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传统-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

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传统-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荆楚文化的血液里,浪漫主义传统源远流长。屈原在《楚辞》中运用浪漫绚丽的手法,驰骋在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之中,将楚国历史、楚地神话、山川鸟兽都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离骚》全篇充满了屈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留恋楚国,眷恋尘世,另一方面他愿以死报国,视死如归,但《离骚》全篇更多的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这一时代荆楚哲学主要反映在老庄道家哲学之中。

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传统-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

在荆文化的血液里,浪漫主义传统源远流长。荆楚地区拥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因素,又有传统荆楚之地原始宗教和巫元素的熏陶,由此塑造出楚人崇尚个性、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楚地人神杂糅、巫楚弥漫,流传着大量早期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刑天争神等一系列传说神话增添了荆楚文化的神秘性。

先秦时期,荆楚大地“山川水原交错分布,大江芳泽云蒸霞蔚,山野丛林鸟兽出没,风雨晴晦朝夕不同”[31],生存环境的多样化以及炎热的气候条件对于楚人浪漫、激情似火的性格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荆楚之地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幻想与冥思的源泉,文学艺术是荆楚文化的主要精神内容和载体,楚人奔放洒脱的思想,造就了诙诡怪诞的艺术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文学风格。作为楚文学代表的屈原以其敏捷缜密的才文、博才雅致的见闻,将远古传说、天地山河、神鬼志怪等元素融入文学创作中,撰写出《离骚》《天问》《九歌》《招魂》等一系列作品。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指出:“惟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杳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而叙事记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32]而老庄哲学中的虚无尚无、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特征,既是荆楚之地河川密布自然环境复杂的折射,又是荆楚地域浓厚的“巫”文化的鬼神信仰和巫蛊之术对早期道教产生的启发与影响。

(一)艺术文化

荆楚文化散发着浓郁的神秘气息。神秘元素渗透到了荆楚文明的各个方面,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楚人的艺术文化,包括青铜器漆器、帛画、玉器、金银器、雕刻等。

随着曾侯乙墓的出土,荆楚青铜器精美张扬的外形完全与历史记载相呼应,令世人结舌。其中最重要的曾侯乙编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具有绝无仅有的完整性。同样精美绝伦的曾侯乙尊盘,其镂空纹饰代表了楚人失蜡法铸铜技艺已达到巅峰,由数十条盘织交错的青龙组成鼓座,生动张扬,尽显荆楚文化富于想象、自由奔放的精神。它的铸造水平,几乎是中国青铜时代不可逾越的顶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漆器,制作精良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同样为世人所瞩目。漆器纹饰和色彩构图上最具审美价值的是墓主棺椁、鸳鸯漆盒、漆衣箱和漆豆等物品;在漆器的纹饰题材中,最具变化的是几何纹饰;漆器的设计形式和风格都反映出楚人巫文化的神秘想象力和独特的崇凤审美观;在装饰色彩上,以红黑对立为主色调,同时用浓艳斑斓的整体色调展现神秘绮丽、恢宏的气势与场景。[33]木雕彩绘鸳鸯盒由头和身两部分组成,其身体两侧绘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撞钟图和击鼓图,图中似人非人的奇幻想象,简练而浪漫神秘的设计构思,无不体现出荆楚文化神秘迷人的艺术特色。

(二)荆楚文学

楚辞》被称为中国浪漫文学的源头,与日后出现的汉赋更有着错综复杂的渊源。“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楚辞,与其他楚文化瑰宝共同编制出精彩绝伦的荆楚文化。(www.xing528.com)

《楚辞》的文学体例独具特色,它行云流水的语言结构,酣畅淋漓的传颂雅调,朴实无华的悲喜交集,都体现出独特的审美风范,都影响着中国人民族性格的形成。张正明先生曾说:“屈原以高尚的情操,巧丽的才思,博洽的见闻,无拘无束的想象,以及不懈不怠的革新精神,像庄周使着寓言那样,调遣着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史事,以及天地、日月、风云、雷电、雪雨、山川、神鬼、龙凤、贤士美人、佳花芳草等等,构造出独特的境界,山奔海立不足以喻其壮,鬼使神差不足以喻其怪,国色天香不足以喻其美。叙事纪游,抒情言志,无不开合多变,跌宕生姿,令读者反复咏叹。”[34]《楚辞》与《庄子》都有着飘逸洒脱的精神气息,后世学者多喜将屈庄并列,作为南方文学内核的典型代表。

《楚辞》的最大特色则是情辞交融。屈原在《楚辞》中运用浪漫绚丽的手法,驰骋在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之中,将楚国历史、楚地神话、山川鸟兽都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奇幻世界。《离骚》则是屈原对自己生平的介绍,其实现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屡屡受挫,饱受折磨。尽管如此,屈原矢志不渝,不向世俗低头。大胆地抨击时政,不与邪恶势力低头。同时屈原幻想着穿越时空,与列位圣贤谈古论今。《离骚》全篇充满了屈原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留恋楚国,眷恋尘世,另一方面他愿以死报国,视死如归,但《离骚》全篇更多的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天问》是屈原对于世间万物的反思。刘玉堂先生曾评价,屈原在《天问》中所表现出来的深沉的理性思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全面反思。在极富哲理的质疑背后,蕴藏着诗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楚辞作为荆楚文化的典型代表,对荆楚乃至后世中国的人物风俗、诗歌文学、神话传说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三)老庄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经济实力日益鼎盛,荆楚文化也日渐繁荣,楚国郢都成为当时南方思想与学术的中心。这一时代荆楚哲学主要反映在老庄道家哲学之中。在楚平王时期,道家的文子就作为楚国重要的佐臣,经常出入楚国禁宫,运筹帷幄。

老子的思辨虚无的“道”学说与庄子恢怪飘逸的散文,是荆楚哲学的代表作品。老子认为道家学说中的“道”,既是自然宇宙的本源,又是其内部的秩序规律所在。而道学家所说的“道”有两个来源,其一则是江南之地独特的水文环境。刘师培曾说:“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地,多尚虚无。”[35]荆楚之地,地处水乡泽国,百姓多崇尚虚无,所以道家学说中“尚无”的思想与楚地湿润的气候或有联系。老子主张“无为”,《老子》中以“道”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道”为自然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以《老子》中运用辩证的观点来解释,道便是“有与无的统一”。

庄子同为楚人,他的学术体系基本上继承了老子的学说,但是庄子的文笔在百家之中可谓独具特色。《庄子》过百家之处,在于《庄子》悠扬飘逸、诙怪奇异的文学风格。这与荆楚文化的特质不谋而合。鲁迅曾在《汉文学纲要》里评价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36]闻一多也在《古典新义·庄子》中大加赞赏“南华的文辞是千真万真的文学”。[37]我们能感受到一系列神秘古怪的意象组合,这正是庄子的“无碍于物”“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大自由、大解放的审美思想的生动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