的前提条件,然而事实上,发达国家银行业具有所有权优势,其国际化动机以实现经济性目标为主;而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大多数企业不具备所有权优势,仍然进入了境外市场,参与全球金融活动。在中国银行业走出国门不再具有主场优势,又不具备所有权优势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境外经营的优势何在?具体阐述如下:
(一)中国当前的经济地位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国民财富有了很大提高。人均GDP从1980年的272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8 123美元[7];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增加到2016年的150.6万亿,人均存款达10.89万元。按照邓宁的发展水平理论,我国目前已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对外贸易额、GDP、对外投资和劳务承包额快速增长,促使我国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提供更为便利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中资银行的境外拓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贸易发展提供的支持
2016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达3.6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额为2.098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588万亿美元。贸易发展也促使金融服务快速增长。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征信、担保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成为中资银行海外机构拓展的重要领域和收入来源。
(三)中国企业客户国际化的支持(www.xing528.com)
近年来,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上升幅度在扩大。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002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2016年的1 701.1亿美元。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年末境外资产总额5万亿美元。[8]客户跟随假说认为跨国银行为避免失去客户,跟随客户到东道国建立分支机构以为原本的客户关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保持固定的良好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客户一般倾向于选择中国商业银行服务。中国企业投资、生产的全球化,为国际化的中资银行提供了优质客户群。
(四)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根据前文所述,《银行家》排名显示中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上升速度很快,截至2017年年底,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有四家银行进入前10强,中国工商银行排名第1位,中国建设银行排名第2位,中资银行的品牌形象和声誉大幅提升。中国银行业在走出去的国际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资金实力雄厚、管理经验丰富、设备技术先进、创新能力领先的大型跨国商业银行。而遍布全球市场的经营网点和消费群体,也会形成商业银行宝贵的品牌效应。品牌形象和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银行服务、产品的象征,在稳定已有客户的同时,能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中资银行的品牌效应有助于中资银行海外客户的拓展。
综上所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外资银行和中国本土银行相比各有其优势,中资银行走出国门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也各有优势,外资银行和本土银行在同一平台上运行,必然相互影响。以下我们分析外资银行进入和本土银行走出去对东道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