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库
数据库是计算机可读的、有组织的相关数据的集合。随着计算机应用而产生的信息存储、处理、包装、开发和利用的一种现代化形式。迄今为止,数据库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数字化资源的主体。其内容极其丰富,类型也很多。按数据库内容,总的可划分为文献型数据库与非文献型数据库。文献型数据库包括书目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书目相关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等;非文献型数据库包括数值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管理型数据库。依数据的媒体类型可划分为文字数据库、声音数据库、图像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
数据库的存储量很大,只有少数以光盘形式存在,大多数为联机数据库,尤其是因特网发展以后,各出版商或数据库生产商纷纷利用因特网发行文献信息数据库,用户通过因特网访问使用。目前,很多重要的数据库都已连入Internet,仅DIALOG就有400多个。这些数据库包括各个学科、各种文献的信息。在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万方数据公司、北辰数据公司等专门从事数据库开发制作的商业公司。图书馆也积极投入数据库的建设,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数据库,如中国国家书目回溯数据库(1949—1987),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
(二)电子期刊
电子期刊包括以电子邮件等方式在网络上出版和发送的电子学术刊物和电子论坛,以及以磁盘、磁带、光盘等形式发行的电子刊物,包括印刷期刊的电子版。在形形色色的电子化出版物中发展最快的是电子期刊,参与电子期刊编辑和发行的有专业学会、社会团体、商业出版社、书刊发行商、联机数据库、因特网信息服务商等,形式上有一部分电子期刊沿袭印刷版的格式体例,而大部分采用自行创新的格式,与印刷版相差甚远。电子期刊的类型很多,大致可以分为联机服务型、CDROM型、网络型等。从发展角度来说,今后电子期刊的真正发展应主要在于网络的电子期刊的发展,网络电子期刊的种类很多,按是否收费阅读,可以分为免费访问型和收费订阅型;按期刊内容组织形式,可以分为集合性和发布型;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是以是否有印刷版分为期刊电子版和只在Internet出版的纯电子期刊。电子期刊具有许多印刷版期刊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价格低、出版周期短、期刊容量无限制,使用方便、灵活,具备检索功能,表现形式丰富,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具备超文本(媒体)链接功能,内容修订方便,交互性强等优势。
(三)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的出现较电子期刊要晚,种类也比较少,有CD-ROM型、网络型和E-BOOK三种形式。20世纪80年代初,全文检索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图书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的处理中,使电子图书中不仅可以增添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功能,还可以附加字典、电子书签、查询记录表、文字处理等功能,这促使电子图书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网络电子图书更是如此。近年来,网络电子图书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早些年电子图书主要以百科全书、词典这类参考工具书居多。现在网上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等,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文学、艺术、科学、人文等各个领域,并且越来越多。网络出版的电子图书具有多媒体、信息量大、出版周期短、成本低、价格便宜、传送方便等优点,是发展前景很宽广的新媒体[2]。
(四)电子报纸
电子报纸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联机方式或在因特网上直接进行传递的报纸,也有用光盘发行的报纸全文数据库。在最近两三年,报纸上网成为一股潮流,世界上主要的报纸纷纷上网,如美国的《纽约时报》、伦敦的《泰晤士报》、德国的《世界报》、法国的《世界报》、日本的《朝日新闻》及我国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上网热潮。我国至今已有100余家报纸上网,约占纸质报纸的3% ,这些上网的报纸大多是全国性的报纸和地方有影响的报纸。目前,网络电子报纸种类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检索和浏览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这些电子报纸不完全等同于相应的印刷版报纸,在网上进行报纸阅读,需要根据设置要求进行操作。
(五)OPAC(www.xing528.com)
OPAC(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一种在因特网上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远程检索的工具,通过它,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从网上检索图书馆及情报机构的馆藏信息资源。20世纪70年代,OPAC起源于美国的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是传统的卡片式目录的计算机化,检索内容局限于图书馆的书刊目录。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OPAC不断改进,基于因特网,Web OPAC的用户界面更加友好,检索范围更广泛,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馆藏目录,还可检索各类数据库和图像、声音、视频、超文本等多媒体信息,检索功能更强,用户界面更加友好,非情报专业人员通过网络能方便地访问、检索,能实现全球范围的跨平台检索。目前,世界上传统文献信息收集服务单位,如各大中专院校的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政府机构所属的各种情报部门,绝大部分部门通过局域网将本单位的书目资源及联机查询目录接入因特网,而向全世界提供OPAC查询服务,这是利用因特网获取文献信息的最有效途径。
(六)网络信息资源
因特网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信息宝库。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其表现形式多样,有文本、图像、表格、声音、超文本等;信息层次多,包括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等。还有网上电子信件、电子公告、专题讨论栏目、新闻、通告等形式的信息发布活动产生的大量信息内容。从内容范围上还可以分为五个大类:学术信息、教育信息、政府信息、文化信息、有害和违法信息。从学术角度来看,因特网上有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信息,有关专家和用户或通过电子邮件发布最新的研究内容及方向,交流各自的观点,或通过兴趣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检索、浏览或下载各类信息源。巨大的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然而,由于因特网上的大多数信息比较分散、无序,信息规范化程度不高等原因,用户或者不容易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或者查到的信息不完整。
(七)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从其来源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图书馆自建的,包括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图书馆自己开发的数据库或光盘;另一方面是从外界获取的,主要有购买、租用或交换,接受捐赠,从因特网上下载的信息资源等。
从存储的地理位置来看可以分为现实资源和虚拟资源。现实资源是图书馆所拥有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是置放于本地的信息资源;虚拟资源是指必须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才能获取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是置放于异地的信息资源。
从其信息源来看,可以分为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联机馆藏目录库(IPAC)、网络资源等。
不仅如此,数字图书馆还能提供许多动态的信息和通告,并将传统出版物以多媒体和超文本方式进行组织来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