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目送芳尘的幻想与希冀

目送芳尘的幻想与希冀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题目来自宋贺铸(字方回)词,词牌是《青玉案》,上片的语句是: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舍不得,其中有痴,有苦,但也有希冀,甚至有幻想,目送芳尘所写就是这样一种境。但目送芳尘去,火热程度低于执手相看泪眼,然亦是一境也,怅惘的境,情更幽微,也就同样值得吟味。这是货真价实的目送芳尘去,比之贺方回,也可无愧色吧。

目送芳尘的幻想与希冀

题目来自宋贺铸(字方回)词,词牌是《青玉案》,上片的语句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唯有春知处。

记得我曾以“不过横塘路”为题,写过一篇小文,说不过的“过”有不同的解释,“到”和“越过”。如果义为“到”,下句的“目送芳尘去”就只能是想象的,或另一人的事。想象也罢,另一人的也罢,境则都是欲长相聚而不得,心情是怅惘。还可以进一步解释。一种是相关的人,芳尘,依不成文法的规定,应该是年轻而美貌的女性引起的,则另一方,也依不成文法,应该是男性(作者为男性,亦一证也)。一种是相关的事,送之前有怎样的交往,不知为不知,只说文献足征的,目送,表示别之后男方并未转身回去,而是伫立呆看,何以会这样?显然是舍不得。舍不得,其中有痴,有苦,但也有希冀,甚至有幻想,目送芳尘所写就是这样一种境。

我很喜欢这样一种境。人生旅途中有多种境,甚至说无限的境。境可以以心情为标准,分类。有不少是心情漠然的,日常生活中应有之事,忙如自己挤车,闲如看人下棋,都可以归入此类。引起心情波动的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合意而欢乐,一类是因不合意而愁苦。人,性相近也,都要趋欢乐而避愁苦吧?行事,大概是这样,至于是否应该这样清一色,情况就不这样简单。以聚会和别离为例,“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是乐,南朝江文通《别赋》所写的苦,依常情,都会取前者而舍后者吧?问题是一,“天地不仁”,客观情况常常不容许这样取舍。还有问题之二,就境说,长年面对,柴米油盐,就一定好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吗?由两方面打算盘,至少我觉得,不是这样。一方面是由情的深度看,显然,柴米油盐远不如执手相看泪眼。一方面是由感受的价值看,比如事过境迁,回首前尘,想到某时某地曾经执手相看泪眼,总当因有此珍藏而感到安慰吧。但目送芳尘去,火热程度低于执手相看泪眼,然亦是一境也,怅惘的境,情更幽微,也就同样值得吟味。

这样的境,还可以分类。以被目送者是否知有此事为标准,不知是轻的,渺茫的,经常如云烟之过眼,但量会很大;知是重的,有定的,必在记忆中印上深深的痕迹,但量不会很大,或竟至没有。

先说轻的一类,在宋儒眼里,是违反圣道的,因为孟子曾说,他“四十不动心”。四十以前呢?想当遇见某种机缘,也不能不动心。至于我们常人,就不当这样苛求,由正面说,是超过四十,动了心,也未尝不可,甚至说难免。再说一遍,人,性相近也,所以决心出家,还要修不净观,用今语说是改造思想。我们是在家人,只能从儒家,率性而行。且夫性,必致落实为饮食,为男女。这样,有了钱,登酒楼去追烤鸭,有了闲,天假良缘或孽缘,可意的,或说非常可意的,闯入目中,而时光如逝水,不久影迁人远,于是目送芳尘去,以至发呆,总不当算作背离了人生之道吧?自然,影迁人远会带来轻微的苦,曰怅惘。重复上面的话,这是一种珍贵的境,也可以说并不易得,所以理应什袭藏之。写到此,有好事者会犯喜索隐之病,就是想知道我的所藏都有什么。当然有,可惜不多,而且如过眼云烟,想搜寻清晰的影子也难了。幸而灵机一动,想到昔年填的歪词,其中一首《菩萨蛮》,上片云:(www.xing528.com)

侵晨细雨云铺地,伊人绣毂风驰去。伫立望南天,烟迷万岁山。

语句中有“去”,有“望”,有“迷”,可以说是用实感为目送芳尘作了注。注要用文字,文字能够帮助记忆,记忆会送来怅惘的旧心情,对于这些,我没有颜子“回坐忘矣”那样的修养,总是乐得温习一次的。

再说重的一类,被目送的人觉知有此事的。情况千变万化,不过由目送的这方面说,有个共同点,是可能的“目成”加强烈的企盼。强烈企盼,就因为目成与否还在不定之中。这就与一般的别离有了分别,一般的是多方面明确,这是不明确。不明确,成为境,就离柴米油盐远,离诗近。人生,上寿难及百年,能有几多时走入诗境呢?所以,如果曾经目送芳尘,就要珍视这种经历。可惜的是,这样的经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而有幸得遇,就值得谱入《青玉案》,哪怕结果愁苦之情会多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到此,又不得不应付索隐派。可是对不起,简直想不出来;为不负雅望,只好痴人说梦。是梦,还是梦的现实?且不管它,无妨姑且学小说家,说分明记得,一个微明的早晨,我站在一条街的中间,送她,看着她的背影逐渐消失在淡淡的烟雾中,心里有些凄凉。这是货真价实的目送芳尘去,比之贺方回,也可无愧色吧。

有人也许会说,想这些,是不只不求破情障,反而自寻苦恼。我的想法异于是,是人生只此一次,苟未免有情,就应该把情安排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地方不少,“但目送芳尘去”总是其中一个值得另眼相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