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与银行开放冲击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与银行开放冲击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大陆)学者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24]综上所述,国内(大陆)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始终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近年的研究主要是搜集国内外各项财务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领域开了先河,但其缺点是不够系统,指标体系比较杂乱,或只有某一年度横截面多家银行的竞争力比较,没有纵向的动态比较,不能反映各银行的进步度,难以全面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与银行开放冲击

国内(大陆)学者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李元旭等(2000)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应包括以下指标:反映银行经济成果的盈利性指标、反映营销经营能力的业务能力指标、反映银行硬件装备和技术应用方面能力的技术能力指标、反映用人方面有效性的人力资源指标、反映避免和承受风险能力的资产质量指标、在服务机构中重要性日益增加的文化建设能力指标与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竞争力和竞争地位的金融创新能力指标等。[19]

焦瑾璞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态势4个方面来测度银行竞争力。其中,选取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质量以及资本充足率4类指标表征现实竞争力;选取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及创新分析和监管有效性分析3个方面内容表征潜在竞争力;选取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金融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研究表征竞争环境;而竞争态势研究的是现实、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趋势。[20]

魏春旗、朱枫(2005)在《商业银行竞争力》一书中,把商业银行竞争力分解为表层竞争力、深层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并通过逐层分析,构造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模型,认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流程竞争力、组织竞争力、制度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文化竞争力、战略竞争力7个方面的竞争力构成的能力体系。

庄起善、窦菲菲(2008)借鉴波特竞争力理论、CAMEL指标框架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转型报告的相关指标,构建中国银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影响中东欧和独联体转型经济国家银行竞争力的要素进行了考察和比较。[21]

国泰、郑杏果、杨中原(2009)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及OBLIMIN斜交旋转法,设计了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探讨影响银行竞争力的显著因素。[22]

以王松奇为组长的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课题组自2006年以来每年发表《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在建立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主要以上年度的数据资料为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综合评分。(www.xing528.com)

杨家才(2008)引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揭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要素构成;据此设计了新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创设了既可以用于银行间竞争力横向比较,又可以反映银行间竞争力动态纵向变化的竞争力指数编制方法。

陆跃祥、曹永栋(2011)采用现实竞争力指标和潜在竞争力指标来考量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情况。现实竞争力指标分为4类共13项具体指标,潜在竞争力分为5类共14项具体指标。得出的结论为:与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在现实竞争力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潜在竞争力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劣势,综合竞争力表现尚可。

方先明、苏晓珺、孙利(2014)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进行了竞争力水平检验。结果显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普遍偏弱。[23]

陈一洪(2017)从核心竞争力概念分析出发,提出城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体现为风险管控能力、盈利创造能力和持续成长能力3个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以城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强资本补充能力、提升盈利创造能力和强化持续成长能力的政策建议。[24]

综上所述,国内(大陆)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始终未形成系统的理论。近年的研究主要是搜集国内外各项财务数据资料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在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领域开了先河,但其缺点是不够系统,指标体系比较杂乱,或只有某一年度横截面多家银行的竞争力比较,没有纵向的动态比较,不能反映各银行的进步度,难以全面了解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本著试图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等方面构建一个逻辑一致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新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