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与上司相处的职场心理学

学会与上司相处的职场心理学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安四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在和袁绍的争战中一直处于下风,他为此头疼不已。许攸的悲剧,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上司造成的。由此可见,尊重自己的上司,是身处职场的最基本要求。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自己的下属处处居功自傲,事事逞能,以自己为核心。与许攸相比,同样是曹操的谋士,郭嘉对待上司的态度就要比许攸高明得多。郭嘉在曹操平定辽东的战争后病逝,年仅38岁。

学会与上司相处的职场心理学

上司是你的直接领导,你的荣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操纵在上司手中。搞好与领导的交往,取得上司的赏识,你就会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处理好上下级关系是上级的事,我是下属,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另一种认为,与上司搞好关系不是吹、拍、溜吗?这样做很庸俗,会丧失自己的人格。这两种认识都有点偏激。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体面、正直、光明磊落的行为原则,掌握正确的交往方法和技巧,就会使上司对自己产生好感,受到青睐。

尊重上司是立身职场的基本理念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尊重是很重要的,上司很在意下属是否尊重他,如果你不尊重上司,他不仅会对你产生厌恶,甚至会将其理解为对他个人权威的蔑视。

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员工抱怨自己的老板吝啬、虚伪或是有其他的缺点,但在此之前,要弄清楚的一点是:没有人逼迫你为这样的老板工作,如果你的老板真的如你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你大可选择离开,而不是在背后指责他的缺点。

上司,是公司的核心人物,他自己的言行及决策对公司有很大的影响。上司的决策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当他的决策下达之后,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和想法,你最起码应当尊重他的劳动。

不懂得尊重你的上司,吃亏的是你自己。许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建安四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在和袁绍的争战中一直处于下风,他为此头疼不已。就在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离开袁绍,前来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大喜过望,赤着脚就去迎接许攸。此后,正是许攸给曹操谋划了奇袭乌巢、断袁绍粮草后路的计策,使得曹操打赢了这场艰苦的战役。

许攸从此洋洋得意,每次曹操打下一座城池,许攸都要站在城门口大呼小叫:“曹阿瞒,如果不是我的话,你怎么能有今天啊?”如此不尊重地对曹操说话,曹操表面上点头称是,暗地里却已经起了杀机。

一次,曹操的军队攻克了鄄城,许攸又在城门口述说自己的功德,忍无可忍的曹操终于动了肝火,将许攸杀了。

许攸的悲剧,就是因为不懂得尊重上司造成的。在这场上司与下属的博弈中,许攸是自取灭亡,一方面,他错误地将曹操的身份定位为当年那个和他谈笑的故友,因此对自己的上司曹操缺乏尊重之心;另一方面,他因为过分自信而没有看到上司的优点,也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功劳其实是上司采纳了自己计策的结果。试想,如果当时许攸的计策没有被曹操采用,他还有这样耀武扬威的机会吗?

由此可见,尊重自己的上司,是身处职场的最基本要求。没有一个上司会喜欢自己的下属处处居功自傲,事事逞能,以自己为核心。这样的下属,本身就缺乏在职场打拼的立身理念,更不会讨上司的喜欢,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与许攸相比,同样是曹操的谋士,郭嘉对待上司的态度就要比许攸高明得多。

郭嘉在27岁那年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在和曹操讨论天下大势后,两人大喜过望。郭嘉说曹操“真吾主也!”而曹操则高兴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此后,郭嘉成为了曹操前期五大重要谋士之一,“每有大议,临敌制变,群策未决,嘉辄成之”,为曹操平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立下功劳的郭嘉始终没有居功自傲,恰到好处地处理君臣关系。郭嘉在曹操平定辽东的战争后病逝,年仅38岁。曹操此后一直对郭嘉念念不忘。在赤壁兵败之后,曹操更是捶胸顿足地说出了“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话,可见曹操对于郭嘉的欣赏。

曹操甚至在郭嘉死后,将他的家眷都接到了自己的府上,更为郭嘉上表追功。曹操说:“郭嘉本来身体就不好,他常常说他如果到了北方就死定了,但攻打河北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跟随我,这是拼了命要为我立功啊!现在我虽然为他追讨了封赏,可是对于一个已经死了的人来说,这有什么用啊!”追思感念之情溢于言表

三国时代是一个上下相疑的多事之秋,曹操和郭嘉能够做到这样相互欣赏、互相扶持的主从关系,是很不容易的。从这里,也能够看出郭嘉在对待上级的问题上显示出的高超智慧。

将曹操对待许攸和郭嘉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在职场打拼所要遵循的原则。同样是从袁营投奔而来,同样都是智能之士,下场却存在着天壤之别,原因就在于郭嘉很清楚,作为一个下属,要做的就是从上司的角度出发,事事为上司的利益考虑,经常是“臣策未决,嘉辄成之”,这自然会赢得曹操的赞誉和喜爱;而许攸则始终不忘自己曾经立下的功绩,标榜自己的才能,这自然会遭到上司的反感。

心理学点拨

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在服从的基础上建立的。在上司与下属的相处中,作为下属的你,一定要明白:给自己做事和给别人做事是两回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当上司的立场处于首要地位的时候,你就应当听从上司的分配,尊重上司的决策。

怨恨上司会把自己逼入绝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在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大力士,他的名字叫海格力斯。有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看见脚边有个像鼓起的袋子样的东西挡了他的路,于是,他便踩了那个大袋子一脚。

可是,让海格力斯非常吃惊的是,那个袋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不但没被海格力斯有力的一脚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成倍成倍地增大。

这更加激怒了英雄海格力斯。他立即拿起了一根大木棒砸那个袋子,可没想到的是,这一次,这个大袋子飞快地膨胀起来,居然膨胀到把路全部堵死了。

海格力斯非常无奈,想不到这个袋子因为他的打击而膨胀报复了他。

正在他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一位圣者走到他跟前,对他说:“朋友,这个袋子叫做仇恨袋,如果你恨它,它会更加报复你,膨胀起来与你敌对到底。但是你不惹它,它便会小如当初。”

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仇恨袋”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矛盾化解,它会自然消失;如果你与它过不去,加恨于它,它会加倍地报复。在职场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怨恨自己的上司,得到的就是毁灭性的报复。

坦白地说,员工和上司的关系没有完全融洽的,没有哪个员工在工作中能保证永远不被自己的上司批评,这时,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那就是冷静思考,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司批评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你难堪,为了让你难受,为了让你颜面扫地?还是为了让工作顺利推动下去,让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问题,如果你足够冷静,你应该有正确的答案。很多时候,员工看到的都是工作中的细节,但是缺乏大方向上的把握,上司要为整个公司的运营负责,站到了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

如果员工理解了这一点,工作环节就会顺畅;如果不理解,那么至少也该知道服从,打仇恨袋,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雅姿的工作是网页设计,她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还时常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但是,她却在工作中吃了大亏,因为她和上司产生了矛盾。

事情是这样的:雅姿为了让网页能将产品成功外销到公司的新市场中,费尽了心力,每到晚上她都主动加班,坚持自己的设计一定要出最好的效果,对于制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她都认真地处理。可是,距离客户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上司找到了雅姿,让她在限定时间内做出来。

雅姿有自己的坚持,终于延后了几天,在客户不满的时候递交了方案。对此,上司没有表扬雅姿的夜以继日,而是因为工作流程的不顺畅,在团队聚会时批评了雅姿。

这一次的批评让雅姿记在了心里,一方面雅姿从此能够准时地递交方案了,可是另一方面,雅姿始终对老板的批评有所抱怨。有时候在和客户的沟通中,她就流露出不满,对客户讲有的细节做得不够好,是因为自己的上司根本不懂得设计,而且为了更快地接活实现利润,上司也会让她赶工,这样质量就难免下降。

在雅姿和客户的沟通中,她赢得了所有客户的好评,但是她在公司很明显地被“边缘化”了。不知道为什么,雅姿发现自己无论有多少客户,无论工作多出色,她就是拿不到丰厚的奖金,也并未得到提升,公司开会时,上司对她公开怠慢,这让她的工作环境也恶劣了起来。因为同事们都是看上司脸色行事的,于是雅姿在公司越来越被动,她终于在反思中懂得了自己失误在哪里。

没有一个上司不关注自己的客户,要知道有很多客户本身就是上司的朋友,上司不可能不知道员工在客户面前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记恨上司,在客户面前损害了上司的威严,那么上司的报复就会立竿见影。雅姿也非常后悔,她终于懂得了身为一个老板,要承担公司所有的成败,主观意识肯定很强,她不该因为记恨上司,以至于毁了自己的前途。

工作中的上司和被上司的关系,就是最正确的上司和员工的关系。在公司里,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无论自己的上司是什么样的人,一定要记住一条铁律,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和自己的上司作对,即使是心理上和自己的上司不合,那么他也一定会被赶出公司大门。

只有在心理上懂得上司是必须尊敬而不能怨恨的人,在和上司产生矛盾的时候,放下“仇恨袋”,发自内心地认可上司的权威地位,懂得上司做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难为自己,才能更好地工作,在公司扎稳脚跟。

心理学点拨

如果上司没有给你想要的待遇,而你还想得到你想要的,你应该克制自己内心的不满。无论你心里有多少不满,在上司面前,都要努力做出毫不介意的姿态,强迫自己用更积极的心态工作,这样才能笑到最后。

员工的天职就是服从和执行

“员工的天职就是服从和执行”,这是镌刻在美国一家公司培训室中最醒目的警言。“无条件服从”是沃尔玛集团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

服从不是抹杀员工的个性,也不是残酷的体制,而是一个企业确保公司决策顺利执行的关键。作为员工,对上司指派的任务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经在某市电视台经济频道的谈话栏目中谈论了这么一个话题:当今的企业文化还要不要服从。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认为,企业应该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而不是一味的服从,但当在场的一位企业家说出了自己企业的问题时,现场的观众却对自己之前的想法产生了质疑。

这位企业家说道:“虽然我们公司在行业内排名前三,但我现在还是十分着急,因为外国企业的入驻会对我们形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必须抓住机会,加快发展速度。”

主持人问道:“您现在已经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相信计划也已成型,为什么还这么焦虑?”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企业家说,“虽然总部已经按照我的思路制订了策略、计划,但分公司认为总部的方案不好,而他们自己又拿不出好的方案。后来我们又根据分部的提议采取了像刚才那位观众说的民主做法,可还是不行。后来整个公司的效率非常低,早提出的计划一直拖着。”

听完企业家的阐述,主持人若有所思地说道:“也许是因为企业的文化缺少了灵魂才造成这样的现状,我想这个灵魂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服从吧。决策权本就在总公司,而且风险也是由总公司来承担,分公司不服从,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这期节目引起了许多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大家也开始深刻意识到一个企业的服从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工作中丢弃了服从,就会让下级搞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不知道谁是上级。只有服从,才能让整个团队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使企业得到合理发展。没有服从,即便上司有再好的决策也无法执行下去,整个团队也就失去了核心价值。

西点军校塑造出了许多企业管理精英,像沃尔玛、可口可乐通用电气的创始人或CEO,都是出自西点军校。不要怀疑一个陆军军官学校怎么会培养出那么多的企业家,这不是偶然,而是依靠着一个重要的服从的法宝。

西点军校视服从为美德,认为它是“上司之母”。西点军校规定,军人必须以服从为天职,否则就无法在军队立足,更没有资格担任中高级上司职务。

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说过:“我们要的不是和上司作对的员工,而是服从上司决策、第一时间完成任务的员工。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

心理学点拨

服从是员工的天职,是员工职业精神的精髓。一个人只有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才会实现团队的利益和自我价值。如果员工做不到服从,那么在团队协作的时候就很难达成共同的目标;反之,有了服从,团队就会有凝聚力,每个人也都能发挥出超强的执行能力。服从是成为优秀员工的首要任务。只有定位好自己服从的角色,才能在现代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使你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员工。

执行上司的指令不打折扣

在现代职场中,仅仅凭着自己掌握的技能和勤恳的工作就想在职场游刃有余、出人头地,未免有些过分乐观。一个人的能力和勤奋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优秀的员工来说,仅仅做到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员工很有能力,工作也很努力,但却始终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原因就在于没有对上司“三从”,也就是:上司的命令要服从,上司的教诲要听从,上司的步子要跟从。要记住,你和上司永远差一步,身在职场,“三从”是一个优秀职员必须要练就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职场博弈中应该注意的。

李小姐是一名初涉职场的大学毕业生,对于职场的很多规矩和潜在法则并不十分了解。

一天,李小姐的上司徐经理因为贪便宜进了一批假货,得罪了公司的一个老客户,徐经理和对方大吵了一架,并让李小姐发份邮件把这个客户痛骂一顿。然而过了不久徐经理火气消了人也清醒了,便叫李小姐赶紧再发一封邮件给客户道歉。

李小姐当即向经理表示,自己根本没有将那封邮件发出去。她满心以为徐经理会表扬自己,谁知道却遭到了经理的批评。

李小姐委屈地说:“我知道您一定会后悔,所以帮您压下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

经理没有作任何表示,但很快,李小姐就感到徐经理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于是只好辞职了。

在职场中,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是不能用简单的对错来区分的。况且,即使上司真的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时候出现了差错或失误,也不应该当面指出或是公开予以反驳。

在职员与上司的相处过程中,上司的权力比职员大,在任何情况下都占有优势,职员永远处于劣势,在相处中职员与上司发生冲突,其结果是上司永远是获益者。所以,作为职员,应该明白,下属的职责不是替上司去判断对错,而是根据上司的指令去完成工作。

在上司的眼里,服从永远是最重要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当上司的命令下达时,准确而认真地完成上司交给你的任务。

办公室所有的员工是一个团体,作为上司,他在这个团体中的时间比你长,也已经建立了他的管理原则和行动的方向,从而带领这个团体实现高效运转。你可能因为暂时性的不适应而导致对上司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产生怀疑,但即使如此,你也应当积极配合上司完成工作。如果每个人都不听从上司的话,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公司就会垮掉。

有些人对上司分配的工作抵触,认为上司分配的工作和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任何关联,但你应当明白,一个精明的上司是不会无故安排你去做一些分外之事,也许他是在借机考察你对工作的态度和应变能力。因此,如果上司不是故意刁难你的话,就应当服从安排。

小王大学毕业后通过应聘进入了一家公司。刚开始上班时,他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但是,后来他发现很多不在他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上司也会安排他去做。例如打扫办公室、整理办公桌等等。有时候做不好还会遭到批评,他感到非常郁闷,觉得上司是在故意整他,把他当做苦力来使。渐渐地,他有了不满的情绪,甚至想要跳槽换个环境。

后来,一位老同事悄悄告诉他:这是公司的规矩,每个上司都会用这种方式考验下属的工作耐心和工作热情。上司给你增加额外的工作,是在考验你的能力,千万不要错过这样的机会。

小王听了同事的话,很快转变了态度。此后,有什么累活重活,他总是很主动地承担下来,得到了上司的赞赏。半年后,他被提拔为办公室助理。

很多时候上司虽然在能力方面不一定比你强,但在用人等方面肯定比你老练。高明的下属是绝对不会对上司评头论足的,他们会把上司当做一本经验丰富的人生教科书来读。读懂了上司,你就读懂了职场的一半。

当然,仅仅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跟从自己的上司,任何时候都不和上司唱反调,和上司的步调保持一致。举个例子,如果上司制定了一项措施,并且即将执行,那么即使你发现其中存在着不少漏洞,也要坚决地予以执行。因为上司已经决定的事情是不可更改的,你据理力争的结果,不仅不会对事情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将自己推向上司的对立面。

因此,一定要学会服从自己的上司。学会了服从,上司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并给予你更多的施展空间。

心理学点拨

职场是一个学问深奥的地方,要想在职场八面玲珑,必须要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员工与上司这两者,员工永远处于弱势,员工与上司的任何争论,都不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反而会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打击。在与上司相处的过程中,作为下属的你,学会服从是明智的选择。

努力与上司保持同样的风格

这里有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心理现象,即视网膜效应,它指的是当人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种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去注意别人是否跟自己一样具备这种特征。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当一个人感觉今天穿白色的衣服,走在人群中会非常醒目,那么,走在人群中,他就会注意到,有的人选的和自己一样,也是这种脱俗的白色衣服。

对于职场来说,视网膜的效应也非常强大,想一想,在自己的公司,最兢兢业业、无人能敌、视公司为家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是老总!是的,的确如此,老总勤奋,每天可以不带任何情绪地超出八小时工作时间,继续努力工作。

那么,他会选择什么样的员工?他最关注员工品质中的哪一方面呢?

根据视网膜效应,我们会得到这样的信息,那就是:上司们最喜欢的员工是和他们气质相投的,而且,他们更加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努力工作。

这是上司们的梦想,那么,你在职场上打拼,也要学会用脑子观察他们在做什么,不论真心还是假意地保持同等风格!

卡耐基先生在很久以前,也提出这样的一个论点:每个人的特质中有百分之八十是长处,而百分之二十左右是人们的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发现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也有许多人拥有类似的缺点,进而使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会快乐。

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发现自己的优点的时候,也会有能力看到他人的可取之处。而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往往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必备条件。

李华在一家业内闻名的设计室上班。对于他的发展来说,重要的是成为设计室的骨干人物,因为这家设计室的创始人有着全国一流的设计思想。而对于设计室来说,李华懂得,如果做一名小兵,永远都打不开自己的思路,也永远只是一个没有进步的执行者。他觉得已经接触到了一流的人物,那么就要接近自己的上司,打开自己的思路。

这家设计室的上司高先生是一个严肃的一丝不苟的人,但是他定期也会和同事们一起聚餐。有一次聚餐的时候,高先生的妻子也在,于是就随口说了一句:“前两天,我叫老高和我一起来这儿吃饭,他还不答应,说等着和大家一起来。”

凡是和高先生有关的事情,李华都会非常用心听。是的,他想起了原本订的聚餐时间是昨天,但是改到了今天,是因为昨天工作室人数凑不齐餐厅的优惠要求。而为了优惠,高先生就调整了日期。

李华看到了高先生的做事风格,因为高先生是白手起家,据说当他的设计作品不被认可的时候,曾经到处借钱,还免费给人设计,吃了很多苦头,如今,虽然高先生有了很高的声誉,但是他依然保持了以往的节俭作风。他唯一一次的玩笑话,就是说要“少吃饭,多工作”,有时候到了中午,一个煎饼就解决了吃饭问题。

李华根据自己的观察,找到了一个时机。有一天,高先生给他钱,让他去订桶装水,李华认真地比较了一下桶装水的价格,决定了一家,然后他又利用长期订水的优势,争取了一定的优惠条件,随后,才拿着节约下来的钱敲开了高先生办公室的门。

李华也注重行动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他养成了随手关灯,不用电脑的时候就关闭显示器的好习惯。而且,有一次下班走的时候,高先生看到李华正在检查所有人的显示器,直到所有人的显示器都关闭了,再关好灯走出门。

这些和高先生一样的细节,果然引起了高先生的好感。

不多久,李华就被提升为组长,负责管理大家的日常工作,而高先生也亲自指点李华进行设计,放心地让李华研究自己的思想,然后去指导设计室其他人的工作!

事实上,老板们很难找出另外一位真正完全像自己一样干活的员工,就是真有员工和老板一样拼命地干而且还很能干,那么这样的员工和老板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他在拼命为企业干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干。因为,这样拼命能干的员工将来十有八九自己就是老板,而且还很有可能是原公司的竞争对手。

但无可否认的是,老板们还是喜欢和自己一样喜欢公司,期盼公司成长,并付出巨大努力的人。所以,作为员工,应该学习老板的优点,要用心地发现他的优点,并告诉自己,你又获得了一次学习的机会。

心理学点拨

让上司的强大对自己不再是压力,而是一次获益的机会。这样的学习意识,会让你的心灵越来越富足,越来越坚韧,就更不用担心自己的提升了!

怎样与不同类型的上司相处(www.xing528.com)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九型人格”又名“性格形态学”的名词,即人的九种性格。由于九型人格是一种能够对性格进行分析的精妙工具,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因此,这一心理学名词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

九型人格包括以下内容:

(1)创意型上司。这种人喜欢创新,通常点子多,也喜欢有创新思维的下属。通常喜欢召集下属开会,发表他的创意,至于细节如何,他却不太关心。因为想法不断推陈出新,这种人随时有新指示,不断有新任务,但可能很快又改变主意了。当这种人的下属简直苦不堪言,无论怎么做,都可能动辄得咎,大感无所适从,因此总觉得没有成就感,感到很压抑。而微妙的是,这种上司也因在下属中难找知音而倍感痛苦。

面对这类上司,你一定要装出很忙的样子,好像随时在做他交办的事情,而且要比他早到公司,晚离开公司。你需要保持耐心,随时待命,无怨无悔地接受他的新指令,但一定要懂得当拉拉队,赞扬或鼓掌,推崇他的创意。自己的想法被肯定,能引起共鸣,是这类老板最快乐的事。

(2)行动型上司。这类人行动力超强,事必躬亲,对交给下属的工作总是很不放心。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下班时还会带一大堆公文回家,是典型的工作狂。这类人往往对公司的长远发展缺少规划能力,却又闲不下来,只好找事做,因此,他们眼中没有层级和制度,自己随时会跑到第一线指挥作战,搞得大家手忙脚乱。

当他们的下属,只能做好手头的事情,然后等候差遣。若他们交给你任务,你就好好完成;若他们不给你任务,你只要表现出忙碌的样子就好。

(3)专横型上司。这类上司才华过人,性情刚毅,脾气不太好。

作为这类上司的下属,要学会体谅老板,有时他对你发火或许只是一时冲动,并无恶意。而当你做错事时,一定要学会低头认错。

(4)猜忌型上司。这类人疑心很重,下属很难得到他的信任。他总是不断地猜测下属的想法,并找出对方背叛自己的理由。

如果你是这类上司的下属,即使你对公司有贡献,也应该表现得像没事一样。如果你居功自傲,则很可能招来老板的不满。

(5)健忘型上司。这类上司记性不好,明明昨天讲过某一件事,今天却说根本没讲过。或者他昨天讲的是这个意思,可今天却说是那个意思。他们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落四。

对这样的上司,当他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下属可装作不懂,故意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此来加深上司对这个问题的印象。如果你是文秘,接到上级通知后,最好把文件直接给他看,并把有关时间、地点、所带物品等要素用他的笔划出来,或者把它写在老板的台历上。

(6)模糊型上司。这种上司在布置工作任务时含糊其辞,从来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他的话既可以理解成这样,又可以理解成那样。有时前后相互矛盾,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上司就可能责怪你,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

对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你一定要问清楚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资金数目等方面要尽可能明确,并记录下来,然后让上司核准后再行动。下属请示某项工作,并希望得到明确答复时,这类上司有时会“哼哈而过”,而没有明确表态,有时说“知道了”,有时说“你看着办”。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下属可以反复说明旨意,并设法诱导老板明确表态。如说“你的意思……”,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口气让上司回答,如说“你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帮你把文件拿过来。”

(7)马虎型上司。这类上司做事马虎,对上面的文件草草翻阅,去开会时不认真听,而是说说笑笑,进进出出。回公司传达上级旨意时,照本宣科。当职工提出具体疑问时,他解说不清,十分尴尬。

对付这类上司的方法是反复申明,多次强调,最好三四个人轮番强调,促使其引起重视,认真对待。

(8)无知型上司。这类上司喜欢不懂装懂,明明自己外行、不擅长,却喜欢装内行,想显示自己,有时候还要瞎指挥。

对这样的上司,可分别对待。如果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坚决反对;若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下属要尽量表面认同他,避免正面冲突以致矛盾激化。

(9)维护原则型上司。这类上司上班从不迟到,一到点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不允许员工在办公室打私人电话,关注一切事务。这类上司并非死板,而是原则性极强,是一就决不允许是二,还喜欢掌握一切。

对于这样的上司,作为下属的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遵从,好好配合他,不要破坏他订立的任何一项条例,否则将招来大祸。

心理学点拨

要想很好地与上司相处,就必须知道上司属于哪一类型,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他的行事风格是怎么样的。如果你向一个只愿把握大局的上司汇报一堆细枝末节的工作,他会烦你的;如果上司喜欢上午处理问题,而你偏偏在下午找他,你会被认为是一个不识相的员工,如此等等。只有知道了这些,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应对自如。

不要企图替你的上司作决定

如果你的上司愿意听听你的意见,那么你可以大胆说出你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千万记住,即便你的意见是对的,也不能强迫他采纳,更不能自作主张,替他做主。那样,就显得你比他聪明,会让他很没面子,他当然也不会给你好果子吃。

罗马执政官马西努斯围攻希腊城镇帕伽米斯的时候,由于城高墙厚,士兵们死伤惨重却仍然未能攻占这座城镇。最后,马西努斯发现城门是最薄弱的环节,于是打算集中兵力猛攻城门。但要攻打城门就必须用到撞墙槌,当时军中并没有这种器械。马西努斯想起几天前他曾在雅典船坞里看过两支沉甸甸的船桅,就马上下令把其中较长的一支立刻送来。

然而,传令兵去了多时,桅杆仍未送达。原来,是军械师与传令兵发生了争执:军械师认为短的那根桅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不但攻城效果比长的那根要好,而且运送起来也方便,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画了一幅又一幅图来证明自己的专业。而传令兵则坚持执行命令,既然上司要长的桅杆,他的任务就是让人把长桅杆送到上司面前。

面对军械师喋喋不休的说辞,传令兵不得不警告他,他们的领袖是不容争辩的。他们都了解领袖的脾气,军械师终于被说服了,他选择了服从命令。在士兵离开以后,军械师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觉得服从一道将导致失败的命令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竟然违抗命令送去了较短的船桅。他甚至幻想着这根短桅杆在战场上发挥功效,使领袖不得不赏赐他许多战利品以赞扬他的高明。

马西努斯见送来的是那根短的桅杆很生气,马上召来传令兵,要他对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传令兵忙向他汇报说军械师如何费时费力地与他争辩,后来还承诺要送来较长的桅杆。马西努斯对这名军械师的自以为是深感震怒,于是,他下令马上把这名军械师带到他面前来。又过了几天,军械师才到达。他并没有察觉到领袖的震怒,反而为能够亲自向领袖阐述自己的正确理论而洋洋得意。他仍然以专家自居,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专业术语,并表示在这些事务上专家的意见才是明智的。马西努斯见军械师仍然不改其说大话的老毛病,十分生气,立刻叫人剥光他的衣服,用棍子活活将他打死。

这名军械师可能死后也不会搞懂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他设计了一辈子的桅杆和柱子,还被推崇为这方面最好的技师,凭他的经验,他知道自己是对的,因为较短的撞墙槌速度快、力道强,更适合攻城。他可能永远也没办法想通,他费尽口舌向统帅解释了大半天,为什么统帅仍然坚持他的无知呢。

在现实生活中,像军械师这样自以为是的人随处可见,即便在上司面前他们也不懂得收敛。虽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是这却犯了上司的大忌,他们或许能接受你的意见,而绝对不容许你替他作决定,你的越俎代庖,会让他觉得你是自作聪明,对他不够尊重。所以,要记住你只是献策而非决策。

在现代职场,我们千万不能走进一个误区,即便是你深得上司的赏识和重用,也不能因此狂妄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擅自作一些决定。你要永远把上司放在第一位,任何一个关键性的决定都要经过上司的同意,哪怕你只是走一下"形式",也很有必要。问题的关键不在你作的决定上,而在于你是不是尊重你的上司,有没有忽略他的存在。

王自成年轻干练、活泼开朗,进入企业不到两年,就成为主力干将,是部门里最有希望晋升的员工。一天,公司经理把她叫了过去:“小王,你进入公司时间不算长,但看起来经验丰富,能力又强。公司开展了一个新项目,就交给你负责吧!”

受到公司的重用,王自成欢欣鼓舞。恰好这天她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考虑到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如果打车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王自成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上级汇报是绝对有必要的。于是,她来到经理办公室。

“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这是我做的工作计划。”王自成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王自成满心欢喜地等着赞赏。

但是,王自成听到经理板着脸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

王自成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驳回了。她大惑不解: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啊。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决定包一辆车去”这句自作主张的话上。王自成凡事多向上级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但她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在上级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如果王自成能这样说:“经理,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帮我作个决定行吗?”上司若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才会两全其美。

即使对待能力不强的上司,同样要保持尊重,不擅自行动和作决定。

要知道他才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你充其量只有提提建议的权利,你替他作决定,就等于无视他的存在,他怎么能够容忍?因此,凡事要量力而行,不可擅作主张。

心理学点拨

作为一名上司手下谦虚、聪明的下属,你要把你的决定以最佳的方式渗透给他,从主动的提议变成被动的接受。忌急躁粗暴,多倾听和征询上司的意见和建议,少做一些不容辩驳的决定和争论,即使你是对的。

以上司的理想规划职业生涯

据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曾经有心理学家用一段笼统的、几乎适用于任何人的话让大学生判其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将自己刻画得细致入微、准确至极。

下面是心理学家使用的材料,现在用这段话来对照我们自己,他说得对吗?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且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你有许多可以成为自己优势的能力,但是还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的内心,有时候焦急不安。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这其实是一顶套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容易让人迷失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

人们很多时候,会将自己迷失在他人的暗示中。尤其当人的情绪低落、失意的时候,能在酒桌之上把上司当做知己,离开了酒桌,你千万别以为你就是老板的兄弟了,你要沉下心来,研究老板刚才说的话,哪一句才是他内心的要求。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在职场中,人们同样如此,人们既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来观察自己,于是只能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每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迷失在环境当中,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蓝心智是一名特别的上司,她幽默,而且有着北方女性特有的豪爽。

上班的时候,她到各个部门视察,有时候,看到气氛沉闷的部门,她就非常痛快地和大家开玩笑,说:“行啦,都停下手里的活儿。别我一来,你们就装出很忙很投入的样子,聊会儿!”

公司在她独特的领导力和活跃的气氛的带动下生机勃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不管理,对于管理,她向来的口号是,行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对于员工的失误,她也从不心慈手软。这让所有的员工都觉得她高不可测。

有一天,蓝心智在中层的管理者中开了一次会,她想通过这次会议,让中层上司从基层管理者间产生。每一个管理者都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可是大家都在想:开会会讲些什么呢?

令大家感到震惊的是,开会的时候,蓝心智非常洒脱从容,她随意地问了大家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在为谁工作呢?

这句话是很多基层管理者经常问员工的,也有很多人在给新员工培训的时候,就贯彻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站在一个为公司工作的高度上,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理解公司的每一个决策。

她问了几个人,第一名基层管理者的回答是:“为公司工作。”听到这里,蓝心智哑然失笑,她平静地说:“大家都在为公司工作,那么,我问你们,你们愿意这样吗?每天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上班,按规定的时间下班,每到下班的时候就拖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如释重负地回家,这一切的付出都只为了月底的工资。”

第二名管理者心想,应该更加多地表达自己的忠诚,于是说:“为老板工作。”这几乎让蓝心智失望了,她做了一个崩溃的表情,说:“为老板工作,你愿意吗?利益来了的时候,我什么具体的工作不做,反而把利益的大头拿走,而你,操心伤神,天天还要安抚员工,还要接受上司的检查,你对这样的工作状态能够开心面对吗?”

剩下最后一名手下,他知道这样正式的场合,不应该做“出格儿”的回答,可是,他还是鼓足勇气说:“我为自己工作。”

这个回答让大家面面相觑,而蓝心智的脸上乐开了花儿,她笑着说:“为什么呢?”

这名手下说:“每个人做事都是为了自己,这是根本的生存和工作态度,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有这样的心态工作才不会觉得迷失。”

蓝心智终于听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她说:“你的回答是对的,为自己工作,做好自己岗位上的事,这才是我想要的理性管理者。”

心理学点拨

如果此刻你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反,你过多地关注了公司的理想和上司们的八卦,你就容易忘记自己的职责,也会因为目标模糊而迷失了自己。那么,就请一定记住,以上司的理想为理想,就容易看不到自己的理想。与其等待着企业发展壮大,不如让自己的壮大为企业发展增加活力!

要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里有一个和刺猬有关的故事: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因为寒冷,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它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所有的刺猬紧紧地靠在一起。

可是靠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出来了,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刺猬们又不得不马上分开。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后来,它们又再次尝试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对于人来说,这个法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国演义》开篇即道:“凡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与人的距离同刺猬间的没有任何分别,走得太近,人们对彼此的要求就会提高,一旦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要求,就会出现裂痕,这里尤其要讲到的是,职场中员工和上司的关系。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这个道理更加重要。无可否认的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就是上司与被上司,无论员工做了什么样的贡献,都不要偏离了原来的这个轨道。只要偏离,对不起,你只有走人了。

要和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和上司称兄道弟,在这个法则中不再是忠告,而是警告!也许在酒桌上,上司拍着你的肩膀称兄,你却不可以反搂着他道弟,老板可以喝醉了胡说,你却不能跟着发狂。

朱捷是踢球时认识的温主管,后来他就被温主管看重,来到了公司。

朱捷和温主管踢球的时候,就发现温主管为人的特点。比如说,天太热,需要买水,温主管从来不掏钱,朱捷买回来后,他只说声谢谢,拿过水就喝。抽烟的时候,也总是抽别人的烟。通过这些观察,朱捷看出温主管是一个非常爱占小便宜的人,于是进入公司之后,他便更加主动给温主管便宜占。

周六周日的时候,朱捷不但陪温主管一起打球,而且还常常请客吃饭。每次朱捷出差回来,从来就没有空着手去见温主管。终于有一天,酒过三巡,温主管非常高兴,他真诚地拍着朱捷的肩膀说:“兄弟,在咱们公司,我把你当成自己人一样。”

这让朱捷非常兴奋,赶紧拜温主管为大哥,而温主管拿到了好处之后也总要“意思意思”。一次,趁经理高兴的时候,就替朱捷说了几句好话,朱捷的薪水很快就被提上来了,果然是“兄弟情深”。

朱捷也经常在发工资的时候,买点好酒好菜去温主管家里吃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可朱捷这个人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嗜好,就是好赌,有一次,输了钱竟然向温主管的老婆借钱。

温主管本来就是那种一毛不拔、净占别人便宜的铁公鸡,对朱捷凭着和他有点交情就随意打自己算盘的做法相当恼火。他心里想,烂泥扶不上墙,就想暗暗地和朱捷断绝来往。

但是温主管同样是一个非常有心计的人,他表面上很平静,对朱捷说:“我刚把钱借给了我老家的妹子,对不住你了,兄弟,有困难找别人借借看。”

谁知第二个月,朱捷发生经济危机时再次偷偷向温主管妻子提出借钱。温主管当然不愿意,又以种种理由推卸。可是朱捷不知死活,前后多次去温主管家借钱,真让温主管怒火中烧。

结果,朱捷拿到了一张辞退通知。理由是他的一次迟到。对于这次迟到的处罚,温主管没有罚朱捷的钱,只是很"语重心长"地对朱捷说:“兄弟,你的迟到,我管得了,可以不罚你的钱,但是炒你是经理的意思,我也无能为力。”

哪个上司不会演戏?尤其在朱捷面前。温主管在朱捷感激涕零的时候,果断地开除了这个“兄弟”。

想一想和上司走得太近,工作将有多么被动。即使不做出格、让上司为难和反感的事情,也要想一想其他人的看法。如果走得太近,想和上司一起吃吃饭,其他人会怎么看;如果想和上司一起打高尔夫,同事又会怎么看?

大家会认为,这是迫于上司的压力,不得不谄媚讨好,做一个24小时奉陪的小跟班。明明同事之间正在讨论一个话题,但是不知道传到上司的耳朵里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于是,见到了上司的心腹,自然三缄其口。

就这样,上司的心腹逐渐地就被“边缘化”了,尤其当上司颁布让员工不满的制度的时候,大家就会拿这个人出气。而且最危险的是,上司可以随时离职,去其他的地方接着做上司。可是新上司来了,会怎么处理这个前任的心腹呢?

心理学点拨

上司就是上司,任何时候,都要保持绝对的距离。对于上司和员工的关系来说,距离就是最好的保护和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