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德育工作更多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还要不要加强我们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呢?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认为管理是一个行政概念,不属教育的范畴,对学生不能靠管,而要靠育;另一种则相反,说现在的学生就得靠管,教育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同时都存在着片面性。
其实,管理也并不单纯属于行政概念,在我们德育工作中各种纪律的要求和执行,各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各种检查、评比、批评、表彰等等,都属于管理的范畴,它与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方面的说服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从二者关系上讲,说服教育解决认知问题,管理训练解决意行问题;教育形成人的观念,管理养成人的习惯;教育和管理在德育工作中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二者不可偏废。教育中往往伴随着管理的手段,管理中也少不了说服教育。在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威望很高,社会风气良好,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具有高度的信任感,把教师的教育和指导奉为金科玉律。因此,由知而行,信号传递畅通无阻,只要是老师指点到,学生无不认同,很快就变成他们的行动。所以那时学校虽然也有各种管理制度和规则,但实际的管理任务并不大。现在情况不同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政治经济体制新旧更替,文化形态良莠杂陈,各种意识交叉撞击,各种思潮涌动迭起。作为思想比较幼稚、意志比较脆弱、行为习惯尚无稳固定势的青年学生,其思想行为往往出现飘忽不定,游移多变的状态。在这种态势下,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管理就显出了它的特殊的必要性。只有红绿灯指向,没有交通警的监督,一些人就会违反交通规则,这是一个社会现实,也是一个教育的现实。只有思想教育的导向,没有强有力的管理,学生的正确行为和良好习惯是形不成的。所以,我们要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实行全方位的行为管理,严格地执行各项制度和纪律,以树立教育的权威。要根据学生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科学地进行学生行为表现的量化评比活动,高度重视对学生中模范行为表现的表彰和嘉奖,用下面典型和积极因素去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优良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由于家庭溺爱,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由于学校教育和社会上的多种复杂因素,当今的学生具有身体发育早,思想成熟晚的特点,即使是接近成年的高中生,即使是临近毕业的高三学生,思想行为表现都还不稳定,因此,我们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不但要贯彻始终,而且越到后期,越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而不断加强,以保证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的高质量。(www.xing528.com)
总之,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一定要摆正常规教育、管理与引导学生自我塑造的关系,让“他律”和“自律”完美地融合成一体——“自律”是学生发展的主观性,“他律”是“自律”的条件和保证。“他律”要转化成为学生的“自律”,才能形成学生的良好的素质,二者不可偏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