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家历来重视对战机及时、准确的把握。《六韬》指出:“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119]强调要借可乘之机,出其不意地给敌人以迅猛的打击。《将苑》言简意赅地提出:“善将者,必因机而立胜。”[120]认为只有善择战机获得胜利者才是高明的指挥员。隋唐将领在指挥江河作战时,善于把握战机,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时间横渡长江或顺流而下,对敌发起突然袭击,攻其无备,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击败对手,收到了速战速决的效果。
隋军在长江上游向陈军发起攻击之时,驻扎在下游各处的隋军也秘密向长江沿岸移动,陆续到达各自的集结地点。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陈朝举国欢庆,陈叔宝朝会群臣,守备长江沿岸的陈军也放松了戒备。隋军选择陈朝庆祝元会防备空虚之际,分数路横渡长江。正好这时长江“雾气四塞”[121],也有力地掩护了隋军行动。由于选择了合适的渡江时机,加上有浓雾掩护,“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122]。贺若弼、韩擒虎领兵顺利渡江,迅速进军,所向披靡,兵威大振,不少陈军将领率部投降,大大加速了战争进程。(www.xing528.com)
唐平萧铣之战是唐朝初统一战争中一次典型的江河作战。武德四年(621)九月,李孝恭、李靖率军出发之际,长江三峡水势正好上涨,诸位将领认为此时乘船出行异常危险,请求等到水势回落之后再进军。李靖对此坚决反对,并提出疾速进兵的主张:“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123]李孝恭采纳了李靖的建议,率军冒险乘船东渡,迅速通过三峡。史载:“赵郡王孝恭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萧铣以江水方涨,殊不为备。”[124]萧铣军队遭到突然袭击,猝不及防,一触即溃。李孝恭率水军接连攻克荆门、夷陵、江陵,取得平萧铣之战的胜利。在这次作战中,唐军及时把握了长江水势上涨的时机,充分发挥顺流而下的水路优势,趁对手没有防备之时果断进军,迅猛出击,连战连捷,势如破竹,最终达成犁庭扫穴的作战目的。由此可见,隋唐江河作战之所以能够取胜,与其把握战机、善用奇袭战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