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上文所阐述的,银行的本质首先是企业,银行要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强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措施,赢得市场,留住客户,以获取最大利润,提高和保持竞争力。而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和风险的特殊企业,要求必须保持一定规模,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通过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全面市场服务持续地比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结合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和作为特殊企业的特征,我们试图构建以下指标体系来探讨银行竞争力(见表4.1)。
表4.1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一)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总目标,也是维持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意味着其是否能够给投资者满意的回报,还关系到商业银行是否通过盈利来增加自有资本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是竞争力评价的首要内容。我们选择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来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银行全部资产运用的总成果;资本收益率是净利润与资本总额之比,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资本收益率不应低于11%。
(二)资产安全性分析
资产安全性是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必然组成部分。如果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过分注重短期赢利而忽视资产安全,会影响其持续盈利能力,严重时甚至危及其生存。目前,贷款仍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资产,因此,对资产安全考察主要是指对贷款质量的分析,我们选择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来反映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安全性状况。不良贷款率是贷款五级分类中后三类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它是衡量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小意味着不良贷款占比越小,资产的安全性越好,因而该指标是安全性指标的逆向指标;拨备覆盖率指呆账准备金与贷款五级分类中后三类贷款(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余额的比例。
(三)流动性分析(www.xing528.com)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掌握适度的流动性是银行经营的关键环节,过高的流动性会使银行丧失盈利机会甚至亏损,过低的流动性则会使银行面临信用危机甚至倒闭。我们选择流动性比率、存贷比来反映上市银行的流动性。流动性比率指商业银行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存贷比率指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例。流动性比率越高,说明银行的清偿能力越强,流动性风险越小。银行一般通过存贷比来限制贷款规模,即以存款来制约贷款,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流动性越好,该指标为流动性指标的逆向指标。目前,监管部门要求存贷比不应超过75%,流动性比率不应低于25%。
(四)资本充足性分析
充足的资本是商业银行进行正常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是商业银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我们选择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来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核心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资本充足率为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4%。
(五)创新能力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银行业进入以金融产品创新为核心的新竞争阶段。在创新能力方面,我们选择了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和中间业务占比作为衡量的指标。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指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中间业务占比指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非利息收入占比和中间业务占比反映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多样化程度、业务拓展能力及新兴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是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
(六)经营效率指标
经营效率反映了银行对实现经营目标的能力。我们选择成本收入比来衡量银行的经营效率。成本收入比是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衡量银行经营的相对成本。成本收入比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银行的经营效率越高。由此可见,该指标为经营效率的逆向指标。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成本收入比指标不应高于45%。
(七)市场实力指标
银行实力与银行竞争力密切相关。一方面,银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太大而不倒”的理论下获得金融监管者支持与救助的能力大增,增加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覆盖广泛的经营网点给居民存贷款带来便捷,有利于吸引广泛的客户群,提高银行竞争力。我们选择存贷款规模来衡量银行的市场实力指标,用存款总额加贷款总额来表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