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一种适宜发展性教育。每个学生在某种能力上的差异,不是能力在量(大、小)上差异,而是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依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每一事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发展和变化之中,所谓的稳定、静止只是相对的。人的心智能力亦如此,每个正常的学习者,其每一种心智能力都处在发展之中,他们最终都有可能获得这些能力,只是获得的时间各有不同而已。素质教育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把教育置于动态过程中来考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能力,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不能一成不变。
真正的教育不仅是因材施教,还要因时施教。学生的实际素质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因而通过对学生正在出现的心智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的测定,明确其存在的问题与需要改进的方向,以此作为研究和设计教育的内容、进程的依据,让学生接受适度的教育,求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使整个教育活动处于完全可控、可调的状态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那种只重视结果(只求应付考试或完成教学大纲,仅仅根据掌握的知识量来估价教学效果),而轻视过程的教育是极肤浅的教育,往往纰漏百出,留下诸如拔苗助长、消化营养不良等“败迹”,误人子弟。(www.xing528.com)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能力,还意味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种能力不能过早地、轻率地下定论(或强、或弱)。即使才能出众的人也有成材早晚之别,所谓“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正是这种区别的典型例子。我们说,要及早地发现学生在某方面的特长,并加以重视和培养,这绝不是说就可以放弃其它方面的发展。个性的发展是以加强基础为手段,“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基础上又经“自由充分发展”之后获得的。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成长的空间再大一点,让他们有选择自身发展方向的充分的时间,给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当中小学生还在为自己的身心发展打基础时,成人就给他们设定某种框架(如过早的文、理分班),将使他们的精神视野留下太多的不应有的盲点,将来很难成大器。事实上,许多学者最终为自己选的主攻方向,都是他们在反复试探后才寻觅到的,最符合自己的才能、兴趣,也最符合社会之急需。此外,由于每个人最终获得某种能力所需时间不同,在某些方面发展较慢的人,只要学习得法,并假以时日,照样能获得成功。相反,在某些方面有天分的人,若后天不努力最终连这点天分也将消失殆尽。这说明,时间、勤奋及持之以恒对才能发展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