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中山靖王陵:回眸满城汉墓,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的精品

西汉中山靖王陵:回眸满城汉墓,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的精品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铜器的出土,说明汉代继承并发展了战国时期鎏金、镶嵌和金银错的工艺,表现出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其中“当户”灯、羊尊灯、朱雀灯等,也都可算是造型生动逼真、工艺水平很高的艺术品。

西汉中山靖王陵:回眸满城汉墓,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的精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说明当时在中央集权的封建统一国家里,人民群众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满城这两座汉墓的发掘,也给西汉中期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刘胜墓和窦绾墓中出土的文物,无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看,在已发掘的汉墓中都是罕见的。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研究我国汉代的手工业工艺美术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

在铜器方面,如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嵌乳丁纹壶等,造型极其优美,装饰十分华丽,都是制作工艺水平很高的器物,是汉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特别是“长信宫”灯和错金博山炉,设计灵巧,铸造技术高超,在汉代同类器物中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些铜器的出土,说明汉代继承并发展了战国时期鎏金、镶嵌和金银错的工艺,表现出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

图15-1 铜“当户”灯

两墓出土的用于熏香的熏炉也是各式各样。熏炉中有两件属于博山炉类型。刘胜墓出土的错金博山炉,已如前述。窦绾墓所出的鎏银博山炉,结构也很精巧,与刘胜墓博山炉不同的是,炉下有一底盘;底盘中可盛水以象征大海,水汽上蒸,香烟缭绕,博山隐在烟雾中,以比拟虚无缥缈的仙境。除了两件博山炉外,两座墓还出土6件形态各异的熏炉。有的熏炉的炉身作鼎形,3个鼎足做成立兽脚踩朱雀的形状,颇为生动。腹部有对称的4个环钮,钮下饰宽带凸弦纹一周。底部中心镂一小圆孔,周围有12个长方形孔。炉盖作球面形,上有一环钮,盖面镂12个圆形孔,作两圈排列,内圈4个,外圈8个。鼎形炉下有承盘,盘圆形,盘壁有一流状缺口。焚香时,缕缕香烟袅袅上升,灰烬从炉底落入承盘内,然后从缺口清除,造型既精巧又实用(图15-2)。有的熏炉略作豆形,通体鎏金。炉盖为弧面形,盖顶有一环钮,钮座为柿蒂形,周围透雕3条盘龙,龙身蜷曲盘绕,首尾相接。炉身子母口,腹部饰宽带纹一周,两侧各有一铺首衔环。炉座腰部也装饰宽带凸弦纹。有的熏炉的炉盖作半球形,上有一环钮,分上下两层铸出三角形、菱形孔。炉身子母口,圆腹。炉座为喇叭形,座内有一圆柱状钉,可能是用于插入炉盘的,但盘已不存。有的熏炉分为炉身和承盘两部分,盘下有3个蹄形足。炉身腹部饰宽带凸弦纹一周,上下镂刻排列整齐的三角形孔。炉盘敞口,底部中心内凹,连接喇叭口形炉座以承托炉身。炉身、承盘分两次铸成,炉身底下作出圆柱形插头伸进喇叭形炉座内,用铁钉铆合在一起。有的熏炉置于提笼之中,二者为一套器物。熏炉由炉盘和炉盖组成。炉盘直口、平底,下有3个蹄形足,盘壁伸出一叶形长鋬。炉盖隆起作半球形,上镂孔作菱形网格纹,盖顶为一圆孔。炉盖和炉盘用活钮相连,可以开合。出土时炉盘内尚残留熏香痕迹。熏炉的提笼为圆筒形,上有一提梁。器壁由3节镂刻菱形网格纹的铜圈,用铜钉铆合而成。提笼的底盘和提梁也都是用铜钉与器壁铆合。熏炉移动时,可将它放在提笼内,以便于携带。

图15-2 铜熏炉

两座墓出土的铜制武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弩机和箭镞。弩机共出39件,其中18件是实用的,21件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形体很小。实用的弩机,在结构原理和制作技巧上都达到了很成熟的地步。弩机由“郭(机身)”“牙”“钩心”“悬刀”“键”等部分构成。牙、钩心和悬刀,用两个键安装在机身上。牙的前部为两齿,是供发射时挂弦用的;其后部突起的部分叫“望山”,是发射时瞄准目标用的。这种弩机与战国时期的弩机有所不同。战国弩机一般没有铜机身,而是把牙、钩心、悬刀等直接安装在木质的弩臂上,因而往往承受不了太强的弓弦拉力,使弩的远射效能受到影响。满城汉墓的弩机都有铜机身,可以承受更强的弓弦拉力,所以远射效能比战国弩机大大加强了。计算弩机强度的单位叫作“石”,也就是张弓引满时所需的重量。根据汉简和古文献记载,弩有一、三、四、五、六、七、八、十、十二石等数种,最常用的是六石的弩。值得特别介绍的是刘胜墓中出土的1件望山上带有刻度的弩机。这件弩机的望山比较长,在其后侧有刻度,共刻五度,分别用错银和错金来标出一度和半度,而且非常精密,度距从下往上递减,从7.5毫米递减到6.5毫米;望山顶部也有错金和错银两道线(图15-3)。望山上刻度是为了瞄准远近不同的目标。宋代杰出的科学沈括就曾对这种望山上有刻度的弩机进行研究,对它的功能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并称赞这种设计为“设度于机,定加密矣。”(沈括:《梦溪笔谈》)夏鼐先生认为,这种带刻度的望山,“犹如近代来复枪上的定标尺。古代算学称直角三角形的短边为‘勾’,长边为‘股’,所以望山是‘勾’,由望山底部至镞端(箭的尖头末端)是‘股’,二者成为勾股的关系。因为箭射出后受地心吸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飞行的路线不能完全作直线,而是作近于抛物线的曲线前进,所以要依目的物的远近,射者的视线要由望山上某一点通过镞端而对准目标,箭射出后可以射中目标,而不致偏低”〔1〕

图15-3 铜弩机

在铜镞的表面处理方法上,也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刘胜墓后室出土的三棱形铜镞,稍加去锈后即光亮如新。该铜镞经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金相实验室金相观察,证明是铸造锡青铜。“铜镞表面锈蚀较少,有一层致密的灰色保护层。X光萤光分析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表面氧化物层含有铬,平均约2%。电子探针表明,铜镞内部及腐蚀坑内残存的铜绿腐蚀产物中不含铬,而表面层中含有铬,其含量随铜含量变化,含铜多处含铬较少,仅0.2%左右,而铜低锡高处铬含量可达5%。这些结果表明,铜镞曾用含铬化合物进行表面处理,以获得耐蚀耐磨的表面层。同样结果曾在秦始皇陵东侧陶俑坑中出土的部分不锈蚀的青铜箭镞表面观察到。现代工业中常常使用铬盐(如重铬酸钾)水溶液对铜、锌等在沸点进行处理,在铜表面产生灰色保护层。秦汉劳动人民已经利用红矾(即重铬酸盐)对青铜器进行了处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两千多年土壤腐蚀,表面光洁如新,满城汉墓的铜镞个别虽有蚀斑,但绝大部分灰色表面完好,它充分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卓越技术”〔2〕。可见汉代这种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显然是继承了秦代金属工艺的优良传统,在防护工艺上已达到很先进的水平。(www.xing528.com)

此外,窦绾墓中室南区中部出土的一套铜豹也是工艺水平很高的制品,值得特别介绍。铜豹共4件,形体大小相同,用错金银镶嵌加以装饰,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豹作蜷卧状,昂首张口,长尾向脊背弯卷,平底。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状豹斑,头、足和尾部饰错金斑点、细线纹。口部涂硃,两眼镶嵌白玛瑙,但由于黏合料中有朱红色颜料,故现出红色。豹的体内灌铅,以增加重量(图15-4)。这类器物除作为书镇外,也可作镇纸、镇席之用。

图15-4 铜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