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指在学校教育的前提下,通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使受教育者达到的那些素质发展目标。具体地说即:
1.必须强调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还要达到高度的精神文明。在思想方面,包括世界观、理想、情操、法制观念都要跟上去。这是我们的素质教育一项重大任务。
(2)贯彻“三个面向”培养具有世界意识的、有竞争力的开拓型人才。因此,必须在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中列入培养适应世界竞争潮流的一代新人。他们视野开阔,有竞争力和创新开拓精神,并有不断地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意识和相应能力,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现代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
(3)要使受普通教育的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的品格,并使部分学生具有再深造的条件。教育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需要有高层次的各类专家,但更多的是合格的普通劳动者。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协调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麦曦老师根据素质教育的任务提出,素质教育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以学生的先天禀赋为基础,进行生理素质教育的潜能开发。把体型、体质、体格的育成,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的训练,左右脑的同步、协调的开发作为整体素质教育的基础。二是进行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能力培养和潜能开发,使学生获得正常的智力,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通过情感激发,使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通过兴趣、动机的激发,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通过意志培养,使学生具有果敢、坚毅、自制的品质,具有较强的挫折耐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行为的育成,使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协调,与环境协调,与人际关系协调,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善于与人相处。三是将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主要指精神文化,包括道德、科学、艺术等方面)通过环境和教育内化为学生认知结构,进行文化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由“求真”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求善”的道德教育、“求美”的艺术教育构成,即按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将人类几千年来淀积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身心的文化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念和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以适应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需要;注意提高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而不断变化、丰富。
就我国当前社会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面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来看,大体有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民族素质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民族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二是民族心理素质教育,即培养人的认识、技能等方面的品质;三是民族文化素质教育,即科学、道德、艺术的教育。
第二,新一代的素质教育。包括下列主要的内容:
(1)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①政治素质教育;②思想素质教育;③道德素质教育;④品格素质教育。其中以政治素质教育为方向,思想素质教育为基础内容,道德、品格为基础,形成教育结构。
(2)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①基础知识素质教育;②基本技能素质教育;③智力、能力素质教育;④审美素质教育。
(3)劳动素质教育。包括①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②养成劳动的习惯;③培养劳动技能。(www.xing528.com)
(4)身体素质教育。包括①促进身体发育成长;②提高身体活动机能;③提高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④养成健身技能和卫生习惯;⑤养成脑体结合、综合运用脑力和体力的素质。
第三,中小学生素质结构的四个维度:①思想品德素质:大略可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道德修养、思想修养与政治修养。②文化素质:大略可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文化知识修养、智力结构水平与技能结构倾向。③身体素质:大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结构,即体魄与体能。④心理素质:大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结构,即情感意志素质及性格特征。这四个维度的素质结构,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在这个结构中,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是统帅,是方向;文化素质是必要的条件;心理素质是内部依据;身体素质是基础,是前提。素质教育必须从整体入手,提高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水平,才有可能奏效。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所谓素质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这里的“全面”有两个涵义,一是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一是提高学生各种素质水平。我们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对同类型学校的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当提出共同的素质要求,虽容许有个别差异存在,但却必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应有的素质水平,决不容许只重视能升学的所谓“尖子”,而忽视大多数中等生及少数所谓“差生”的素质水平的提高。如前所述,素质包含自然素质与社会素质两个方面。据此而详细划分,可以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等六种。素质就是这六种素质的总称,亦即人们身体的、心理的、政治的、思想的、道德的、业务的诸方面一系列的特点的综合。同时,这六种素质是相互制约的,既可以相互促进,“一荣俱荣”,也可以相互促退,“一损俱损”。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我们必须使每个学生和各种素质都有所提高,不应当重此轻彼,也不应当重彼轻此。这样看来,过去“智育第一”和“德育首位”的提法,都是违背“各种素质相互制约”这一客观规律的。
上海师大燕国材老师认为,素质既然分为六种,相应地素质教育内容也就应当有这六种,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
一方面,这六种素质教育的性质与要求是有区别的。政治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立场、观点、信仰的问题;思想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认识方法和思想方法的问题,二者的区别相当明显,不宜混为一谈,在教育工作中,必须注意,如果是学生思想问题,就不能把他说成是政治问题。在整体素质教育中,这两种素质占有统帅、方向的地位。道德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问题,它与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有明显的不同。在教育工作中,学生是道德问题,就不能把他说成是思想问题,更不能把他说成是政治问题。业务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知识文化与技能技巧问题。在整体素质教育中,这两种素质教育是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心理素质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品质问题,它与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区别也很明显。在考试工作中,学生是心理问题就不能把他说成是道德问题、思想问题,更不能把他说成是政治问题,在整体素质教育中,这两种素质教育是前提、是基础。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内容结构的各大因素是密切联系的。每一因素都能促进其他因素的发展,且一方存在于另一方之外,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系统。正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相对独立而非从属的关系,因而它们之间就无法相互取代。那种认为只要政治思想好其它一切都好的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反之,认为业务好就是思想好的观点,同样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把智育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这在事实上便是否定了其他因素的独立性。有人只重视智育素质结构中其它因素的作用,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知识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再也提不上去,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顺便指出,有人认为现在这个教育、那个教育提得过多过滥,很多某某教育的提法都不妥当、不科学,如成功教育、愉快教育、兴趣教育、意志教育、性格教育等。其实这种看法倒是不妥当的。道理很简单,凡是讲培养、发展、提高什么,就可以讲什么教育,如培养道德品质,就有道德教育(德育);发展知识技能和智力能力,就有智育;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就有体育,以此类推,不一而足。现在我们讲培养、发展或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整个素质,自然就有素质教育,这乃是顺理成章的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但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般来说,还不能称为人才。人才必须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我们毕业生只是具备了作出成绩的可能,一般还没有实际贡献,也就是说,他们只是具备了成材的素质。如果把作出成就,看做素质的“转化态”,那么,毕业生只是处于素质的“持有态”。从持有态到转化态,从教育到人才,中间还有一个实践的环节、创造的环节。从人才漫长的整个过程来看,教育只是为成材打基础,也就是说,教育的本来任务就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本是素质的教育。
升学教育,严格说来,也是在培养素质。但这种培养是非常片面的,只重视教育知识。知识当然也是人的素质。因此,可以说升学教育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强调素质的全面性,要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即我们所讲的整体素质。素质的片面与全面性,这是两种教育模式的一个区别。另一个区别就是两种教育的运行机制不一样,升学教育和素质教育,运行机制都是考试,但考的内容、方法和目的却不一样。前者的目的在升学,后者的目的在素质本身,在将来能出成果,有创造。由于目的不同,因而两种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也就不一样,一个片面,一个全面。考试的片面与全面是原因,素质的片面与全面是结果,都是考试,但目的不同,内容和方法也有区别。素质教育意在强调其方向性(为成材打素质基础)和全面性。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两个特点。既然素质教育是为将来创造成材做准备的,那么我们要从成材的需要出发来考虑素质教育的内容,成材需要什么素质,我们就进行哪些教育,以培养相应的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到底需要哪些成材的素质?教育应从哪些方面去进行?
钟祖荣老师从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在总结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八方面的素质与教育:1.扎实的知识基础与学科兴趣知识教育(含兴趣特长教育),2.较强的能力与特殊才能才能教育(含创造教育),3.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教育,4.远大抱负与理想理想教育,5.道德素质道德教育,6.健康体魄生理教育,7.劳动技能素质劳动教育,8.美的修养美的教育。
这是一些大的方面。在不同的时代,具体内容又会有很大区别,诸如同是道德教育,过去我们强调协调性道德,现在我们强调进取性道德;在知识教育中,我们过去强调知识量,现在强调知识的结构与基础性,强调方法性的知识;在才能教育中,过去强调学生能力,现在还重视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这就是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前苏联学者的思路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根据人们活动的类型(活动的要素),来定个性经验的成分,又依据个性经验的成分定教育的内容。许多改革的学校都在探讨素质结构及课程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上海市实验学校在教改实验之初就提出七项培养目标和九条培养规格,并分九个层次逐渐具体化。北京八中内部制定的《中学生素质大纲》对学生素质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标准:志向标准、能力标准、思维标准、知识标准、技能标准、特长标准、文体标准和道德标准。例如:技能标准是会微机与英文打字;特长标准是某一学科有特长;知识标准是基础学科要扎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