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格拉底之学: 古希腊道德伦理思想体系及专家治国主张

苏格拉底之学: 古希腊道德伦理思想体系及专家治国主张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指控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而判处死刑。苏格拉底和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苏格拉底建立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为了探索人生善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知识,一切不道德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

苏格拉底之学: 古希腊道德伦理思想体系及专家治国主张

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他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他成长于伯里克利盛世时期,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苏格拉底虚心向各位智者求教,当时奉行自由论辩,他们讨论各种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生活,只专心致志于学问,他曾跟父亲学过雕刻手艺,靠自学成为一名学问家,后来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社会道德教师。他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之礼物和使者,其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社会人生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之真理和智慧。他最痴迷之生活方式是到广场上与他人交谈,他相信其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地询问和交谈激发人们热爱真理和德性,唤醒人们重新思考人自身之本质。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还把自己比作一只牛虻,他说雅典是一匹已经沉睡之懒马,牛虻之使命就是通过不断叮咬这匹巨大钝马,使它从昏睡中惊醒,使它跑得更快,从而焕发出精神活力。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使许多人恼怒,而想踩死他这只牛虻,但他认为神给其使命是不可违的,故冒死不辞。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苏格拉底被指控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而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终年70岁。苏格拉底和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学说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他认为,天上和地下各种事物之生存、发展和覆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主宰者。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要认识做人之理,过有道德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许多人向他请教,他却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认为:“只有神才是智慧的,他的答复是要指明人的智慧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或者全无价值的,神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他仅仅是用我的名字作为说明,像是在说,人们啊,惟有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的智慧实际上是毫无价值的人。”他以自己无知而自豪,并认为人人都应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认为,只有通过审视自身心灵,才能实现研究自然和世界之目的,要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真理之追求是无穷无尽的,世界常变常新,知识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之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其名言是“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建立的道德伦理思想体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为了探索人生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人们在现世生活中获得各种有益或者有害知识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索普遍和绝对的善念,把握真知识,才是人类最高生活目的和至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知识,一切不道德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只有摆脱物欲诱惑和后天经验局限,获得了善念,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之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训示。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对人的成长极为重要,无论是天资聪明者还是天资鲁钝者,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成就,就必须勤学苦练,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教育。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终身从事教育工作。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使人成为有德行者;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知识,治国者必须有广博知识,凡受到尊敬和赞扬者都是那些知识广博者,而受人谴责和轻视者,都是那些无知之人。他还主张人要锻炼身体,健康体魄无论对人之体力活动还是对人之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体魄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家,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越是禀赋好者越要受教育,这好比桀骜不驯之良种马,如果在小时候加以训练,就会成为骁勇骏马;否则,将始终是难以驾驭之驽马。一个人如果受教不好,其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罪。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其心愿,给其带来幸福者,苏格拉底教导他们,只有愚人才会这样想。他指出,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对人类做出贡献。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尊敬。他以“产婆术”教学法为思想接生,引导人们产生正确思想。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者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拥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如,一条船应该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必须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的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www.xing528.com)

什么样的种子才能够成为庇护生命的参天大树呢?是财富?是名誉?是对权贵攀附?还是对他人依赖?苏格拉底告诉人们: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最应该关注之事不是人所拥有之金钱财富和权势,而是灵魂之幸福。无论是金钱、荣誉还是地位,都不过是身外之物,它们非但不会带来美德,也不会带来灵魂之安宁,反而会损伤人感受幸福之心。如何获得善、获得美德、获得灵魂之幸福呢?人总是以不同方式追求各种各样诱惑,但到头来会发现,还是平淡最能显示人的本色,平淡才能体味到真正幸福。因为幸福和美德都不是客观存在之物,而是一种感知,是一朵开放在心灵深处的洁白莲花。如果人要采摘这朵莲花,最直接方式就是回到灵魂自身,唯有如此,才能直观它、欣赏它、呵护它,乃至拥有它。关照自己灵魂,完善自己美德,并最终获得幸福,这就是苏格拉底告诉人们的:“人啊,请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并不是一个虚妄哲学游戏,它是对美的灵魂之呼唤,也是人通向幸福最短途径。要认识自己,首先要问自己:“我是谁?”“我是谁”是对自我之诘问,就是要把当下自我同自我历史与未来统一起来,实现对生命本色正确的理解。“我是谁”这个问题不是提出即可回答的,它将是人一生不断追问的主题,直到生命结束了,“我是谁”的答案才会揭晓。因此,当人在认识自我时,同时也就是在创建自我、塑造自我。人只有先在自己心灵内部确定一个最为健全原则,然后才能以之为准绳去测度其他所有之物。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一个生活准则,他就无法在生活中为自我存在找到可以立足之基。对于一个没有准则和立场者而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纷乱都可能轻易地将其击垮。在命运万变之面前,没有生活准则者最终将成为一个玩世不恭和随波逐流者,而要为生活寻找行为尺度,人就必须关注灵魂和道德。认识心灵原则,也是对自我道德之修养,也就是中国《大学》里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自我修养。自我修养首先是个人道德修为,只有个人进行道德修为,然后才能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对自我道德和心性气质之磨炼和培养就成为一切实践活动前提。人不仅要分辨是非善恶,也要培养善念,更要善行,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外界各种纷扰,从而获得心灵安宁和幸福以及他人尊敬。对世界各种纷扰和世间各种诱惑以及情感困扰和思想迷惑,人必须如角斗士般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灵魂。苏格拉底一直被看作为追求真理而死之圣人,他说:“我从来没有生活在平庸的安静生活之中,我从不在意为大多数人追求的东西,诸如金钱,拥有一个舒适的家,拥有较高的军衔或公民身份以及所有其他在我这个城市正在进行着的活动。”他不是一个苦行主义者,也丝毫不抵触通常意义上的日常寻乐,只是对于苏格拉底而言,谨慎地审视自我灵魂才是他生命第一要务,这样,美德和幸福就是成为他自己,为此,他宁愿舍弃一切与其无关之事。其事业就是其精神,他是一位以舍生取义的伟大哲人,也是西方思想范式创造者。他在法庭上说:“如果你们判处我死刑,你们将更难找到一个能够代替我的人。”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格拉底还是唯一的,因为他认识了他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