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唐五代兵学实战战术原则

隋唐五代兵学实战战术原则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靖兵法》高度关注战术问题,不仅深入探讨了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战术手段,而且以较多篇幅讨论了各种阵法的作战原则,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战术原则。在李靖之前,《孙子兵法》开创性地全面阐述了地缘战术思想,主要包括处军原则、战场作战原则和战场侦察原则,这里仅就前二者作一概述。李靖提出的这种边战边退、交互掩护撤退的战术被后世兵家普遍运用于战争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战术的发展。

隋唐五代兵学实战战术原则

李靖兵法》高度关注战术问题,不仅深入探讨了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战术手段,而且以较多篇幅讨论了各种阵法的作战原则,提出了一些有创见的战术原则。在李靖之前,《孙子兵法》开创性地全面阐述了地缘战术思想,主要包括处军原则、战场作战原则和战场侦察原则,这里仅就前二者作一概述。处军原则是孙子针对不同地缘环境的特征,就军队驻扎、行军而提出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平地处军原则、山地处军原则、江河处军原则、斥泽处军原则。孙子主张要掌握“九地之变”,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而相应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利用“人情之理”,即依据官兵战场心理的变化灵活处置,引导其转向积极勇敢作战的一面,充分发挥士卒的战斗力。孙子提出了针对“九地”的处置原则,即“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113],主张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宜停留,在争地不宜强攻,在交地不要断绝联络,在衢地宜结交诸侯,在重地要掠取粮秣,在圮地要迅速通过,在围地要巧用谋略脱险,在死地要奋勇作战。

李靖在探讨地缘战术原则时,没有像孙子那样明确区分“九地”“六形”或概略区分平原作战、山地作战、江河作战等类型,而是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提出了与之相适宜的兵种、武器、作战方法、阵法的具体实施细节。《李靖兵法》指出:“彼此俱利之地,则让而设伏,趋其所爱而傍袭之;彼此不利之地,则引而佯去,待其半出而邀击之”[114],提出了对敌我双方都有利和不利的地形的处置之道,随后针对“平易之所”“险隘之处”等具体地形提出了应对之法。

平易之所,则率骑而与阵;险隘之处,则励步以及徒。往易归难,左险右阻,沮洳幽秽,垣坎沟渎,此车之害地也。有入无出,长驰回驱,大阜深谷,洿泥堑泽,此骑之败地也。候视相及,限壑分川,斯可以纵弓弩;声尘既接,深林盛薄,斯可以奋矛芦苇深草,则必用风火;蒋潢翳荟,则必索其伏。平坦则方布,污斜则圆形,左右俱高则张翼,后高前下则锐冲。[115]

在此基础上,李靖总结出了一条作战原则:“凡战之道,以地形为主,虚实为佐,变化为辅,不可专守险以求胜也。仍须节之以金鼓,变之以权宜,用逸待劳,掩迟为疾。不明地利,其败不旋踵矣。”[116]他强调合理利用地形、明察地利乃是千古不易的一般用兵原则,同时还要配合虚实、变化之道,必须做到指挥有节、权宜之变、以逸待劳、以慢为快。他着重探讨了“死地”的作战原则,基本上袭用孙子提出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死地则战”[117]“穷寇勿迫”[118]等原则,但同时又提出了个人创见,主张在面对已处于“死地”的“穷寇”时,“当精骑分塞要道,轻兵进而诱之,阵而勿战”[119],认为这是打败“死地”之敌的方法。(www.xing528.com)

李靖还深入探讨了六花阵法、行引方阵法、撤退阵法、教战阵法、旗法等,其中最具独创性者当推为后世兵家所称道的撤退战术。他指出:

诸兵马被贼围绕,抽拔须设方计。一时齐拔,贼即逐背挥戈,因此必败。其兵共贼相持,事须抽拔者,即须隔一队,抽一队。所抽之队,去旧队百步以下,遂便立队,令持戈枪刀棒并弓弩等,张施待贼。张施了,即抽前队。如贼来逼,所张弓弩等人,便即放箭奋击。如其贼止不来,其所抽队,便过向前百步以下,遂便准前立队,张施弓弩等待贼。既张施讫,准前抽前队,隔次立阵,即免被贼奔蹙。其被抽之队,不得急走,须徐缓而行。如贼相逼,即须回拒战。其队头、押官押后,副队头引前。如有走者,仰押官、队头便斩;违失节度者,斩全队。[120]

李靖在这里提出了逐次抵抗、交互掩护撤退战术,被敌包围的军队要撤退时应隔一队撤出一队,撤出的队在阵后百步摆开队形,做好战斗准备,之后前队再后撤。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军队全部撤退完毕。李靖提出的这种边战边退、交互掩护撤退的战术被后世兵家普遍运用于战争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战术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