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5分钟解析民法典-25分钟漫话民法典

25分钟解析民法典-25分钟漫话民法典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起草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正是民族复兴梦想在法律文明上的体现。民法典编纂是直接回答这些问题的。也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良心和智慧的一次检验。回馈的方式就是立足全体中国人所分享的共识,对这个时代的这些新问题作出回答。

25分钟解析民法典-25分钟漫话民法典

王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

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法律文明史,可以说我们的文明史有多长,我们的法律文明史就有多悠久。特别值得自豪的是,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国在法律文明领域处于领跑者的位置上。中国古代的唐律、宋刑统,对周边很多国家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是进入到工业文明时代之后,我们从领跑者变成了一个相对的落后者。

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草中国自己的民法典,正是民族复兴梦想在法律文明上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制定民法典,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成文法的法律传统之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想通过民法典的编纂,表达这个国家和民族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的看法。比如,我们如何看待人、家、社会、国家、人类和自然?民法典编纂是直接回答这些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民法典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如果你想了解一个民族内心最隐秘的想法,那一定要看看这个民族的民法典。也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良心和智慧的一次检验。

民法典也构成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第三个十年的交叉点,中国有没有能力去回答这个时代的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民法典的编纂来讲,一个比较大的变局就是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迈入到信息文明。在信息文明时代,中国之问、时代之问,跟工业文明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都不一样。(www.xing528.com)

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例。在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文明时代大数据背景之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我们通过对隐私权的保护,某种意义上就可以完成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简单说,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信息,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进入到信息文明时代之后,就算你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信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也要通过“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加以保护。比如个人的行踪信息,尽管通常不属于隐私,但这些信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也进行确认和保障。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民法典保护的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们根本想象不到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等会成为财产的一种。还有合同编对电子合同的规定,就是对互联网交易的回应。这也是信息文明时代才会有的问题。

这一次民法典的编纂,立法机关、实务部门和学术界,包括社会各界人士,都希望我们能在信息文明时代,在法律文明的一些领域再次成为领跑者。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工业文明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民法典。这次我们跟他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我们把人格权独立成编了。独立的人格权编,既对传统的人格权益进行确认和保障,更对信息文明时代的人格权益在确认和保障中面对的新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回应。通过这次民法典的编纂,希望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的法律文明传统的民族能够继续对人类有所回馈。回馈的方式就是立足全体中国人所分享的共识,对这个时代的这些新问题作出回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