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色列海军的第13突击中队成立。在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中,13中队曾两次试图袭击红海的埃及海军舰艇,但都因为种种原因中途取消。所以在整个战争期间,13中队可以说是毫无建树的。此后,从1956年到1967年这十年间,除了在1958年组织过一次对黎巴嫩贝鲁特的侦察行动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行动。整整十年无所事事,使得13中队上下都沉浸在一种盲目自大的状态,纪律涣散,作风松懈,训练中事故不断,整个中队士气低落,战斗力自然也是跌到低谷。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13中队作为海军唯一的突击力量,在战争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担负起对埃及和叙利亚海军的袭击重任。13中队的主力潜入埃及的塞得港,但是由于事先情报工作极不得力,等13中队进入港口后才发现,埃及海军早已转移到了亚历山大港,塞得港内根本就没有一艘埃及海军的舰艇。而在亚历山大港,13中队只派了6名队员前去袭击,他们在戒备森严的港口里破坏了3艘舰艇,但撤到港口外海却怎么也找不到接应撤退的以军潜艇了。原来负责接应的以军潜艇遭到了埃军护卫舰的长时间追杀,好不容易才摆脱了困境,不得不返回基地休整。第二天晚上再赶到亚历山大港准备接应6名13中队队员时,这6名队员已经全部被俘了。
在之后13中队对叙利亚海军的三次袭击也都以失败告终。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其他部队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只有13中队收获的除了失败还是失败,也使得以色列海军颜面扫地。
以色列海军特种部队第13突击中队是两栖作战的精锐
1968年阿尔莫格担任第13突击中队中队长,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3中队面目一新,简直是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海军开始大力整顿13中队,甚至海军高层已经在考虑解散13中队,将潜水和海岸侦察任务都交给陆军的特种部队。不过最后解散的命令终究没有下达,1968年初泽夫·阿尔莫格中校出任13中队中队长,担当起重振13中队雄风和辉煌的责任。他深知13中队已经积弊难返,必须下狠手才能彻底改观,所以对原来13中队的老人,除了一些调离或退役的人之外,他或劝退或开除了一大批人,这种雷厉风行的做法也使他得罪了很多人,从此后对他的非议和责难就几乎从未平静过,这种情况直到他担任了以色列海军司令才有所改变。最终被阿尔莫格留在13中队里的不过寥寥数人,都是他认为真正合格的人、真正的精英,其中就有后来担任以色列海军司令的阿米·阿亚龙。除了这极少数留队的精英外,基本上都是1966年之后才参军的新丁,所以他们没有老队员的坏习气,也没有在第三次中东战争失败的心理阴影。阿尔莫格可以说是等于从头建立了一支全新的13中队。他在日常工作、训练态度、精神面貌等各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精力,特别是对中队里的军官进行了强化训练,因为他明白军官队伍是一支特种部队的灵魂和中坚,他们的态度和能力将决定整个队伍的前途。阿尔莫格还专门组织全体队员对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失败战例进行了深刻总结,使所有人都明白在行动中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失误就可能使整个行动功败垂成。
以色列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在执行警戒任务
在阿尔莫格的不懈努力下,13中队面目一新,简直是有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之后阿尔莫格就开始为13中队寻找实战锻炼的机会,他知道只有在真刀实枪的战场上,才能够真正的锻炼队伍。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时任总参侦察营营长的伊雅尔,希望两支部队能够密切合作,携手作战。恰好当时总参侦察营正好有很多行动都需要渡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埃及境内,而总参侦察营又缺乏水上运输能力,双方正好一拍即合。不过两支部队的合作完全是非官方的私下形式,甚至连当时以色列国防军高层都不知情。但是这种合作,使13中队受益匪浅,对于13中队以后的特种作战影响极其深远。在这些合作行动中,13中队并不仅仅满足于“船夫”的角色,而是充分利用这样的合作机会积累特种作战经验。在这一期间,13中队也执行了不少小规模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些行动有的是搜集苏伊士运河对岸埃军情报,有的是袭击巴解组织基地,还有的是和情报机关合作的秘密行动。在这些行动中的出色表现,终于逐渐改变了以色列国防军高层对13中队的成见,重新将13中队与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挂起钩来。
在这些行动中,有一次13中队的表现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那是在1969年5月13日深夜,13中队队员驾驶3艘橡皮艇运载总参侦察营的一支小分队横渡苏伊士运河,结果在航渡途中被埃军发现,埃军随即猛烈开火射击,密集的子弹在水面上激起一片片水花,侦察营的队员下意识地跳入水中躲避子弹,其中一名机枪手跳下水后却没法迅速解开身上的装备,被几十斤重的装备拖得向水下沉去,13中队的阿萨夫发现情况紧急,立即跳下水抓住那名侦察营队员,将他拖上橡皮艇,这名被13中队救起的侦察营队员,就是日后成为以色列总理的本雅明·内塔尼亚夫。
以色列海军第13突击中队的徽章,以吸血银蝠为标志,蝙幅是介乎于鸟和兽之间的动物,又是在夜间出现,正符合13中队两栖和擅长夜间作战的特点
阿尔莫格在打造全新的13中队的同时,也在积极努力改变以色列国防军高层对海军特种作战的观念。他认为海军特种作战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而是打击敌方的要害,沉重打击敌方的士气,迫使敌方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加强后方重要目标的保卫,从而削弱其在前线的力量。阿尔莫格根据这一思路,组织13中队的情报军官和作战军官对可能的任务目标都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然后他不断去游说海军的高层,请求批准13中队来执行这些任务,结果让海军高层对他不胜厌烦。(www.xing528.com)
1969年夏季,阿尔莫格的努力终于为13中队争来了一次单独执行任务的机会。以色列南部军区准备袭击埃及部署在红海沿岸的阿达比亚防空雷达站,但是这个雷达站防御非常严密,只有海上方向的防御才较为薄弱,于是伞兵司令拉菲尔·埃尔坦准将来找13中队,希望13中队运送伞兵从海上发起进攻。但是阿尔莫格的回答非常明确:“我们不准备送伞兵去什么地方,这个任务应该由我们来完成,没有人比我们更适合这个任务!”对一位战功卓著的将军,这样毫无商量余地的回答,当然让埃尔坦大为不满。但是阿尔莫格的强硬态度也终于使以色列国防军高层开始讨论到底由哪支部队来完成这项任务,13中队早有准备,递交了周密具体的行动计划,终于赢得了这次任务。但是埃尔坦还是有点担心,他建议派出5名伞兵作为预备队来为13中队压阵,但被阿尔莫格一口拒绝,因为阿尔莫格非常清楚这次任务对13中队的重大意义,要是带了伞兵,就算他们没有直接参加战斗,成功了人们会说是因为有伞兵,失败了人们又会说是伞兵去的人数少了,所以他坚决拒绝伞兵同行,不过他提出可以带一名伞兵——也就是埃尔坦准将同行,让他亲眼看看13中队的实战表现,这样的邀请埃尔坦自然无法拒绝。
以色列13中队是一支两栖特种作战部队
6月21日深夜,13中队的20名队员成功地袭击了阿达比亚雷达站,整个战斗只用了12分钟,就干净利落地炸毁了雷达站,埃军有32人阵亡,而13中队的参战队员毫发无损。这是13中队第一次两栖突击作战,也是一次极其成功的作战,可以说是13中队迟到了整整十二年的胜利。通过这次行动,使以色列国防军高层大大增强了对13中队的信心,也引起了以色列海军对13中队的高度关注。对13中队来说,这次突击行动是一个意义极其重大的转折点,使13中队从以前沿海侦察和水下爆破为主,逐渐转变为两栖突击作战为主,成为一支两栖作战特种部队。
1971年11月,阿尔莫洛调离13中队,不久即升任以色列海军红海战区司令。在他担任13中队中队长的三年多时间里,13中队总共进行了约80次行动,其中不乏一些足可以彪炳史册的经典战例,并且还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军官,可以说对13中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就连最著名的海军特种部队美国“海豹”突击队的一名军官都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改写了人所共知的作战规则,从而翻开了海军特种作战的新篇章。”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已经身为红海战区司令的阿尔莫洛强烈要求将13中队调来红海战区,因为他此时手上只有为数寥寥的巡逻艇和登陆艇,要想凭这点力量去迎击实力强大的埃及海军红海舰队,根本不现实,所以他想用13中队发动对埃及军港的突击作战。在他的坚持下,以色列海军终于同意将13中队调来,他再次亲自披挂上阵,率领13中队对埃及海军的古尔代盖军港进行了三次袭击,其中第三次袭击时,13中队的首任中队长,已经退役的前以色列海军司令本·努恩少将居然也以13中队预备役队员身份参加了行动。这次袭击取得了巨大成功,击沉了埃及海军在红海最具威胁性的导弹艇,并迫使埃及海军撤出了古尔代盖港。阿尔莫洛就是凭借13中队和少量巡逻艇成功地阻止了埃及红海舰队在苏伊士运河的活动,以一支小规模海军特种部队的袭扰行动就迫使一整支舰队撤离自己的母港,创造了海战史上的奇迹。
1975年,13中队与以色列海军另一支特种部队707部队合并,合并后的新部队仍沿用13中队的番号和吸血银蝠的队徽。这次合并使13中队的规模得到了扩大,但是也给13中队的领导层带来了混乱。这种混乱直接影响了部队,在随后的训练中13中队事故频发,整个部队士气低沉。以色列海军只好在1979年将已经调到水面舰艇部队的13中队老人阿米·阿亚龙重新调回来,担任13中队中队长。阿亚龙到任后立即大刀阔斧进行整顿,他将原来的舟艇连和潜水连改编为突击连、舟艇连和潜水连,突击连队员精通擒拿格斗、射击、驾驶等特战技能,主要担负突击和反恐怖作战,下辖若干小队,每个小队正式编制14人;潜水连则负责所有的水下任务,包括潜水侦察和水下爆破,一般以2人至4人为一组,最大的编组不超过8人;舟艇连负责操纵13中队装备的多种快速攻击舟艇,运送突击连和潜水连队员到达目标地区,在进行水下破坏时,队员一般以2人至4人为一组,最大的编组不超过8人。舟艇连负责操纵13中队配备的各种快速攻击艇,运送突击连和潜水连执行任务的队员到达目标地区,加入舟艇连的队员一般是因为在战斗和潜水训练高级阶段表现不突出,不够进入突击连或潜水连的标准,但舟艇连的队员也都是通过了13中队20个月的高淘汰训练,因此也是合格的队员。另外,还有一支隶属于突击连建制的专职反恐分队——T4分队。T4分队是13中队的精华,无论人员、训练还是装备都是13中队最好的。作为人质营反恐作战的战备执勤部队,T4分队始终有一个小队处于24小时戒备状态,队员全副武装处于待命状态,保证在接到命令后的15分钟内可以整装出动。这套编制,13中队一直延续到今天。
阿亚龙还对训练体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13中队队员的训练周期长达20个月,而以色列义务兵服役期只有三年,所以13中队的队员服役期都是四年半,除了三年义务兵服役期外,还有一年半的志愿兵服役期。因此,每个加入13中队的新兵都必须先签一年半的志愿兵服役合同。在所有以色列的特种部队中,13中队的训练是最严酷的,淘汰率高达70%,大大超出一般特种部队50%的淘汰率。只有通过了20个月的训练,才能算是13中队的队员,根据在训练中的表现被分配到突击连或是舟艇连和潜水连,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
经过阿亚龙的精心调教,终于使13中队走出了低谷,战斗力大为提高,真正开始成为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黎巴嫩战争,这也使以色列更深地卷入黎巴嫩事务,13中队在黎巴嫩战场上极其活跃,发挥了重大作用。平均每年都要实施数十次行动,相比之下擅长在复杂环境下作战的总参侦察营每年只执行两三次任务,每次任务前都要进行长达几个月的准备。所以一般认为,13中队更加精于进行敌后纵深侦察和“外科手术式”的应急特种作战。
退役之后,大多数在总参侦察营服役的老兵更愿意抛头露面,选择从政或经商。而13中队的队员更习惯隐蔽工作和执行秘密任务,许多人在退役后选择了加入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机构,如安全总局或摩萨德,像摩萨德从事暗杀活动的行动组就有许多队员都是13中队的老队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