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是底线,小康是目标。海原县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总体较低,监测体系有18项指标虽已达标,但标准不高,需要巩固提升,还有6项短板弱项需要加快补齐。但核心问题还是发展不充分、不协调、质量不高的问题,我们要找准症结、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精准施策,一项一项补短板强弱项。
一要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加大结构调整,注重产业链延伸,构建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快“一主四特”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总体要求,围绕市委“一带两廊”规划布局,紧扣富硒功能农业、旱作有机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方向,突出抓好“三带两园六基地”建设,着力在“调”字上下功夫、在“转”字上求突破,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努力实现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小产业向全链条、创品牌向创标准转变。要紧盯高端肉牛主导产业,建成屠宰加工厂项目,发挥宁夏西海固高端牛产业研究院的科研优势,加快完善“六大体系”,在扩大“基础母牛银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础母牛+银行”的方式,培育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县有集团、乡有协会、村有合作社”的产业组织体系,支持培育一批标准化养殖园区、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持续扩大规模、提升效益,争创国家级肉牛产业体系示范县。要突出发展优质小杂粮产业,完善规划布局,强化科技引领,选好主打品种,建好示范基地,推动精深加工,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响旱作、有机、富硒品牌,促进小杂粮产业提质增效,创建优势小杂粮产业示范县。要坚持因地制宜、集约集中、基地引领,加快马铃薯、枸杞中药材和瓜菜产业转型升级。利用“西海固”区域公用品牌,进行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包装,促进“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落实“市县跑市场、县乡抓种养”的分工要求,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整合科技力量,强化科技服务,引领特色转型发展。要持续培育壮大二、三产业。依托海兴开发区平台,完善“一园三区块”产业功能布局,加大县区一体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龙头企业,孕育催生一批紧密协作、配套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培育形成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增长点。要立足海原交通运输规模优势,创建汽车物流园区,引进汽车直销企业,完善物流信息网络,延长交通运输产业链条,提升“宁夏交通运输第一县”的影响力。要加快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深度挖掘海原“六大文化”,组建旅游集团,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争创天都山3A级景区,打造西安文旅古镇,精心设计以乡村文化旅游为节点的旅游线路,结合海原大地震100年纪念活动,举行系列旅游节事活动,全力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突出“四大离土”品牌,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强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精准落实劳务奖补政策,有效提升“离土”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时间,完善“一网通办”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与“证照分离”,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自治区“民营经济20条”,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中小微企业,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营造关爱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氛围,让企业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发展。要狠抓项目建设。紧紧抓住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两廊”发展规划、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统筹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储备一批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海原—平川、海原—中卫高速公路,中部干旱带西安片区供水工程挤进国家和自治区大盘子,早日立项建设。加快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六窑田园综合体项目等一批生态环保项目,推进建设G341线黑城至海原段公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海兴开发区第二小学建设等一批社会民生项目,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
二要着力推进县区一体、城乡协调发展。突出“两核四镇”建设,规范县域空间规划布局,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整合形成“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加强各类空间规划管控,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县城改造步伐。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市场化为主、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原则,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重点抓好5个住宅小区续建项目、3个住宅小区新建项目,启动南门广场改造项目,加快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快海兴开发区转型发展。坚持海兴区“四轮驱动”,突出招商、服务、建设、管理四大重点,完善道路、消防、通讯、治污等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力度,持续提升服务环境、营商环境、人居环境,引导周边群众向海兴开发区聚集。要精心打造四个特色小镇。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整合项目资金,注重撬动民间资本。抓紧修编详规,科学系统谋划2019年的重点项目,坚持“批规划、出政策、给资金”原则,落实乡镇主体责任,重点完善特色小镇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旧街区改造。立足特色小镇不同定位,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商场,促进产业立镇、产镇融合。要加快数字海原建设,抢抓“云天中卫”建设有利机遇,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智慧化基础,加快5G网络应用,推动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要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环境网络化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环境,促进乡村全面振兴。(www.xing528.com)
三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核心素养教育,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县建设,实现各类学校网络服务全覆盖,促进网络空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均衡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持续加强控辍保学工作,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建设,打造特色高中教育,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突出联合办学、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优质创新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健全校长、教师考评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要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成4个乡镇卫生院,所有乡镇配备智能辅助诊疗系统,行政村信息专网实现全覆盖,完善“远程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深化拓展综合医改,健全完善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开展分级诊疗。充分应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保+政府兜底”多重保障网和“一站式”结算信息平台,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个一批”机制。扎实开展“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提升健康海原建设水平。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法定人群全覆盖。开展城乡低保“回头看”,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社会救助标准,加强困境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和权益保障,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临时救助、专项救助与社保兜底,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要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办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规范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扶持建设一批文化大院,带动实现文化活动阵地、广播电视、图书服务全覆盖。继续打造广场文化品牌,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体育场馆建设与体育设施普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