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王刘胜究竟是个怎么样的诸侯王?在《史记·五宗世家》中,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在《汉书·景十三王传》中,班固对他的评价与司马迁相同,可能是承袭司马迁的看法,而将“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改为“有子百二十余人”。《汉书》本传注引颜师古曰:“好内,耽于妻妾也。”《史记》所说的“有子枝属百二十余人”,应该是包括儿子和孙子在内,其数目已是相当惊人了。《汉书》省去“枝属”二字,作“有子百二十余人”,可能不是事实。
《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了中山王刘胜曾同他的胞兄赵王彭祖的一段对话。刘胜对彭祖说,你作为王怎么专替官吏办理事务,“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赵王彭祖听了很不以为然,反过来批评他说:“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史记·五宗世家》所载基本相同)可见刘胜确是一个骄奢淫逸,终日以音乐、声色自娱的诸侯王。
刘胜是一个“乐酒好内”的汉代皇室贵族,这从一号墓内埋藏的大量随葬品可以得到证实。随葬品中酒器的种类很多,有壶、钫、锺、链子壶、椭圆形杯等青铜酒器,有樽、卮、耳杯等漆酒器,还有琉璃耳杯以及许多陶质大酒缸等。青铜酒器、漆酒器和琉璃酒器都是质地精良,造型优美,有些还有华丽的装饰。不少酒器刻有铭文,记载器物的名称、容量、重量、编号及其来源等。从这些铭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的器物可能是皇帝赐给的,有的器物则是派专人不远千里从洛阳购买来的。
1.精美的青铜酒器
在出土的酒器中,青铜制品占主要地位,其中后室出土的蟠龙纹壶、乳丁纹壶、鸟篆文壶等,都是极其精美的青铜器。它们采用鎏金银、错金银、镶嵌等装饰工艺,使器物更加绚丽多彩、辉煌夺目。
图7-3 蟠龙纹铜壶
图7-4 蟠龙纹铜壶
(1)蟠龙纹铜壶
壶通高59.5厘米,通体用鎏金、鎏银工艺装饰,光彩夺目。壶盖上有3个鎏银的卷云状盖钮,盖面饰三只鎏金的夔凤,外周有鎏金的宽带和细带纹各1道,盖缘饰鎏银卷云纹。壶身口部和圈足也饰鎏银卷云纹,颈部为鎏金、鎏银相间的三角形花纹带。腹部的主要纹饰为4条合首双身的鎏金蟠龙,其间点缀以流畅的鎏金卷云纹。壶身两侧各有一鎏金的衔环铺首(图7-3、图7-4)。壶的内壁髹朱漆。壶底所刻的铭文中,有“楚大官,糟,容一石”等字样。在古文献中,“大”“太”两字多通用,“大官”即“太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少府“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十二官令丞”。师古曰:“太官,主膳食。”推测这件青铜酒器原来应是楚元王刘交家里主管膳食的太官用来盛酒(糟)的,后来刘交之孙刘戊在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因参与“七国之乱”失败而自杀,此壶可能在这时被朝廷没收,以后赐给中山王刘胜。
(2)乳丁纹壶
壶通高45厘米,通体施鎏金、鎏银及镶嵌纹饰。壶身口部和圈足上段饰鎏金宽带纹,肩部、腹部和圈足下段饰鎏银宽带纹。在颈部和腹部的宽带纹之间饰鎏金斜方格纹,方格纹的交叉点上镶嵌银乳丁,方格纹中填嵌绿色琉璃,琉璃上画出小方格和圆点。壶身两侧有鎏金的衔环铺首,壶盖上有3个鎏金的卷云状钮,钮上填嵌绿色琉璃。盖面饰方格纹,镶嵌银乳丁和绿色琉璃,与壶身的装饰相同。全器色彩缤纷,绮丽异常(图7-5)。壶底刻铭文:“甄氏,大官,五斗五升,今长乐食官。”从铭文的字体、刻法和内容分析,应该不是一次刻成的,说明此壶曾属于不同的主人。“大官”即“太官”,是主管膳食的少府属官,已如上述。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奉常和詹事属下都有食官。奉常“掌宗庙礼仪”,詹事“掌皇后太子家”。铭文中的“长乐食官”,应为詹事的属官。从铭文判断,这件铜壶曾一度为长乐宫中的器物,属宫廷用物。
图7-5 乳钉纹铜壶
(3)鸟篆文壶
共两件,造型和纹饰风格基本相同,壶盖和壶身都用纤细的金丝和银丝错出鸟篆文吉祥语和动物纹带。其中一件通高44.2厘米,壶盖中心饰一条蟠龙,龙的周围有3个卷云状钮,钮间饰鸟篆文12字:“有言三,甫金鯠,为荃盖,错书之。”壶身口部、肩部和腹部凸起宽带纹各一周,带上错出由怪兽和云雷纹组成的图案,宽带纹将壶身分为颈部、上腹部和下腹部3段,每段都饰错金银鸟篆文,共32字。颈部8字:“盖圜四叕,仪尊成壶”;上腹部10字:“盛兄盛味,於心佳都,撎於”;下腹部14字:“口味,充闰血肤,延寿却病,万年有余”(图7-6)。壶的圈足上和圈足、腹部之间各错出动物纹带。铺首衔环也有错金银纹饰(图7-7、图7-8)。另一件通高40厘米,壶盖中心也饰蟠龙纹,但盖钮为环形。壶盖和壶身也都有错金银鸟篆文,但有省字,鸟篆文的笔画也有省略,装饰较为简朴(图7-9)。鸟篆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美术字,可用作装饰图案。它是在篆体文字上装饰以象征性的鸟,有的又饰以虫的形状,所以也叫鸟书或鸟虫书。这两件铜壶上的鸟篆文,经学者考释,基本上都能认识,它们原是韵文,或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句末押韵。大意是:“心情美好,聚会欢饮,既是盛况,又有佳味;美食可口,充润血肤,延年益寿,万年有余。”〔6〕可以说是一篇与饮酒聚会有关的吉祥语铭文。
图7-6 鸟篆文铜壶(甲)铭文摹本
1.颈铭 2、3.上腹部铭 4、5.下腹部铭
图7-7 鸟篆纹铜壶(甲)
图7-8 鸟篆纹铜壶(甲)
图7-9 鸟篆纹铜壶(乙)
以上4件装饰精美的铜壶,都出土在一号墓后室大型漆案的附近,显然是刘胜生前最喜爱的青铜酒器;其制作工艺之高超,装饰纹样之华丽,在汉代青铜器中是十分少见的。
图7-10 铜锺
图7-11 铜钫
此外,在一号墓中室出土的锺、钫、罍、椭圆形杯、链子壶等青铜器,应该也是酒器,现简介如下。
铜锺高45.3厘米,上腹部有一对衔环铺首,口沿、肩、腹及下腹部微凸起宽带纹各一周。肩部宽带上刻铭文:“中山内府锺一,容十斗,重(缺文),卅六年,工充国造”(图7-10)。锺盛行于汉代,可用于盛酒浆或粮食。这件刻有铭文的铜锺,可能是刘胜盛酒用的。
铜钫共两件,器形相同,大小也基本一致,高度都是36厘米。器身为方形,小口,鼓腹,高圈足,上腹部有衔环铺首一对。颈部镌刻铭文,其中一件为28字:“中山内府铜钫一,容四斗,重十五斤十两,第十一,卅四年,中郎柳市雒阳”;另一件为27字,铭文内容基本相同(图7-11)。可见这两件铜钫,都是刘胜在位34年时,派他的属官郎中柳从雒阳(今洛阳)买来的。
铜罍一号墓共出土4件,高34.8~35.7厘米。中室出土两件,另两件出于后室的小侧室内。罍可用以盛酒,也可用于装水。后室小侧室所出的两件,可能是用于装水;而出土于中室的两件铜罍,与上述铜锺共出,应为盛酒用的。
铜椭圆形杯共5件,造型风格相同,高2.8~9厘米,大小逐渐递增,属于一套器物。杯敞口,弧腹,平底。杯的一端有一环形耳,作鎏金的凤鸟形象,凤回首衔住凤尾,形成环形杯耳。杯的口沿和底边鎏金,杯身被4道鎏金竖带均分为4格,杯身和杯底都饰方格图案花纹,并以纤细的云雷纹作为地纹。这套椭圆形杯,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容量大小有别,可能是供不同酒量者使用的酒器。
图7-12 铜链子壶
铜链子壶壶身似橄榄形,高30.6厘米(图7-12)。盖作覆钵形,盖面饰凸弦纹四圈,并有4个对称等距的小环钮,钮上各系一条由7个小环组成的短链,末端的环较大。在壶身的肩部也有4个相应的小环钮,钮上各系长链,长链由64~67个小环组成。长链各穿过盖上短链末端较大的环,而相近的两长链末端又以大环连接,使长链成为左右两组,便于手提,也可以将壶背在身上。开壶盖时,必须将穿于短链中的长链松开,方可将盖挪离壶口。合盖时,将长链从短链中拉紧,利用链环间的卡阻作用,使盖不能自动启开。从这件铜链子壶的造型结构看,可能是刘胜为了外出游玩时盛酒而特意命人设计制作的一种酒器,也可看出他嗜酒已达到何等程度!
2.造价高昂的漆酒器(www.xing528.com)
漆洒器数量不少,但都已残朽,有的尚存器底,有的只残留一些漆皮或银、铜质的构件。从遗留的残体和金属构件,可以识别漆酒器的种类有樽、卮和耳杯等。
(1)漆樽
图7-13 漆樽复原图
(2)漆卮
共4件,中室和后室各出土2件。卮身已全朽,只剩卮的环形铜鋬保存下来。铜鋬的形状与墓中出土的铜卮灯的鋬基本相同,在环的一侧伸出菱形或方形短鋬,另一侧作二插榫,用于插入卮身。卮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酒器,战国时期就有所谓“千金之玉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秦汉时期,卮更是流行的酒器,并有大小之别。《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羽称樊哙为壮士,并“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当时所用的酒器应该是能装一斗酒的大卮。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夫人墓出土两件自名为“卮”的漆卮,都为圆筒形,也有环形鋬〔7〕。《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在未央宫前殿,奉玉卮为太上皇祝寿。玉卮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喜爱的酒器,漆卮的价值虽然不及玉卮,但也是王侯们常用的一种酒器。
(3)漆耳杯
共12件,都已残朽,有的只剩双耳所镶的铜饰。出土于后室的9件都是夹纻胎,表里都呈黑褐色,底部有针刻涂硃铭文:“御褚龙中杯一,卅七年十月,赵献。”出土于中室的3件,应为木胎漆耳杯,杯身已朽,只存杯耳的铜饰,铜饰的表面施鎏金、银几何卷云纹饰。这种漆耳杯上所加的铜耳饰,应该就是古文献中所说的“黄耳”。
3.珍稀的琉璃酒器
琉璃器也称料器。墓中所出的琉璃酒器主要是耳杯。料耳杯出土在后室的西南部,共两件,形制、大小相同,高3.4厘米。杯身椭圆形,两侧有耳,微向上翘,矮假圈足。翠绿色,微有光泽,呈半透明状,晶莹如玉。出土时,这两件料耳杯放在料盘中,耳杯和盘应是一套器物。料盘经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光谱定性分析,认为“这件料器是铅钠玻璃,但含有多量的钡,后者是中国战国至西汉的某些玻璃的特色之一”〔8〕。汉代的琉璃制品,虽然比以前有所发展,但用琉璃制成的饮食器皿还较少见,刘胜生前所用的琉璃酒器,在当时应该也是十分珍贵的物品。
4.体积硕大的陶酒缸
陶酒缸集中出土在刘胜墓象征库房的北耳室中部,共16件,大小略有差别,带盖高66~76厘米。缸方形,直口,斜肩,直壁,平底。盖为方形平板状,背面有一周凸起,以便与缸口相扣合。由于缸的体积太大,所以它的制法与一般陶器不同,系先以模制出四壁及底部泥板,经拼合后用手捏制肩部和口沿,缸盖也是模制的。部分陶缸的肩部有朱书文字,出土时字迹还能辨认。朱书文字的内容有:“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稻酒十一石”“甘醪十石”等。
从陶缸上的朱书文字可以看出,缸中所盛的酒种类颇多,有黍上尊酒、甘醪、黍酒和稻酒等;每缸所盛的酒,多者为十五石,少的也有十石。《汉书·律历志》记载:“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按此计算,每个陶缸所盛的酒都为一千多斤。看来,缸上朱书的重量应为夸大的虚数,而不是酒的实际重量。但陶缸的体积很大,出土时陶缸内壁还能清晰地看到酒蒸发后遗留下的痕迹。从这些现象判断,这16个大陶缸中原来所装的酒,其总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此外,刘胜墓中还出土陶卮25件、陶耳杯111件。陶卮有盖,腹部一侧有环形耳,多数有彩绘纹饰,以褐色涂地,上绘红色、黄色卷云纹等花纹。陶耳杯的器形与琉璃耳杯相同,多数器内涂朱红色,器耳和外壁都以褐色涂地,上绘朱色三角纹带。彩绘的陶卮和陶耳杯应是专为随葬而制作的明器,其数量之多也反映刘胜生前使用这两种酒器的数量是十分可观的。
5.“御声色”与银祖和铜祖
前文引《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刘胜自己曾说,作为诸侯王就应该天天“听音乐,御声色”。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和《汉书·王子侯表》记载,从元朔二年至五年,刘胜之子先后封侯的就有19人。《史记·五宗世家》载,刘胜有子孙一百二十余人,应该是可信的。西汉时期,“诸侯妻妾或至数百人”(《汉书·贡禹传》)。纵情声色的刘胜,其妻妾之多,可想而知。
刘胜墓中室出土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银祖和铜祖共3件。银祖1件,长16.5厘米。祖中空,后端有一近似圆形的套环。铜祖两件,每件为两祖相连成近似直角形。其中一件茎径2.3厘米,出土时附近有小石卵两个,可能象征它的附件;另一件茎较粗,径3.4厘米。这种与性有关的文物,可能与所谓房中术有关,也可能是刘胜妻妾众多的一种反映。关于这3件银、铜祖,也有学者认为:“不言而喻,这些女用性玩具,既可用于其‘御声色’,观赏色情表演以助兴,也可令诸御婢自用以去妒泄欲。”〔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