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年人的法律权益及亲属关系

老年人的法律权益及亲属关系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婚姻法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登记离婚是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方式之一,适用于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情形。继承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老年人的法律权益及亲属关系

1.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2.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享受养老待遇的制度。

3.离休:对新中国成立前参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老干部,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的制度。

4.基本养老保险:是指由缴费主体依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被保险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分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公务员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相结合,构成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5.基本医疗保险:是指由缴费主体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被保险人患病或受到伤害时,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医疗费用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6.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模式。

7.机构养老:是指由专门的养老机构(包括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临终关怀医院等)集中照顾老年人的养老模式。

8.养老护理员:是指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的服务人员。依据职业技能考核水平,养老护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等级。

9.社区为老服务:是指一个社区为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福利服务活动。

10.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发给的费用。

11.老年人优待证:是指各地政府依照规定发给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证明其享受相关优惠待遇资格的证件。

12.老年协会:是指由基层社区老年人参与组成的,代表老年人利益,反映老年人要求,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老年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保护,并经县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或备案管理的基层老年群众自治组织。

13.低保:低保即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14.五保:五保即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农村依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15.扶养:广义的扶养泛指法律规定的亲属间相互提供经济供养、生活扶助的法律制度。狭义的扶养仅限于夫妻、兄弟姐妹等平辈亲属之间。婚姻法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16.赡养:是指法律规定的晚辈亲属为长辈亲属提供经济供养、生活扶助的法律制度。婚姻法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www.xing528.com)

17.精神赡养:是指赡养人理解、尊重、关心、体贴被赡养人的精神生活,在精神上给予其慰藉,满足其精神生活的需要的赡养内容。

18.收养:是指收养人领养他人的子女为自己的子女的行为。在收养关系中,收养人称为养父母,被收养人称为养子女。

19.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的义务的违法行为

20.虐待:是指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

21.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违法行为。

22.登记离婚:是指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并就离婚的法律后果达成协议,依一定的行政程序经有关部门认可即可以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方式。登记离婚是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方式之一,适用于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情形。

23.诉讼离婚:是指婚姻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经法院审理调解或判决离婚的一种离婚方式。诉讼离婚也是婚姻法规定的离婚方式之一。

24.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除了规定的个人财产以及约定为夫妻个人所有财产外的财产。

25.家庭共同财产:是指家庭成员在家庭共同生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创造、共同所得的财产。

26.遗产:是指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27.继承: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按照法律的规定将死者遗留下来的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制度。继承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28.遗嘱:自然人生前按照法律的规定处分自己的财产及安排与此相关的事务并于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嘱是遗嘱继承的前提和依据。

29.遗赠:遗赠是指自然人采取遗嘱方式将其财产的一部或全部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并于遗嘱人死亡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民事行为。遗嘱人在遗赠中称为遗赠人,接受遗赠财产的人称为受遗赠人。

30.遗赠扶养协议:是指遗赠人与扶养人订立的关于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义务,遗赠人死后其遗产遗赠扶养人所有的协议。我国继承法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也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