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下群雄并立的态势下,李渊集团的力量并不强大,有时要面对实力远超自己的对手,显然单靠军事手段不易达成统一战争的目标。李渊集团清醒地认识到己方的弱势地位,较好地采取了军政兼施的策略,尤其注重发挥政治策略的作用,对敌方极尽分化瓦解之能事,巧妙地实施卑辞示弱之计,麻痹对手;同时注重收揽人心,争取广大民众的支持,不断壮大自身的力量,为逐步完成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首先是卑事突厥,消除后顾之忧。隋末唐初,日渐强大的突厥不断兼并周围割据势力,称雄北方。李渊起兵之初,曾经派人向突厥求援,尽量放低姿态,“自为手启,卑辞厚礼”[28],希望结好突厥,为之后兴兵起事能够顺利推进创造有利条件。李渊集团的卑事之举换来了突厥的积极回应:“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29]突厥欲以兵马相助,但李渊也有自己的考虑,对突厥势力深入内地的危害性保持高度清醒:“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30]他对派往突厥的使者刘文静做出指示:“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借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31]只想接纳突厥的优良战马,以此增强自己的骑兵部队,但并不想要突厥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地盘。当突厥派来兵马时,李渊谢绝了其助兵,只购买了其战马。李渊主动与突厥结好是非常高明的政治策略,有效消除了突厥以及依附突厥的刘武周集团的威胁,保障了太原起兵能够按照预期计划顺利推进。
其次是分化瓦解敌对势力。起兵之后,李渊集团积极采用政治策略分化瓦解各割据势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李渊夺取长安后,为保障关中安全,决定首先打击距离关中最近、对关中威胁最大的薛举、薛仁杲集团。为减少进军阻力、加快战事进程,唐高祖李渊采取分化瓦解之策,以孤立薛氏父子。占据河西五郡之地的李轨集团与薛举集团同处西北地区,对新建立的唐王朝而言都是不容小觑的安全威胁。当唐军在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中败于薛举军后,李渊利用李轨与薛氏父子的嫌隙,亲笔修书一封,派人秘密联络李轨,取得了李轨的支持。李轨派其弟李懋入贡,李渊晋封李懋为大将军,并派人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爵凉王。唐高祖通过实施这一政治策略,成功地争取了李轨集团,从而使唐廷得以集中力量打击薛举集团。(www.xing528.com)
最后是收揽人心,争取各方支持。李渊集团自起兵后就注意争取民心。军队每到一地,李渊都会慰劳吏民,开仓赈济百姓,同时对于有才能的人授予相应的官职。攻克长安后,李渊宣布废除隋朝苛政,与民约法,规定只有杀人重罪才处死刑。史载“三秦士庶、衣冠子弟、郡县长吏、豪族弟兄,老幼相携,来者如市”[32],表明李渊集团颁布的政策受到了民众、地方官吏阶层的欢迎,取得了他们的支持。李渊还注意争取隋朝皇族、宗室和统治者高层的支持,移檄各郡县,谕尊隋代王杨侑;在进军途中以及攻打城池过程中,尤其在攻打长安时,命令全军将士“毋得犯七庙及代王、宗室,违者夷三族”[33];攻克长安后,李渊迎代王杨侑即皇帝位,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李渊集团采取的这一系列政治策略,有效地缓和了隋朝宗室、重臣的敌意,取得了隋朝官吏的支持,减少了军事行动的阻力,加速了统一战争的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