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上司的判断力
心理学家布里丹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容易出现那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
布里丹是巴黎大学教授,由于他证明了在两个相反而又完全平衡的推力下,要随意行动是不可能的,而名声大噪。流传的一个故事是: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养,有一天,送草的农民好心地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
可是想不到的是,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反而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去吃草料,而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非常的痛苦。
这个故事给了人们很大的启发,因为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也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如何选择对人生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有一句话叫“少则得,多则惑”,人们在有很多选择的时候,都希望得到最佳的抉择,所以就会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真实的情况是,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人们去反复思考,最重要的是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大家一致以为,上司于正林只是一个有钱的“庸人”。他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外聘总监,据说在商场打拼多年。照理说,员工本来是很佩服他的,可是随着接触增多,员工们发现关于房地产的分析,很多的知识于正林都不懂,当员工向于正林汇报的时候,于正林根本就不会仔细研究员工递交的数据,也从不检查公司财务做的账目。
还有,有大客户看房子的时候,客户提问的问题都很专业,于正林经常都是让手下的得力人员去回答问题。直到要决定生意是否成交,于正林才会出马决定。财大气粗、给出优厚条件的客户,于正林未必会和他签约;而有的客户,大家觉得给出的条件一般,于正林反而会去签约。
于是,员工们最不明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这样的“庸人”可以坐在这么高的位置上。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更让大家费解。
公司拿出了一笔资金投入一片地产,根据辛辛苦苦的分析和严谨的推论,大家一致认为选择A地区,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可是于正林就看中了B地区。大家一考察,发现B地区人口稀少,房地产发展机会渺茫,房子建好了也可能没人来住。
但是于正林决议投资B地区。他认为B地区有着天然的优势,很多城市的人们都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忙碌,一定会喜欢在B地区安置生活。
各有利弊,大家争议了很久,但是因为A,B地区都有客户竞争,于是于正林毫不犹豫地拍板投资B地区,这让大家非常气愤,觉得于正林一意孤行。后来,甚至有几个专业知识特别丰富,早就瞧不起于正林的人辞职。
于正林很平静地给员工办理了离职手续,用上司的魄力面对这样的一个状态。他在开会的时候,只说了简短的几句话,他告诉大家,他敢于有这样的判断,也敢于承担任何后果,他本人不愿意多解释,因为在成果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是枉费心思。
果然,过了不到一年,形势发生了逆转,随着中国经济走向“城市包围农村”,为了迎合城市人的生活,于正林在B地区开发了农家乐,越办越火,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由于B地区是低投入、高收入,收入就远远超过了投资A地区的收益,让曾经质疑的人刮目相看。
大家这才明白,原来错的人是自己,庸人也只是自己!上司之所以成为上司,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面对两件事情的时候,能够有决断的勇气、高瞻远瞩的眼光!
在职场中,有不少人抱怨上司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上司的能力并不强,只是机遇好,或者一些别的原因,才让专业知识不强的他坐在了一个比自己高的位置。
事实果然这样吗?很多时候,上司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不需要有多强的专业知识,因为他不是某个专业的技术员。他是要懂得统筹安排、懂得决策,并且要为自己的每一个决策最终承担责任的人。
打个比方说,如果有一个上司,专业知识很强,但是本身特别没有主意,做事情也怕担责任,比员工还害怕承担后果,员工问什么的时候,他只会说“等我再找上级批示,然后回复你”。这样的“人才”上司会比误以为“庸才”的上司更让人郁闷。
这就是说,只要能够对一件事情敢于拍板,他就超过了普通员工做事情的衡量和勇气。况且,对于个人来讲,你可以选择公司,但是上司是流动的,你不能选择你的上司会是谁。
心理学点拨
员工的工作归根结底是为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围绕着企业的管理者展开,要懂得上司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做出积极的配合。坦白说,你的行为需要对上司解释,但是如果老板的决定,你暂时不能够理解,那么就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保持敬畏之心!
像老板一样去思考问题
想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想得到老板的赞赏,就需要像老板一样去思考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积极行动。在工作中,当你对自己说“如果我是老板会怎样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你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积极行动,那么你很快就能得到老板的认可和重用。
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了解才能理解,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体谅。工作中,当你觉得委屈和失望时,就对自己说:“假如我是老板……”换位思考后,我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老板的战友、朋友,是企业的一分子,而不是老板手中一枚可有可无的棋子,而且这也将为你在职场上赢得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
在一次销售会议上,IBM创始人老托马斯·沃森先介绍了公司当前的销售情况,分析了公司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然后让大家思考发展对策。
这个气氛沉闷的会议一直持续到黄昏,只有托马斯·沃森自己在说,其他人则显得心不在焉。
面对这种情况,老沃森沉默了10秒钟,突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think(思考)”,然后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想象自己如果是老板该怎么思考问题。别忘了,大家都是靠工作赚得薪水的,我们必须把公司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思考。”然后,他要求在场的员工开动脑筋,每人提出一个建议。
结果,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大家提了很多建议,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此,“像老板一样去思考”便成了IBM公司员工的座右铭。
像老板一样去思考问题,就是站在老板的立场看问题。这样你才能以一个主人翁的姿态想老板之所想,急公司之所急,而这种员工正是老板最喜欢的。假如你真的能做到站在老板的立场思考问题,老板一定会对你青睐有加。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很可能会因为背离老板的意图而不被老板赏识、看好。
毛卿是公司销售成绩最好的员工。一次,他向老板说自己如何卖力地工作,如何劝说一位服装制造商订货。本以为老板会表扬自己,可没想到老板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
毛卿不理解,于是鼓起勇气问:“我们的业务是销售仿制品,不是吗?
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小毛,你是公司能力最强的员工,不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而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把精力投入在那些大客户身上。”老板严肃地说。
此后,毛卿学会了像老板一样思考,把自己放在老板的位置上,思考怎样才能把公司做大做强。当他手中有一些较小的客户时,就把他们交给一位经纪人,只收取少量的佣金,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寻找大客户的目标上,结果为公司创造了更高的利润。与此同时,他也更受老板的赏识了。
像老板一样思考,激励自己追逐老板的目标,并处处为老板着想,才能很好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像老板一样思考究竟该从何下手呢?
你要问自己:如果我处在老板的位置,需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目前老板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事情会如何发展?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该如何预防或解决?这件事如果换自己做,会怎么做?最后,请比较你的想法和老板的做法。经常这样训练,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对公司的整个运行有较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会更加接近上司。
心理学点拨
要想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并得到老板的重用,唯有时刻站在老板的立场看问题,像老板一样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与老板永远站在一起,你的想法才能与老板的想法不谋而合,你才能在公司里有光明的前景。
用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定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抛开任何理由,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在为未来做准备,你正在学习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甚至成为老板或老板的老板的技巧。当时机成熟,你已准备就绪了。
当你精熟了某一项工作,别陶醉于一时的成就,赶快想一想未来,想一想现在所做的事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这些都能使你在未来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尽管有些问题属于老板考虑的范畴,但是如果你考虑了,说明你正朝老板的位置迈进。
如果你是老板,你对自己今天所做的工作完全满意吗?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回顾一天的工作,扪心自问一下:“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沉稳入眠,因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公司,正在创造机会使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
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表现得更加忠诚,更具创造力,也会更加努力工作。有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当你像老板一样思考时,你就成为了一名老板。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为公司节省花费,公司也会按比例给你报酬。奖励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就会兑现,但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公司的资产视为自己的资产一样爱护,你的老板和同事都会看在眼里。美国自由企业体制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即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劳动是成正比的。
然而在今天这种狂热而高度竞争的经济环境下,你可能感慨自己的付出与受到的肯定和获得的报酬并不成比例。下一次,当你感到工作过度却得不到理想工资、未能获得上司赏识时,记得提醒自己:你是在自己的公司里为自己做事,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
假设你是老板,试想一想自己是那种你喜欢雇用的员工吗?当你正考虑一项困难的决策,或者你正思考着如何避免一份讨厌的差事时反问自己:如果这是我自己的公司,我会如何处理?当你所采取的行动与你身为员工时所做的完全相同的话,你已经具备处理更重要事物的能力了,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老板。
心理学点拨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员工应该将全身心融入公司,尽职尽责,处处为公司着想,钦佩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理解管理者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
做“护驾”上司的下属
作为下属,能够随时给上司拾起面子,维护上司的尊严和权威,是最能赢得上司的信任和青睐的。员工要善于给上司搭台阶,及时保住上司的颜面,必要的时候自己把责任揽下来。这样做会给上司留下极好的印象,也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转机。但是,“救驾”的方式要自然,不要表现得太明显,只有你和上司两人明白是最好的。
某公司新招了一批职员,在一次会议上,老板在点名的时候把“王梓晔”念成了“王梓华”,全场一片寂静,没人应答。老板又念了一遍,然后一个员工慢慢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板,那个字念ye,不念hua。”
老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这时,一个反应灵敏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报告经理,是我把字打错了。”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老板挥了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一周之后,这位及时给上司“救驾”的小伙子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
给上司“救驾”,其实是对上司的尊重,也是考验自己应变能力的一种方法。上司会因你的快速反应而受惠,在上司的尊严得到维护之后,你的好运也会紧随而至。奉劝那些想在上司手下过得舒心、尝到甜头的员工,首要之事,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你的上司充当“护驾”的角色。
事实上,每个上司都喜欢有一个能为自己及时“救驾”的下属。如果你能够与上司搞好关系,就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上司填补一些工作上的漏洞,维护上司的尊严,这对自己的前程当然大有好处,反之,则会阻碍自己的前程。
一家保健品厂研究所的办公室主任赵亮,就是因为不懂为上司“救驾”而毁了前程的。几年前,赵亮从名牌大学毕业分到这家保健品厂,由于办事利索,很快就从一名普通研究人员晋升为研究所办公室主任。但是他却在关键时刻办了一件傻事。
有一次,研究所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出台了一套改革方案,由于在设计当中出了问题,致使整套方案全部泡汤。上司追究责任,赵亮说:“这套工艺流程是在所长主持下完成的,其他人只是执行者。”
第二天,所长把赵亮叫到他的办公室,冷冷地说:“赵主任,你真会说话,有了责任往上司身上推……”没过多久,赵亮被免去了办公室主任的头衔,调到其他办事处去了。
每个上司都喜欢给自己“护航”的人,如果你在关键时刻给上司落井下石,那么你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在上司的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肯定是对自己抱有成见。上司的面子受损,会使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损害。上司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心理学点拨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在评功论赏时,上司往往喜欢冲在前面;而有了过失之后,许多上司都会想办法来逃避。这种情况下,如果下属能及时挺身而出为上司保驾,敢于代上司受过,相信上司会对你刮目相看。代上司受过除了那些原则性错误外,实际上无可厚非。这样做,从整体来讲有利于维护上司的权威和尊严,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利于正常工作的开展。同样,你也会因为替上司排忧解难而赢得上司的信任和感激,你的职业生涯也会变得更加顺畅。
不要在上司面前争功
这里有一个关于螃蟹的实例:人们在竹篓中放入一群螃蟹的时候,不必盖上盖子,螃蟹是爬不出来的。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爬。但篓口很窄,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其余的螃蟹就会用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一只强大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如此循环往复,无一只螃蟹能够成功。这就是所谓的“螃蟹效应”。
螃蟹效应反映的是一种灰色心理,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灰色心理活生生地存在于生活中。在公司内部,由于有人目光短浅,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持久利益,相互内斗,进而整个团队便会逐渐丧失前进的动力。
这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上司和员工之间,那就是出现了“刺儿头”员工,或者是和上司抢功的员工,就很容易被上司误会而遭受提防和打压。
不必强烈地谴责这样的现象,因为将心比心,如果自己是上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留意别人的“利爪”。
还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传说秦国大将蒙恬出战时,总是向秦王索要封赏。他手下人就很奇怪地问:“蒙将军您并不喜欢这些封赏的东西,为什么每次大战得胜都要向秦王索要?”蒙恬笑而不语。后来蒙恬向一位资深幕僚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每次出战带走全国四分之三的军队,如果我不喜欢名与利,秦王会认为我喜欢江山。”
其实,这就是职场规则的内核:让别人有安全感。同样要说的是,如果利用好了上司的这种心理,不争功,懂得韬光养晦,赢得了上司的信任,那么也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上司永远选择自己信任的员工担当重任,哪怕这个员工有失误,他也心甘情愿帮他扛着。
有一家公司准备上市,但缺乏国际化人才。董事会决定打破常规,从外企引入一名具有国际背景的人才,从外资企业被挖角过来的高级经理人赵亮成为公司的市场总监。
王军长期在外企工作,说话做事都非常直接,刚到公司的时候,就对公司提出了很多的意见,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但是王军不以为意,他认为公司聘用他,只要自己将公司的市场业绩提高,一切都应该为此服务。
当大伙正为王军的作风而议论纷纷的时候,总经理屡次公开表态支持,让王军感觉到内心踏实。接下来,王军进行了许多市场革新,基本将他在外企中所操作的那套成熟的运营模式搬了过来。王军的很多方案甚至没有得到总经理的批示,就直接施行,但是总经理并没有怪过王军。
有一次,在总经理拟定整个推广计划之后,王军突然提出新的建议,想启动全新的销售推广手法。他的想法几乎否定了所有人前面的工作,而且由于从未有过先例,所以存在不小的风险。
总经理虽然不太同意在如此匆忙的时间内进行全盘调整,但看到王军如此坚持,也就勉强同意了。后来,令人遗憾的是,王军的方案失败了,公司损失惨重,业绩相对以往非但没有提高,还有所下降。
董事会将总经理狠狠批评了一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董事会严厉的责问面前,总经理竟然将所有失误的职责承担了下来,替王军扛过了这一关。这让王军非常惭愧,后来,王军做了具体的市场调查,终于在下一次的市场表现中,令公司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董事会再次召开了会议,总结经验。会议结束后,在盛大的庆贺晚宴上,王军喝了很多酒,酒喝多了,说话就变得非常随意。他当着很多人的面说:“这次的成果其实也不算什么,我以前做的开发比这次有成果的多得多了,只不过在公司,很多时候工作受到限制,还没有完全发挥好。如果给我一个更大的平台,那我会做更好的推广方案给你们看……”
听到这句话后,总经理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一个星期后,当王军再次自作主张地行事时,当着公司所有人的面,总经理不留情面地将王军训了一番。并且,自此以后,王军的方案再也没有被总经理批准过。一个月后,王军终于离开了公司。
很多人都厌倦上司的提防之心,但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每一个职场人可以厌恶、蔑视,但是却无法回避。包括对于同事,都不要过分地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因为这样无形中会给别人压力。
心理学点拨
一个人的能力即使自己不说,业绩出来,所有人都会看到,上司对于卓越的员工有着很强的驾驭之心。对于个人而言,无论能力多强,无论内心是否有争功之心,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都必须调整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做出成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板都讨厌看见一个喋喋不休的,像一只刚下完蛋的母鸡那样夸耀的员工。
对上司要忠诚而不盲从
忠诚是一种美德,每个上司都希望员工对自己忠诚。员工若想得到上司的赏识,进而赢得晋升的机会,最起码要做到忠诚。但忠诚必须适度,过度忠诚就是盲从。那将意味着你很被动地围着上司转,很可能因此被人抓住把柄,影响事业的发展。
对上司忠诚就是跟上司一条心,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对该做的工作,你要竭尽全力按时保质地完成,而不是对有难度的任务找借口进行推诿:“这项工作我从来没有做过,所以可能会完成得不太理想。”“我正在忙,没办法做你那件事。”你应该一声不响地接受任务,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即使有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只有这样,你的工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2)别侵害公司的利益。对上司忠诚,你就应该把公司的利益看得重于一切,做事情着眼于公司的利益;不要浪费或偷拿公司财物,即便是一张纸、一支笔,更不能外泄公司的秘密。有一个业务员在金钱的诱惑下把公司的开发计划告诉了竞争对手,让对方抢在自己公司的前推出新产品,导致公司蒙受重大损失。事情败露后,他自然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3)与公司同甘共苦。无论是公司处在上升期还是公司处于困难期,作为员工的你都应做到与公司同甘苦,共患难,特别是在公司面对困难的时候,更应该积极帮上司出谋划策,与公司共渡难关。这样,你才会得到上司的赏识。当公司走出困境,一旦出现加薪或晋升的机会,上司会首先想到你。
忠诚于公司、上司固然精神可嘉。但是如果你对上司过度忠诚,甚至整天围着上司转,明知上司是错的还一味迎合,很可能让上司觉得你图谋不轨,同时你也会被其他员工抓住把柄,说你坏话,这无疑不利于你能力的提高和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上司忠诚没错,但不要盲从。盲从上司的下场是可悲的,或许上司把你出卖了,你还不知道,直至最后背黑锅,才后悔莫及。
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打击报复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个公司的上司找来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下属,并让下属给防治“非典”中心打电话,谎称竞争对手公司出现了多名“非典”疑似患者。下属按上司的意思执行,搞得对手公司人心惶惶。之后警方查出了那个下属,在警方讯问人员的强大压力下,那名下属说出了幕后的主使。上司却说没有此事,还说要是知道下属要干这种蠢事,一定会严厉制止。因为拿不出证据,下属只好背黑锅。
在职场上,盲从会让上司抓住把柄,留下推卸责任的借口,也把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毁掉了。千万不要盲从上司,去执行一件本不该做的任务。当上司向你下达任务时,你应该分清正误,辨别是非。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你应该有鲜明的态度,这样才能避免犯错,避免影响前途。
心理学点拨
不管上司严格还是平易近人,不管上司给你交代什么任务,你都要做到冷静面对、沉着思考,想清楚了再给上司答复。而不应该受上司的影响,草率地接受任务并执行。上司给你下达的指令并不是永远都对的,所以,你需要权衡一下指令的正确性,以及因执行这个指令给自己和公司带来的利弊。
如果指令是正确合法的,那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执行,如果你发现这项指令弊大于利,且对自己有隐患,你就应该想办法拒绝执行。
要及时向上司汇报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家借用这一概念,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对每天学习进行测验。
对于测验结果,他们每天都告诉第一组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八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八周教学。
成绩出来了,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说明及时知道成果对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职场中也同样如此,定期主动汇报工作进度,让上级知道你的工作状态是让上级放心的重要一条原则。
定期主动汇报工作进度,会增加上级对你的信任感和支持力,没有一个上级会把工作交给他不放心的下属。有时候,一项决策在执行过程中,会因为局势发生变化而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调整。上司一般都会及时把调整后的方案通知执行的员工。
但是要知道,上司也有疏忽的时候,如果员工能做到经常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度,员工就会及时得到消息,反之,不汇报工作,上司也忘记了通知,员工得到消息的时间就会被延迟,而在这段时间里,这名员工所做的工作不但白费,甚至会给公司造成损失如果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有关负责人追究顶头上司的责任。上司就会把责任全推到你的沉默上。要是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向上司汇报工作进度,上司就没了推卸责任的借口,负责人也就不会因此而对这名员工进行处罚了。
张海涛刚刚升职做了一个小部门的主管,他第一次当小上司,非常感激大上司的提拔,于是就想好好管理,给公司做出回报。
其实,张海涛的部门只有他和两个同事。在张海涛的努力下,这个小部门不断争取到新的业务,在张海涛当主管的半年后,业务量是原来的三倍。业务增多固然让大上司高兴,但也让张海涛和同事们累得喘不过气来。
张海涛还是选择了沉默。他愁眉苦脸地撑了三个月后,终于忍不住私下抱怨大上司,他怎么没看到我们这么辛苦,还把新的业务一直交过来,甚至有的时候,非但没有得到表扬,还挑剔我们做得不完美。
有一天,大上司找张海涛谈话,问到了近期公司产品的销售量。
张海涛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和自己的同事从小客户入手。
因为对大客户的竞争太激烈,他选择了一些小客户进行公关,想先占领小客户,再慢慢向大客户渗透。
可是,大上司非但没有表扬张海涛和同事们所作的努力,却这样问到:“你还记得公司的销售目标吗?”
张海涛说:“一年后,我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12%。”
说到这里,上司的脸色非常不好看,说:“那就请你把精力放在开发大客户身上!”
张海涛爆发了,他说:“本来我们就人手不够,如果要谈大客户,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我都快撑不住了!”
没想到上司又开始责怪他:“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一直等着你来跟我多要几个人,没想到你竟然什么都没说,所以我以为你这个部门可以胜任更多工作量,是你自己的沉默制造了自己和你那个部门同事的负担!”
在工作中,我们因为对上司的意图理解得不全面而使工作发生偏差,导致劳而无功。有的时候,自己一肚子的委屈,还听到上司这样说:“如果不是因为一直以来,你什么都不说,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今天,你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www.xing528.com)
这句话曾经让很多职场中人郁闷过,很多人的确存在和上司的沟通障碍,遇到困难的时候怕开这个口会让上司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事实真相是,如果你善于卸责,那就不太可能被主管信任;但如果你不懂得为自己争取应得的,你也还是咎由自取,也不配担大任。
其实,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汇报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可以这样做:直接给上司结果。上司都很忙,没有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如果你的汇报过于冗长,很可能会引起上司的反感,这样就会得不偿失。所以你要先说结果,而不是去描述过程。比如:“上司,我现在已经安排好工作事宜,等候您的通知,我随时就可以出差!”
还要注意,打破沉默,向上司汇报的时间要及时。汇报也具有时效性,及时的汇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当你完成了一项棘手的任务,或者解决了一个疑难问题的关键,这时马上找上司汇报效果最好,拖延时日再向上司汇报,上司可能已经失去对这件事情的兴趣。还应做好周计划和周总结,并及时提交,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上级放心的下属。
心理学点拨
及时向上司汇报,会使你与上司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上司会自动对你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你尽善尽美地完成工作。
引导上司认同你的观点
拒绝别人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拒绝上司则更是要担风险的。但温特·桑德曾经说过:“不会拒绝的人,就会被成功拒绝。”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员工,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勇敢地向上司说“不”。说“不”是需要讲技巧的,如果拒绝得太过直截了当,则会达不到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以迂为直,先设问,用问话一步一步地引导上司认同你的观点。
龚万帅20岁出头,在一家广告公司负责广告创意的工作。一天,他将一个多次修改后的新产品广告文案提交给经理。经理拿着文案草草地过目了一遍,语气随意地说:“你这个创意没有新意,而且表现手法太过直白,我认为把它做得含蓄一点就上档次了,你再重新修改修改吧。”
龚万帅知道经理并没有认真看自己的文案,也并不理解自己的用意,但直接反驳经理又不合适,于是他问:“经理,我想请教一下一个新产品刚刚上市时广告的目的是什么。”经理回答说:“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龚万帅穷追不舍:“那么,怎么才能让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到新产品更多的信息呢?”经理一时不知怎样回答才好。
龚万帅知道机会来了,连忙说:“经理,我们的新产品目前在市面上还没出现过,对于一无所知的消费者,我觉得如果用含蓄的表现手法会让他们了解得不够全面,甚至是看不明白。我认为这个产品用直接的广告表现手法最好,因为这样能让消费者迅速了解到新产品的特性,印象也更为深刻。不用担心广告不够吸引人,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卖点。”
见经理认真地听着,龚万帅接着说道:“当然,这仅是我个人不成熟的观点,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经理指正,而如果您认为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好的话我会拿回去再做一遍。”
经理见龚万帅如此尊重自己,而且小伙子的想法的确有可取之处,于是显得非常高兴,当即对龚万帅大加赞赏。
从此以后,经理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另眼相看了,准备重点培养他。两年后,龚万帅在经理的提拔下成了部门负责人。
另一种情况就是,当上司叫你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往往不会去拒绝而是马上答应去做。即使这件事不属于你的职责范围,或超出了你的负荷。
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欠妥当的。不顾自己能力和现实承接下来的任务,有时会成为你自找的枷锁和危险。如果你只是为了一时逞能,即使明知没有把握做到的事也接下来,一旦失败,上司往往也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而只会以失败的结果对你进行评价。到时,不仅你为完成这件事情所做出的种种努力会付之东流,上司也会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你头上,更会产生你对工作不负责任、只知道逞能的印象。那样的话,你可真是自讨苦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量力而为是我们应当遵循的原则。自己感到难以完成的事,只因上司的委托而接下来,就显得过于软弱了。纵使是平时对自己不错的上司委托的事,如果自觉做不到,你也应很明确地向他说明情况,取得上司的谅解。一旦你碍于面子承接下来,却无法做好,反而会打乱上司的计划,影响整个公司的运作。
应该找一种既能让自己脱身又可避免上司尴尬的方法去拒绝。当上司把大量工作交给你,使你不胜负荷时,你可以主动请求上司帮你定出先后次序。当然,你的真实用意只是在向上司表明你的难处。例如:“我现在有六个大型计划,八个小项目,我应该最先处理哪个呢?”明理的上司自然会懂得你的言外之意,也能体会你的认真谨慎,自然会把你的工作分派给其他人来做,给你减轻负担。
心理学点拨
上司的要求不是不可以拒绝,而是要有技巧地拒绝。在保证上司尊严和权威的前提下,以一种合理的、有效的方式委婉地拒绝,是可以得到上司的理解的。
上司期待每一位员工有创意
任何一个上司都期待员工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对公司决策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这方面,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毛毛虫效应”,就很说明这个问题。
“毛毛虫效应”是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通过实验得到的。约翰·法伯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围成一圈,然后又在花盆周围不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他发现,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爬行。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它们就是没有办法摆脱这个怪圈,摆脱自己的队形,找到松叶。就这样,毛毛虫愚蠢地跟着自己的队形前进,最终居然就饿死在离自己很近距离的松叶旁边。
这听起来令人觉得可悲。其实,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之前,他也曾经设想,毛毛虫一定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马上就会奔向花盆旁边的松叶,但是,没有一个毛毛虫从队伍中脱离出来,它们习惯了跟着队形前进。
还有一个关于旅鼠集体自杀的故事,讲的也是“毛毛虫效应”。
传说有这样的一种动物叫旅鼠,这种动物是巴菲特等投资大师开涮最多的动物。它们最特别的是进行会自杀式的季节性迁徙,一大群的旅鼠排着队,盲从地向海边走去而淹没在海水中。前面的旅鼠已经葬身大海,但是后面的还不会停下来,它们会一直向前。
关于这个现象,大师巴菲特还有句妙语:“当惯性起作用的时候,理性通常会萎缩。”
旅鼠自杀在本质上和“毛毛虫效应”如出一辙。这个悲剧就在于,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脱离出来,打破常规,就不会有集体毁灭的悲剧。
这个心理学效应在职场中给人们的启发是巨大的。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身在职场不揣摩上司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得其法,认为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就是一味地服从、讨好上司。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上司更加了解“毛毛虫效应”的可怕性,他们更了解在从众这方面,人比毛毛虫和旅鼠都好不到哪里去。
上司们身处高层,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切身利益,没有人认定上司只喜欢应声虫,而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能靠着冷静的头脑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然,这和服从的理论并不违背,重要的是,前方真的有“松叶”!
方小华是单位里最不起眼的人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陪同公司的上司张先生一起去外地谈一个大项目。大家都认为方小华是个陪衬品,因为和政府部门谈的大项目,所有沟通的进程和节奏都是由张先生掌握的。
但是没想到谈判遇到了瓶颈。张先生的产品虽然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因为有另一家公司也正在进行同样产品的开发,于是本来应该很顺利谈下来的项目,突然遇到了阻力,张先生事先也没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他马上召集随行的人员,开了一个小会,讨论应该怎么办。大家的意见都是采取降价的措施,这样可以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下去。
大家商议完,张先生例行公事地问了一句:“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没有异议,我现在就过去谈降价这个事情。”
没想到方小华当即站了出来,说:“张总,我认为这个项目,我们不要轻易降价,因为如果我们调价,损失的将是几千万的利润。”
就在大家非常吃惊的时候,张先生马上说:“说出你的理由。”
方小华说:“现在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和形式分析报告,因为您说现在就要去谈降价,所以我简单说下我的想法。在我看来,我们做这个项目,是为了实现公司的利润,所以我们不能轻易降价,而对于谈判对手来说,他看重的不是赢利,而是政绩。”
这番话说完,张先生也立即冷静了,他也分析了客观的原因。的确,在其他公司还没有开发出产品的时候,根本不存在竞争对手,而只是“假想敌”。因为方小华及时的否定和提醒,他冷静下来思考。
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方小华说的那样,公司在没有分文降价的情况下,顺利签单。也因为他这次的勇气,使他获得了张先生的无限信任和器重,事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心理学专家支招:当一个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去讨好自己上司的时候,那么,他就必然丧失了上司对自己的好印象和信任。因为上司看的讨好太多了,他会把这个人也当成溜须拍马,没有真才实学的小人。那还不错了,比以前少了一半了都心理学点拨
没有哪一个掌握着公司发展的上司,是靠着员工的恭维生活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在自己举棋不定的时候,或者在自己做出错误判断的时候,有人能站出来,给出中肯的参考和意见。当然,如果你有好的创意和想法,要对上司说“不”,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而且最好用数据和客观的实例,帮助上司做好正确的分析。
如何面对挑剔的上司
在职场上,我们总是会遇到那些办事苛刻、十分挑剔的上司,经常是我们付出了努力,却还遭到上司的一顿训斥,那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
比如,当你展示出自己的劳动成果,上司却不满地对你发火,认为这也是瑕疵那也是漏洞。如果你只是埋头苦干,你的上司哪里会知道你遇到了很多困难,又哪里会知道你想尽了办法去克服呢?面对挑剔的上司,你不应该做沉默的羔羊,而应该大胆说出其中的困难。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杜拉拉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开始的时候她就本着尽量不给上司找麻烦的原则,很多困难都自己想办法协调解决,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并没有让她那挑剔的上司满意。杜拉拉的上司开始轻视她,因为上司根本就不了解工作的难度。于是,杜拉拉决定要改变工作策略,不再自己埋头苦干,而是开始有意识地让上司知道她的工作难度。
首先,遇到问题的时候,杜拉拉虽然还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但是她不会默不作声,而是会带着自己的解决方案去找上司沟通。在与上司沟通的过程中,她会和老板讨论任务中一个较大的困难,她要让老板了解困难的背景。等老板听得头痛的时候,她再说自己有两个方案,分析优劣给他听,他就很容易在两个中挑一个出来了。由此,上司不仅认识到了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对她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
其次,杜拉拉会及时向上司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就算过程顺利,也会让他知道进程如何,从来不等上司来问结果。这样,上司就会觉得把工作交给杜拉拉非常放心,她的执行力绝对没有问题。
此外,杜拉拉在需要同别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会特别注意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去和他们主动沟通,尽量考虑周到。写E-mail或者说话都非常小心,尽量避免出现有歧义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出现让总监们抱怨她的情况。这样一来,上司就觉得她很牢靠,不会给他找麻烦。
即便最后杜拉拉的任务完成得不够完美,但因为上司事先已经知道了任务的难度,了解了杜拉拉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所以也不会再挑剔不足和横加批评了。
对于挑剔的人,聪明的做法不是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因为哪怕是你做得再出色,他们还是会找出不足,而应该让对方知道你所承受的压力和这件事情有多大的难度,这样他们就会谅解你的难处,便不会再百般刁难。
在职场上,人们总是习惯地认为只要自己努力,上司就能看到,就能让他们满意。但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关注每一个人的工作,他们只关心结果,所以一旦你的结果不如他意,你付出得再多,也免不了受气的结局。
所以,一定要告诉上司你遇到的困难和你解决困难所付出的辛苦,让他知道你有一个好脑袋和快刀斩乱麻的能力,不是只会吃干饭。如果不这样做,只会让你和上司的隔膜越来越深,最后还免不了被责问。主动沟通,积极展示困难,才会让他们那些挑剔的习惯无法在你身上起作用。
心理学点拨
主动沟通,积极展示困难,才会让上司那些挑剔的习惯无法在你身上起作用。
不要挑战上司的权威
上司的权威是不可侵犯的,它是一个“雷区”。冒犯了他的权威就是对他尊严的挑战,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行为,无异于给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
所以,永远不要挑战上司的权威。
防止误入挑战领导权威的“雷区”,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切忌站在上司的位置指手画脚。且不说这指手画脚是不是对上司有好处,但它的确侵犯到了上司的尊严,你的好意会被他误解为你无视他的权威,甚至瞧不起他。这在两个普通人之间尚不能忍受,更何况是上司?在企业里,有些员工忽视了上司与员工之间的界限,站在上司的位置上指手划脚,虽然感觉不错,却引起了上司的不满,甚至会因此葬送了自己在公司的前途。
(2)千万不要擅自替上司拿主意。有些时候,员工是无意识地站在上司的位置上,所做的也只不过是上司肯定同意的事情,所以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错。甚至以为,既然上司也会这么做,我替上司做了,又有什么不可?可是,他没有想到,上司在意的不是你做事的结果,而是你替代了他的位置。你把原本属于他的人情拿去卖了,他自然会不高兴。虽然你做的决定只涉及一些小事,但擅自替上司做主,就成了大事。你无视上司的权威,剥夺了上司拍板的权力,这是上司最忌讳的,他以后很可能会找机会杀你的“威风”。
文茹是一家时装杂志社的编辑。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是刚出版那期杂志的封面模特要找主编,但当时主编正巧不在,文茹告知模特有什么事她可向主编转达。模特说,主编送给她的五本杂志都被别人拿走了,她想再找主编要五本。文茹立即说:“行啊,你过来拿吧。”
这种事经常在编辑部里发生,虽然超出了规定,但是为了密切和模特的关系,主编一般都会满足模特的要求,所以文茹很爽快地让模特过来拿。
模特拿走杂志后,文茹并没有向主编汇报,她认为这件小事没必要让主编知道。后来主编还是知道了这件事。不久,主编以工作需要为由,让文茹去做发行工作,可她对发行一窍不通,也没有一点热情,只好主动辞职。这就是冒犯了上司的权威所酿下的苦果。
你可以说上司太小气,可事实就是如此。在职场上,人情不占主要比例,重要的是游戏规则,你违反了规则,就会被它抛弃。
(3)员工与老板之间的界限不可逾越。有的员工在老板创业初期就跟老板一起经历风雨,为公司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同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公司里就有一定的特殊地位;有的员工长期在老板身边工作,深得老板的信任。这样的员工容易产生错觉,以为深受重用就消除了与老板之间的界限,有时候便会不自觉地站在老板的位置,替老板做起主来。虽然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利益,但即使你做对了,老板心里也不会舒服,更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因为作决定的应该是他,而你只是他的一个执行者而已,这在他看来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郑严冬在公司做秘书已经六年,兢兢业业,深得老板的赏识。这天,老板一走进办公室,就着急地对郑严冬说:“上周我让你给大胜公司发传真,和他们中止合作并将人家奚落了一顿。现在看来,我做错了。你快告诉我电话,我要亲自向人家道歉。”
郑严冬得意地说:“那个传真我没发。”
老板一愣,郑严冬解释说:“我认为那个传真欠妥当,所以我没发。”
老板又问:“上周我让你发给欧洲的那几封信,你发了没有?”
郑严冬自以为是地说:“我都发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老板一时无语,闷坐了一会儿,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
不一会儿,郑严冬就接到了人力资源部的电话,他被解雇了。
郑严冬找到老板问:“难道我做错了吗?”
老板语含讥讽地说:“办公室里有一个老板就足够了!
郑严冬无奈,只好离开了公司。
在职场中,无论你与老板的关系多么亲密,你也不要逾越与老板之间的界限,该老板决策的事情,就一定要老板拍板,而你所做的只是给他提建议和执行命令。即使老板不在身边,事情又微不足道,你能够处理,而且知道老板也会像你一样处理,也不要轻举妄动。你所要做的就是及时向老板请示,得到老板的授权后再处理,这样,你在老板面前的形象才会变得更加正面。
当你发现老板让你执行的决策有不合理的地方时,也不要贸然指出来,更不要擅自改变老板的决定,你应该婉转地向老板说明情况,巧妙地向他做出提醒,并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如果可以,再加上点自己的合理化建议让老板定夺就更好了。如果老板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会授权你按照你的方案办;如果老板不听,非要你执行,你只管执行就好。等老板发现自己错了,他也不会找你麻烦,反而会暗地里赏识你的态度,以后会授权你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而你的价值就会慢慢地体现出来。
心理学点拨
上司的权威意识不可冒犯,冒犯上司的权威是职场大忌,下属应该时刻牢记这一点。在我们执行任务、向上司提意见时不要自以为是,更不可独断专行,应该让上司拿意见,而自己只负责提醒和执行命令。
别进入老板的黑名单
职场如战场,处处充满着“杀机”,一不小心就会吃大亏。人们常说“无奸不商”,在职场上使诈比在战场上有过之而无不及,行走江湖的人无不叹“江湖险恶”,更能深深体会老板的“厉害”。比如有些人功勋卓著,对老板忠诚无二,却被老板贬谪甚至辞退,这便是证明。
为什么老板会这么做呢?因为员工一旦锋芒太露,对其地位和尊严将构成威胁,老板就会把员工当成牺牲品来“杀鸡儆猴”。换句话说,老板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与地位,搬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座右铭,向你伸出“魔手”加以迫害。当然,这种老板毕竟不太多,但仍有少数器量狭小的,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那么,什么样的员工,是最容易被老板列入“牺牲者”、“替死鬼”
的“黑名单”中的呢?人缘太好、功劳太大、工作太出色者最容易被选作牺牲者。
也许有人会奇怪,难道工作表现杰出也会招来杀身之祸吗?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你受同事推崇不正威胁着上司的地位和尊严吗?假如你的老板并非公司的老大,你岂不是挡住了他的晋升之路,还把他反衬得黯淡无光?如果他是公司的真正老板,而你的人缘太好的话,要是你聚众闹事或者挖公司的墙脚怎么办?老板自然不会傻到养虎为患。即使你没有“叛逆之心”,但老板在商场中厮杀打滚多年,猜疑防人之心难免会有,正如中国古代那些残杀功臣的君王一样:狡兔死,走狗烹。
人缘太好、地位太高会遭人妒,那么人缘太差呢?人缘太差,更容易被列入黑名单,当牺牲者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于人缘欠佳或不善沟通的员工,老板更是不喜欢,试想整天面对一张“苦瓜脸”,把你踢出公司不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如果你的人缘差到惹得同事们不满甚至愤恨的地步,老板很有可能把对你的辞退当成激励士气的方法,毕竟老板总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
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准备袭击敌对的国家,而国内一个很有声望的占星家造出谣言:如果军队在明天出征,那么必会惨遭失败。其造谣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敌国做好迎战准备。由于平时大家都十分迷信占星家,所以军队的首领们都纷纷劝国王放弃出征,以免白白蒙受损失。
国王听了占星家的话十分恼火,再加上许多大将都劝他不要出征,更让他着急。几经思考,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占星家和众将领都召到跟前,然后对占星家说:“大师啊!我的将领都十分相信你的卜卦。那么你知道自己将来什么时候寿终正寝呢?”
“我会在三十一年之后死去。”占星家想了一下,很快地回答道。
结果就在这天晚上,国王偷偷地派亲信把占星家给杀了。随后,国王召集全体将士说:“占星家曾预言他三十一年之后才会死,但他昨天晚上就死了,所以他的预言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因为相信他的话而丧失了取胜的大好良机。现在我命令你们做好战斗的准备!”
士兵们听了国王的话后军心大振。结果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直捣敌军阵营。敌国军队由于毫无戒备,一战即溃,以惨败告终。
国王本欲出兵征伐,但占星家却不识相地放出谣言,妨碍了国王的计划。为达目的,国王只好清除挡路者,来一招釜底抽薪,借占星家的性命来重振军威。
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今日的职场里,如果你的意见与老板相左,甚至影响到公司的发展,那么老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士气”高涨,也就不得不拿你开刀,以此“杀一儆百”了。
心理学点拨
为老板工作,行事作风必须如履薄冰,否则,稍不留神便会遭到老板的“毒手”。而保持一颗高度警惕之心,就能增加保险系数。
怎样与异性上司相处
刻意地去拉近与异性上司的距离,除了会给你带来一点小小的利益外,更多的是别人的鄙视与嘲笑。
许多单位都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由领导独自使用,因此也会带上几分个人空间的色彩。所以,女性下属在与上司接触时,需要注意保持彼此的距离感。当你要去上司办公室谈工作时,一定要光明正大。
这样,别人就不会有所猜疑了,上司自然也不会生出什么不好的想法。这里最忌讳的是偷偷地溜进领导的办公室。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每次的出入不可能没人撞见。另外,这种看似“做贼心虚”的做法只会给自己增添麻烦。就女性下属而言,与上司相处,一定要公开、大方,从长远看,这是有利于自己发展的。
有一位叫妮娜的女士,一心想讨好上司,并且很爱与别人炫耀自己与上司的关系如何如何之好,企图以此来提高自己在单位中的地位。一次,单位组织全体职员去春游。一上车,妮娜就捷足先登,坐在了男经理的身边。一路上,她和男经理说说笑笑,根本不在乎周围同事的看法。到达目的地后,她更是与男经理形影相随。于是,春游之后,大家都不无讽刺地称妮娜为“经理的小秘”。
这种故意在众人面前缩短与上司之间距离的做法,实在没有任何高明之处。如果说她也有所收获的话,那就是获得了一个坏的名声。
与异性相处并不难,做好以下几点也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
(1)了解你的上司。对上司的背景、工作习惯、奋斗目标及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了如指掌,当然于你大有好处。如果他爱好体育,那么在他所在的运动队刚刚失利后,你去请求他解决重要问题,那就是失策。
一个精明强干的上司欣赏的是能深刻地了解他,并知道他的愿望和情绪的下属。如果你的上司没有大学文凭,你也许会以为他忌妒你的硕士学位,但事实上,也可能他会为自己有一个硕士当下属而骄傲。
(2)维护上司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上司经营管理的核心灵魂。你应常向他介绍新的信息,使他掌握自己工作领域的动态和现状。不过,这一切应在开会之前向他汇报,让他在会上谈出来,而不是由你在开会时大声炫耀。当你上司形象好的时候,你的形象也就好了。
(3)要尊重对方。女下属与异性上司相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怎样去尊重对方。相处时,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说出格的话,不能做出格的事。特别是男性在和女性相处时,一定要大方得体,言谈举止端庄大方。不在女性面前开过分的玩笑,调情等。作为女性在和男性相处时,既要大方得体,又不要失去女性特有的文雅。
(4)女性不要穿过于暴露的衣服,让男性想入非非,要自尊,自重,自爱。不要诱惑男性,不要做过分的夸张动作,让少数男性有机可乘。还有就是要多去了解他、关心他,当他有事情令他很苦恼,或他自己无法解决时,你也可以当他最忠实的听众,可以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5)善于用肢体语言沟通。跟异性相处,沟通是打开心门的唯一方式。沟通不仅能利用语言跟他说,有时也可利用非语言的行动,如表情、眼神等,来传递讯息。当你想和异性建立友谊时,不妨试着使用微笑、专心倾听、注视他等方法,这样也可拉近你们双方的距离。
(6)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距离产生美”与异性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过分亲密。如果过分亲密了,一是会给对方留下错误的信息,认为是不是对方对自己有意;二是容易给大家造成不好的印象;三是如果双方都成家了,会给彼此的家庭带来伤害,造成婚姻不稳定的因素。
(7)一起户外出游。户外使人心情愉悦,在放松的状态下容易展现真实的自我,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安全问题,最好约上几个要好的朋友一块,也不至于两个人尴尬。
(8)最关键的在于自己要把心态摆正,毕竟我们最主要的还是工作中的交往。另外,女性可能在处理事情上比较感性化,想法变化太快,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来适应。如果双方合作愉快的话,还能成为朋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所得!
心理学点拨
男女两性之间,任何一方都可能有一些不良的企图。要善于让这些企图消失得无影无踪,又让人们都很尊重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