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勗继承晋王位后,梁太祖朱全忠觊觎幽冀之地,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这一地区为三个节度使所占据,分别是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驻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驻定州(治今河北定州);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驻镇州(治今河北正定)。这三人表面上归附后梁,实则各自保持独立地位。开平四年(910),朱全忠怀疑王镕与晋勾结,派遣供奉官杜廷隐、丁延徽监督3000名魏博兵屯驻于河北的深(今河北深州)、冀(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区)。正在这时,燕王刘守光派兵屯驻涞水,准备入侵定州。王镕慑于梁军的兵威,不敢拒绝。不久,杜廷隐率兵夺占了所驻扎的城池,王镕派遣使者向晋王李存勗求援,受到刘守光威胁的王处直也派使者求救于李存勗。面对这一态势,李存勗召集众将商量应对之策。大多数将佐认为:“镕久臣朱温,岁输重赂,结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诈也,宜徐观之。”[448]李存勗不同意这一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彼亦择利害而为之耳。王氏在唐世犹或臣或叛,况肯终为朱氏之臣乎?彼朱温之女何如寿安公主!今救死不赡,何顾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堕朱氏计中。宜趣发兵赴之,晋、赵叶力,破梁必矣。”[449]决定军政手段并用,一方面与赵王结盟,坚定赵王抗梁之心。赵王王镕由于力量有限,在政治上持观望态度,不敢公开得罪周边势力,尤其是强大的后梁。王镕之所以求救于晋王,也是在后梁的蚕食下不得已而为之。李存勗准确把握了王镕的心态,想方设法坚定其与己建立联盟共抗后梁的决心。李存勗派出援军抗击梁军,在前线抓获了200名割草砍柴的士兵,审问他们梁太祖有什么口令。被俘获的士兵回答道:“梁主戒上将云:‘镇州反覆,终为子孙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镇州虽以铁为城,必为我取之。’”[450]梁军俘虏之语暴露了朱全忠对王镕的真实态度,即认为王镕反复无常,必欲除之而后快。李存勗将抓获到的200名梁兵送给王镕,以便让其了解朱全忠的为人,由此坚定其联晋抗梁的意志。另一方面,李存勗派出精锐力量直抵前线,与梁军对峙,伺机打击后梁军队。在梁赵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依靠赵军击败梁军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李存勗决定亲率主力出征,寻找有利战机攻击梁军,通过必要的军事手段扭转不利局面。实践证明,李存勗的军政兼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晋军进入河北并逐步夺取这一地区奠定了基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