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能模型构建
笔者提出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功能模型。此模型明确了阅读社区在用户阅读各阶段提供的帮助、实现的措施、数字图书馆扮演的角色。
1.当用户开始阅读流程,获取资源时,阅读社区可以采取RFID、GIS对阅读资源进行搜寻,并借鉴慕课平台整合异构资源的三层架构的平台方式对异构资源进行整合。此时,数字图书馆扮演的角色为领航者,在茫然的知识海洋中给船只上的读者们指明方向。
2.当用户要对获取到手的资源进行判断筛选时,阅读社区可运用信息检索教育对读者进行阅读技能指导、数据挖掘与分析、书目推荐,运用信息构建技术构建阅读网站帮助读者判断筛选,此时数字图书馆扮演法官的角色,公平严厉地评判出阅读资源的特点、适应性。
3.当用户要对初步筛选后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筛选并判断出价值时,阅读社区可提供信息共享空间技术打造小组学习室、打造多样化互动组织进行帮助,此时,数字图书馆扮演社评员的角色。
4.当用户进入反馈阶段,对阅读获得信息进行梳理、重组时,阅读社区以数据挖掘进行阅读情况跟踪、多样化互动组织、教育游戏的方式提供帮助,此时数字图书馆充当检验员的角色,验收读者初步阅读效果,以及是否偏离阅读目标。
5.当用户进入吸收阶段时,阅读社区采用开展主题情景式阅读,实现阅读新途径结合教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帮助吸收。此时,数字图书馆充当智叟的角色。智叟即有智慧的老者。智叟所言之语,字字珠玑,发人深省,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恰恰与阅读社区发挥的功能相匹配。但要注意阅读流程是一个整体,各环节有相互促进作用,且阅读社区的实现措施多样,某一项措施可发挥不同功能,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环节。
(二)线上功能的构建
根据上面的功能模型,可在已有的构建轮廓下接着开展具体的措施,以进行功能构建。
1.信息素质教育实现即时的阅读技能指导
读者面临数字图书馆不断采纳新技术,资源不断更新的挑战,即使读者的信息技能和检索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但其更新步伐难免落后于数字图书馆运用。事实上,这一问题已经被关注,为了更好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掌握运用计算机在数据库中获取资源的能力,所有高校和部分图书馆已开展了文献检索课。但在现阶段,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开展率并不高,因此,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应注意把开设文献检索课程或者定期进行信息检索技术的讲座并且保持内容的动态增长作为常态,以供有需求的读者自由选择。
除文献检索课外,阅读社区可提供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网上导航、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介绍、馆藏目录的使用方法、重要数据库的详细使用说明、检索工具的使用、学科信息门户等信息增值服务的使用等。另外,可以建立专门的网页公布有关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计划、目标、讲稿、PowerPoint演示文件、讲课视频录像等。
这样做,可以加强对于读者的帮助、指导和培训,完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工作内容。阅读社区经过精心设计、规划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方向与内容,让读者了解数字图书馆,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判断筛选信息、分析评价信息,以及吸收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在读者阅读流程中获取资源及判断筛选环节中发挥作用。
2.数据挖掘分析实现即时的判断筛选帮助
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中,“学习对象”的概念被全面、自觉地运用。读者借过的每一本书、浏览过的每一篇电子文献、每一个参与讨论的话题,都被视作一个独立的可观测的对象。这样汇集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的相关数据后,可形成庞大的“阅读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将用户在虚拟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和在数字图书馆现实环境下的信息行为相结合,以及将馆藏文献基本信息与用户档案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全面跟踪和获取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构筑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用户个性特征和需求特征的读者模型,为读者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立体化的个性化服务,有利于针对读者个人情况帮助读者进行判断筛选。例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出哪些相近内容的书目、文献、音视频资源读者将会一起访问。通过聚类规则挖掘出哪些是具有相同阅读爱好的人和组织,读者组成小组进行阅读。通过分类算法锁定那些阅读完成情况不好的读者,并找出补救措施促进其阅读。还要关注隐形关联和弱信号的机会发现,避免小众需求的弱信号被忽视。
有了技术外,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平台。首先,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可使用流行的平台开展信息推荐服务。例如开通用户系统与手机短信、电子邮箱绑定的服务,用户不登录图书馆系统也可以收到图书馆关于图书超期、预约的提醒,得到系统推荐图书、热门图书等推荐服务。其次,个人管理空间是接收推荐信息的主要场所,登录账户后,就可以确定读者本人,结合Cookies对其进行针对性服务。最后,微博和微信也是信息发布、关注实时动态、提供基于情境的推荐信息的良好平台,最重要的是它广泛流行,实时交互能力强,影响范围大。
3.线上小组学习室促进阅读分析评价
信息共享空间在结构上由物理空间(Physical Commons)和虚拟空间(Virtual Commons)共同构成[4]。虚拟空间主要由数字资源和信息服务构成,而物理空间是读者进行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和社交的最佳场所。
虚拟空间上可在网站和移动平台上打造小组学习室,即在线上促进读者间的交流互动,可以融合QQ、MSN、ICQ、web聊天室等形式。这种线上讨论的小组学习室,互动性、即时性强,可增强阅读社区的活跃程度。
4.教育游戏促进阅读反馈、吸收
教育游戏,与普通游戏不同,体现的是寓教于乐的功能。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可在严肃的教育范畴内增添娱乐的色彩,数字图书馆主张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人们感受阅读的魅力,在生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直至形成阅读的饥饿感。那么引入在线教育游戏,与此理论本质上是契合的。国外已经有堪萨斯州(Kansas)州立图书馆、伯明翰大学图书馆等在虚拟世界中建立对应的虚拟图书馆。其使用SDSMAX、Virtools和Photoshop技术打造游戏场景,让读者以虚拟身份登录,参加任务驱动设计的情景体验活动。
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可设置单人脱机游戏、双人游戏和团体游戏。单人脱机游戏中读者可根据阅读目标,自行设置游戏中给出的问题难度、问题数量。例如,若读者选择研读,则游戏自动匹配问题难度大的多个问题在其中。双人游戏,读者可在游戏中互相出题、互相破解,通过解题数量获得游戏通关的优势。团体游戏,每个读者发挥自己擅长的领域帮助团队实现战略计划,找到解决方案。
综上,教育游戏能够唤起读者的挑战欲、好奇心以及合作、竞争、认同感的交际动机,所以因势利导,把教育游戏引入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可以检验读者的阅读效果,促进读者阅读吸收。
(三)线下辅助功能构建(www.xing528.com)
1.基于RFID、GIS实现阅读资源快速获取
读者查询书目通常会进入OPAC系统。OPAC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读者输入想要查询的字段后,绝大多数的OPAC系统只可以显示图书的索书号和馆藏地名称。然后读者凭借文字和索引信息去取书,由于这种方式并不直观,读者需要在目标馆藏地根据索书号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况且大部分读者并不清楚图书分类法和馆员排架方法,这就给读者查找书目造成了一定困扰。所以OPAC系统的检索功能和界面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于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若能够构建一个立体、可视化的资源导航系统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也就是无线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一项非接触的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实现自动识别的通信技术。通过前面第三章的案例调研情况可看出很多数字图书馆已经运用此项技术。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它是对空间中的地理分布数据采集、储存、操作管理、显示描述的计算机系统。由于有现成的成熟的开放的GIS,如google maps、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的存在,考虑数字图书馆实际的人力财力情况,可在开放的GIS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再添加Image Mapster这种jQuery应用插件,可一改原本沉闷的在线地图展现方式,使其披上生动有趣的外衣。Image Mapster 插件具有交互性强的特点,通过tooltip提示跟用户进行交互,并且由于有多种内置,可以改变选中区域的边框颜色,高亮显示,更有漂亮的淡入淡出的动画效果。这样数字图书馆就能借用“他山之石”,达到馆内地图和馆外地图整体无缝查看,并能清晰地展示书架书目导航信息的“攻玉”的效果。
综上,将RFID、GIS运用到OPAC检索系统中的优势如下。
(1)可以直接资源定位,交互式动态地图使寻找过程形象化、简便化,从而方便读者获取信息资源,节省大量时间。读者若要查找莎士比亚全集,输入检索字段后,不仅可看到文字描述,还有动态的地图导航,并且提供最佳线路。
(2)为后续的阅读社区服务提供便捷,利用RFID电子标签在标识方面的领先性,实现用户阅读习惯跟踪,再结合数据挖掘进行智能化咨询服务。另外,若RFID与SIM卡结合使用,读者可享受基于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借阅、查询、推送、定制等泛在化服务。此外,由于完整捕获了读者借阅数据,可帮助图书馆管理者在完整文献利用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图书馆科学管理,提高文献利用率和读者服务水准。
2.线下小组学习室促进阅读分析评价
物理空间的小组学习室是读者进行学习交流、互动合作、研究创新和社交的最佳场所。所以,可以在图书馆里根据用户不同的学习研究需求和心理需要设置不同的场所。按照互动性强弱和公开程度的不同将各种功能场所进行排序,个人学习室、自习室、小组活动室、休闲区的互动性由弱变强,而私密性则由强至弱。由私密、独立和安静的个体阅读室到开放、互动和活跃的公共区域,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空间和隐私的不同需求,并适应了不同用户的噪声容忍度。物理空间的小组学习室可以聚集读者们在一起相伴读书、围而论道、互相学习,并提供白板、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小组学习室实行预约制,每天划分时段、每次只能预约一个时段。阅读伙伴们相聚一起就可以“疑义相与析”。
3.主题式情景阅读在线下促进阅读吸收
主题式情境阅读是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通过汇集照片、文字、音视频等信息,全方位给读者展示某个主题情景下的文化内容,让读者身临其境,在视觉听觉感官上受到触动,激发其阅读兴趣,进而促进阅读。目的是让读者的阅读动机与图书馆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阅读目标。
阅读社区可在数字图书馆根据读者的检索热度和话题热度,抽取排在榜首的高频词或者在互动时讨论激烈的话题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图书馆展;由于其主题鲜明、展现形式丰富,现场有专家学者答疑解惑,可以大大促进读者的阅读吸收。
(四)网站、移动平台层面的构建
信息构建思想的提出与发展,与日益变得复杂的当代信息环境密切相关。目前,网络信息空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网络空间的无序性以及合适信息难以检索与获取等问题。信息构建从认知科学和建筑学的原理出发,关注信息的组织、标识、导航及检索的设计,强调信息结构的构建,这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导航设计的新思路,即从优化信息结构,构建良好的信息生态环境入手,改善导航元素的设计,支持用户对信息的浏览和检索。
由于图书馆主页和移动平台主页给人的第一整体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内容合理编排,整体规划,做到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并用等级结构的方式对其进行组织。但站点的层次不宜过多,每个层次上都应有返回主页的链接,尽量提供英文版本。同时,主页维护者应该经常对主页进行更新,并在每次更新后都留下相应的更新时间,使读者每天都对它有新鲜感。
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网站要遵循信息构建理论。导航要简洁明确、层次清晰。页面跳转次数尽量少、页面美观实用,符合视觉心理学——简洁明了、主次分明。注重信息组织合理清晰,信息标识准确易懂,信息导航形象丰富,注册方便,链接有效,网站稳定,支持多浏览器,支持多任务并发,较少点击次数。
(五)服务模式的构建
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服务模式要更加注重主动出击,服务模式的重新塑造要上到服务理念,下到服务设施环境、服务馆员。服务理念要定位为以读者为中心。服务设施环境是泛在知识环境下阅读资源、信息技术和设备、环境、组织和用户共同构成的有机动态系统,各种系统、功能和服务从读者的需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能够对读者的偏好和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然后对各种需求做出相应反应,主动推出服务,帮助促进读者完成阅读。服务馆员需要转变思想理念,在服务方式上更加主动,不要等着读者上门了才提供服务。
【注释】
[1]谢薇,陈朝晖.Web2.0 模式与数字图书馆创新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382—384.
[2]单传花.公共图书馆推进和引导网络阅读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2(3):52—53.
[3]王知津,谢瑶.基于知识社区的e-learning及实例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8(3):101—104.
[4]王曰芬,王倩,王新昊.情报研究工作中的知识库与知识社区的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3):272—27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