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要成功实现能源政策的转型,那么接下来电力行业的大事件将是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智能电网耗资巨大,预计将在1.5万亿至2万亿之间[60]。智能电网将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双向信息交互。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将使得价格信号更加精准,并强化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推行的需求侧响应措施,提高能源效率。见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的《需求侧响应潜力的国家评估报告》。[61]
智能电网将向更多的电力提供者开放接入,尤其是可再生资源如光伏和风能的发电。对此,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该委员会必须发布政策,允许顺畅接入电网;二是该委员会必须制定出公平和平等的成本分摊规则,并能通过司法审查。至今,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就已驳回了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的成本分摊规则。见本书作者之一的卡达希法官主审的“伊利诺伊州贸易委员会诉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62]案。(www.xing528.com)
作为回应,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电网政策》[63],以应对一揽子问题,包括发展智能电网的标准和协议,智能电网投资的价格政策等。根据《2007年能源独立和安全法》[64],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被指定起草旨在实现智能电网设备和系统互操作性的框架文件,该框架文件的其他目标还包括确保网络安全、提供双向交互通信,确保系统运营商能够将适当的技术装备,协调将新技术与电网整合。参见NIST的特别报告《智能电网互操作系统标准的框架和路线图1.0版》[65]。
面对成本分摊的挑战,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出台政策,允许智能电网收回成本,但申请人必须符合:(1)其智能电网设施将有助于实现《联邦能源独立和安全法》的立法目的;(2)大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受负面影响;(3)申请人已将形成搁置成本的可能性降到最低;(4)申请人同意向能源部智能电网清算中心提供信息反馈,以支持智能电网交互性系统标准的发展。[6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