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成果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集群亚当·斯密是西方产业集群理论最早的关注者和研究者,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但是他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集群”的概念。区位因素是产业向特定地理空间集中、集聚的主要因子,企业的地理接近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交易费用降低。此后,一些学者与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与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成果

(一)集群

亚当·斯密是西方产业集群理论最早的关注者和研究者,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但是他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集群”的概念。

189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的第四篇中,从“外部经济”的角度对集群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外部经济”的产生往往由于许多性质相似的小企业集中在特定地区,即产业区。同一产业的企业越多地集中于一个区位,就越有利于生产要素的集聚,降低产业的平均生产成本。而投入越专业化,生产越有效率,该区域就越有竞争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意大利的巴卡提尼为代表的社会学家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即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和企业在一定的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

(二)产业集聚因素

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区位因素”这一概念。区位因素决定工业空间分布,他认为,对区位起实际作用的区位因子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因子及集聚、分散因子。所谓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而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而分散因子则是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韦伯认为,产业集聚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这是产业集聚的低级阶段。大规模经营相对于明显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可以说是一种集聚,这种集聚一般是由“失规模经营的利益”或“失规模生产的利益”所产生的。(www.xing528.com)

第二阶段是由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就是所谓的企业集群。这种集聚利益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胡佛在1948年出版的《经济活动的区位》中也将集聚经济视为生产区位的一个变量,认为任何一种产业都有,单个区位单位的规模决定的经济,单个公司的规模决定的经济和该产业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首次提出了“增长极”概念,他认为如果把发生支配效应的经济空间看作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的推进性单元就可以描述为增长极。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则把这一概念延伸为相关产业的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的集聚,提出了“增长中心”的概念:一是作为经济空间上的某种推动型产业;二是作为地理空间上的产生集聚的城镇,即增长中心。他主张有效地规划配置增长极,并且引导资金投向这些增长极,并从这个中心向周围地区传播的效应,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集群

而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的概念,并在1998年的《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明确了产业集群的内涵:集群是特定产业中互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的一种现象。集群包括一连串上、中、下游产业以及其他企业或机构,这些产业、企业或是机构对于竞争都很重要,它们包括零件、设备、服务等特殊原料的供应商以及特殊基础建设的提供者。集群通常会向下延伸到下游的通路和顾客上,也会延伸到互补性产品的制造商及和本产业有关的技能、科技或是共同原料等方面的公司上。最后,集群还包括了政府和其他机构—像大学、制定标准的机构、职业训练中心以及贸易组织等提供专业的训练、教育、资讯、研究以及技术支援。

区位因素是产业向特定地理空间集中、集聚的主要因子,企业的地理接近有利于生产效率提高,交易费用降低。正是因为这些产业关联性强的企业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才使得学习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创新效应更加明显。此后,一些学者与经济学家对产业集群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与研究。不过总体上来看,这些定位强调的都是产业集群的空间上的集中性、文化上的根植性、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本地化的网络等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