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是指发现或发明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通过对观念的重新组织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即以前不存在的,或者至少在思维者的头脑中以前不存在的东西。思维者如何重新组织观念,吉尔福特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组织的方式主要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创造力就是发散思维的外部表现。后来有学者发现,发散思维与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辐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认为创造性思维是由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有机结合而成的,其中发散思维是主导成分,但它与辐合思维之间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有关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吉尔福特和其他一些学者都做了大量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问题的敏感性。敏感性是指对细微末节问题或现象的感受能力。如在某种环境中一个人会感受到许多问题,而另一人可能感受不到,认为一切都很正常。再如一份实验报告的结论基本上可以接受,但还存在着一个较小的矛盾之处,一位学者看后把这个矛盾归因于实验误差而坦然处之,另一位学者可能对这个矛盾坐立不安,并想尽量搞个明白。结果可能对这个小问题进一步研究导致了一项重要发现。可见,对问题的敏感性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2.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致性。吉尔福特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创造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精致性三个特性。流畅性是指在相同时间单位内能考虑到尽可能多的观念、构想和方案;变通性是指能从新的、更多的、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精致性是指对原来的构想是否可以进一步深入、丰富、增加更多的细节。
3.观念的新奇性。这是指构想出来的观念的新颖程度,它与创造力有密切联系。通过“词语联想”测验或给出一些词要求列出同义词的测验中,可以检验新奇性的程度。
4.思维的灵活性。这是指个体改变心理定势的容易程度。灵活性的反面是刻板性。如一个人是否倾向于停留在常规上,是否“死不认输”、“不到南墙不回头”。
5.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将观念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或者在更广阔的观念中找到内在联系的心理素质。创造力比较强的人,应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与此相反。人在形成新的观念结构之前往往要打破原有的观念框架,突破原有的思维限制,这就要求把事物分解为不同的因素,分析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是相辅相成的。(www.xing528.com)
6.重组或重新界说。这是指把一个现存的客体转换成一种具有不同的图案、功能和用法的客体。许多创造者都具有这种转换的素质。它可能是灵活性、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综合体现。
7.思考问题的复杂性。这是指思考问题时能够记住和操纵相互联系的观念、关系、变量、条件的多少。思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较高的人,就能够在思考活动中记住与思考的问题有关的更多的东西,思考结果具有较大的创新性。
8.评价的科学性与批判性。这是指对别人创造的结果或遇到的问题能否做出符合科学规律的解释,并敏感地觉察出其中的问题、相关事项和无关项目,或者从许多方案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有关创造思维过程的研究,当推华莱士(Wallas)和约翰福·罗斯曼(JosephRossman)的成果。华莱士认为,创造性思维由四个阶段组成:第一,准备阶段(Preparation),也叫收集阶段,主要是收集所需要的知识和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酝酿阶段(Incubation),即研究思索问题。这一阶段有时在外部表现上可能漫不经心,甚至没有在所研究的问题上做有意识的明确的工作,也可能放下第一个问题换成第二个问题,放下第二个问题换成其他问题,实际上,研究者正在进行深入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第三,明朗阶段(Illumination),表现为突然解决问题。苦思不解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酝酿后,往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如做梦、散步、听音乐中,想出了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人们称此为“灵感”,实际上是长期思索与知识准备达到突变阶段的表现。第四,验证阶段(Verification),即对想出的办法进行验证,以证明解决问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约翰福·罗斯曼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作了考察,认为创造性思维包括下列过程:第一,观察到有一种发明的需要或遇到了困难;第二,明确的表述问题;第三,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普查;第四,批判性的考察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五,系统阐述新的观念;第六,检验并接受新的观念。罗斯曼认为,尽管一般情况下,创造性思维遵循着这六个步骤,但这种顺序并不是严格不变的,当工作出现艰难或否定新观念时,常常会退回到前面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