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棺的外壁共镶嵌26块玉璧。出土时,这些玉璧分布的范围与玉版大致相同。从玉璧的数量及其出土位置判断,原系在棺的前、后端各嵌大型玉璧1块,棺盖及左、右侧壁各镶嵌玉璧8块,皆作两行排列,每行4块,间距约为50厘米。另外还有8件略作圭形的玉饰,分布在棺的两端,推测是镶嵌在棺和棺盖的左、右两侧壁口部,每侧4件,棺盖和棺壁各嵌两件,上、下对应。古时棺不加钉,而是用“小腰”约束〔1〕;这8件两两相对的圭形玉饰,可能是象征约束镶玉漆棺的“小腰”。
镶嵌在漆棺外壁的玉璧和圭形玉饰的玉料,颜色与棺内玉版相同,也都是素面。玉璧的表面琢磨光滑,而嵌入棺壁的背面稍加磨平,个别还留有切割痕迹。玉壁分为大小两种,镶嵌在漆棺两端的两件为大型玉璧,大小相同,直径为25.8厘米;镶嵌在棺盖和左、右侧壁的小型玉璧,大小基本相同,直径为13.8~14.2厘米。圭形玉饰8件,形状一样,大小略同,上部为三角形,下部为梯形,长13.7~13.9厘米,宽11.1~11.2厘米。
根据玉壁背面所留灰泥痕迹推测,其镶嵌方法是:先在髹漆的木棺外壁挖出环形凹槽,槽的直径略大于璧的外径,深约1厘米,然后在槽内填放厚约0.5厘米的灰泥,再将玉壁嵌入槽内,并使玉璧的表面与棺壁表面平整。圭形玉饰的镶嵌方法与玉壁的镶嵌方法基本相同。从残存的大量棕褐色夹纻漆皮看,棺的外壁系经过多次髹漆,漆皮夹纻数层,厚约0.2厘米。窦绾的这具镶玉漆棺,内壁镶满玉版,构成一具上下、四周都是玉的“玉棺”;外壁又镶嵌26块玉璧,复原后十分华丽(图10-1)。这种形制的镶玉漆棺,在我国汉代考古中是首次发现,它为我们增添了研究汉代葬具的新资料。(www.xing528.com)
图10-1 镶玉漆棺复原图
上、外观透视图
下、内壁展开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