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建立之后,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国力、军力蒸蒸日上,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声威远播,成为东亚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是,在从王朝初建到确立“天下共主”的过程中,唐曾先后面临来自北方、西北、东北的安全威胁,遭遇过不同强度的挑战。唐朝统治者着眼国家安全利益,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卫国拓边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唐代军事实践增添了崭新内容。
一是轻骑奔袭,灵活变化。崛起于6世纪的突厥后分裂为东、西突厥,横行大漠,屡屡南下袭扰,对唐北疆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为解除威胁、巩固北疆安全,唐派遣李靖统率大军北击,最终生擒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之后,薛延陀趁机发展势力,逐渐控制了漠北,企图向南扩张,对唐北疆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唐太宗派遣李世、李道宗等将领率军数次出击,最终灭亡薛延陀汗国,平定了漠北。在北击东突厥、薛延陀的战争中,李靖、李世、苏定方、李道宗、薛万彻、执失思力等将领展现了高超的作战指挥艺术,娴熟地运用轻骑兵,采取了长途奔袭的战术,通过快速灵活的机动性,在对手意想不到的情形下,突然对其发起猛烈的攻击,往往能够一击获胜,充分显示出唐军强大的战斗力。此外,唐军将领善于在战场态势突变时相机处置,灵活应变。在诺真水(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艾不盖河)之战中,薛延陀部在被唐军追击后,变骑战为步战与骑战相结合,先以步战,继之以骑战,结果重挫唐军。唐军指挥员薛万彻见处境不利,立即改变战术,命令士卒下马步战,采取以步制骑的战法,手持长槊发起猛烈冲击,大败对手。
二是长驱直入,穷追猛打。唐朝统治者历来重视西域地区。能否夺控西域对于唐朝南逼吐蕃、北抗西突厥,进而制约其生存空间具有重大意义。为此,唐廷制定了经略西北的战略并顺利实施,先是击败了吐谷浑部,随后征服了高昌、焉耆、龟兹,最后灭亡了西突厥汗国,控制了西域,巩固了西北地区的边防。在经略西北地区的过程中,李靖、侯君集、李道宗、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郭孝恪、苏定方等将领大胆用兵,果敢进击,克服沙碛、风雪、缺水、缺粮、疲劳等困难,长途行军,连续作战,勇于深入敌境穷追猛打,不给对手喘息之机,除敌务尽,沉重打击了其有生力量;适时利用战胜之威,派遣使者招降,同时重视战后的安抚、治理工作,快速稳定民心,安定社会秩序,对各部落实施羁縻统治,设置州府,进一步巩固了唐廷对西北地区的统治。(www.xing528.com)
三是远交近攻,军政兼施。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推行扩张政策,联合百济南攻新罗,西侵辽东,大肆扩张疆土,打破了该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力量均衡局面,严重威胁唐朝东北边疆安全。唐太宗、唐高宗相继用兵朝鲜半岛,先后征服百济、高句丽,消除了来自东北方向的威胁,达成了预期战略目标。在收复辽东和对高句丽、百济的战争中,唐王朝注重庙算,预先做了较充分的战争准备;在前期军事行动效果不佳之时,适时调整战略方针,将注重强攻的战略方针调整为持久骚扰的战略方针;同时将战略主攻方向由北攻高句丽调整为南击百济,极大地推动了战争进程。实施远交近攻策略,结盟新罗制衡高句丽、百济,后来又联合新罗南北夹击高句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唐王朝在指导作战过程中还注重军政兼施,一方面调集精兵良将,采取水陆并进方针,以强大兵力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怀柔政策,诸如优待俘虏、抚慰民众、严明军纪等,争取了高句丽民众的同情,瓦解了敌军士气。李世、薛仁贵、刘仁轨、契苾何力等前线将领在远离本土的战场用兵时,能够机断处置,攻坚克难,灵活运用了多种战法,或前后夹击,或诱敌深入,或围城打援,或突袭破敌,或分进合击,最终收复了辽东,扫灭了百济、高句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