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澄清认识,舆论先行。组织中学生到农村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是“文化大革命”中各中学都尝试过的,现阶段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与之有何区别,是必须要讲清楚的。不然就会重蹈过去“走马观花的旧辙,收不到实效;另外,在“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转轨到素质教育的时候,片面追求升学率给这一活动带来的压力也一定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通过各种形式摆事实、讲道理,澄清模糊认识,造成一种学校、家庭齐心协力的舆论氛围。只有提高了对这一活动必要性的认识,收到实效才有了保证。
2.建立机制,全面保证。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内一般教育活动,时间长、路途远、困难多、组织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机制加以保障才能坚持长久。首先,要纳入教学计划;其次是合理安排,形成制度;再次是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这三点中第三点是尤为关键的。实践基地不稳定,中学生的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势必夭折,要在建好实践基地的“好”字上下功夫,要做到城乡互相支持、互利互惠。
3.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为6到10天为宜。如何充分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把活动搞得既扎扎实实,又丰富多彩,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呢?必须以参加一定的农业生产劳动为主,这是学生参加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锻炼形式;其次,可以利用报告会、社会调查、参观、慰问、登山游览、联欢等形式,使学生对农村改革开放的形势有全面的了解,增加他们对农村社会各个方面的了解和感受,体验回归自然的乐趣,密切与农民及当地学生的感情。(www.xing528.com)
4.依据活动特点,确定教育内容。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所蕴含教育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最主要的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1)国情教育。城市的学生90%以上没有到过农村,而任何有志青年要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前提是首先必须了解、认识自己的祖国。我国有8亿农民,有广大的农村,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要让学生通过劳动、参观、调查听报告等活动,对农村的历史和现状、改革开放后的变化和成就,未来发展的构想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使命感。(2)劳动教育。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伟大,这是最简单也最深奥的伟大真理。简单,谁都承认;深奥,只有通过艰苦劳动,有切身体会才能真正懂得。要让学生通过参加生产劳动,真正体会到农民吃苦耐劳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把珍惜劳动成果变为实际行动。(3)艰苦奋斗教育。农村艰苦的生活、生产条件,农民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要让学生从生活作风、精神状态、心理品质等三个方面对照和培养自己的奋斗精神,克服讲吃讲穿讲排场的不良习气,克服胸无大志、懒惰涣散的行为,克服害怕困难、畏惧挫折的脆弱心理,做到勤劳节俭、朝气蓬勃、坚毅乐观、奋发向上。
5.严密组织,力求实效。学生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教育过程,活动的思想发动,保证实践效果的前提;活动中的安排实施,是保证实践效果的中心;活动后的总结提高是保证实践效果的关键。这三个阶段各有其作用,皆不可忽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