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山傍水,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成果

依山傍水,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到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区域呈现出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名山名水不可胜计。这一地区河流以长江、太湖、钱塘江为主。江西的丘陵地势,也使得江西成为一个多山的省份,有人文繁盛的庐山,还有道教圣地龙虎山、三清山等,这些山峦多被水系包围,当然成为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而在荆楚、巴蜀地区,水乡古镇虽不像吴越地区一样连片存在,但居民依水而居的古镇也不在少数。

依山傍水,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研究成果

受到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区域呈现出依山傍水的地理特征,名山名水不可胜计。

(一)青山隐隐水迢迢

山环水绕可谓吴越地区地形地貌最显著的特点。由于地处长江下游,这里的水流不似上游巴蜀地区湍急;这里的山峰虽不似荆楚、巴蜀地区高耸险峻,但却别具特色,望之使人安静,这里的山水一道,褪去灵秀之余,更使人觉得温柔隽永。这一地区河流以长江、太湖、钱塘江为主。其中太湖流域包括今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的嘉兴湖州两市及杭州市的一部分,上海市的大部分,[1]范围极广,三面临江滨海,在太湖的边缘和太湖平原的西部,散布着若干低矮丘陵。如苏州的灵岩山、狮子山,无锡的惠山、锡山,嘉兴的九龙山等。[2]这里的水资源极其丰富,除太湖流域水资源外,长江横贯江苏省南部,江淮沂沭泗五大河流也流经安徽、江苏境内,中国五大淡水湖,江苏就占据其二。江苏省内的老山山脉、云台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溧山脉则被群水环绕,更显温柔。相较于江苏省水网密布的特点,浙江省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的海岛地貌,使得浙江境内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杭州的西湖更是三面环山,风光绮丽。此外省内的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等八大水系,与群山一道呈现出一幅“七山一水二分田”的面貌。

荆楚地区湖河众多,水网极密,加之这一带的丘陵众多,又使得整体的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湖北省被人称为“千湖之省”,境内河流以汉江、清江为主,东、西、北三面环山。其中西部山最高,大巴山东段神农架华中第一高峰;武当山道教名山,其下流水潺潺,水秀山明,自成一幅美丽画卷。湖南省洞庭湖自古有“八百里洞庭”的美誉,水域面积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而湖南省境内的河流更是多至四千七百余条,其中以湘、沅、资、澧四水为主。被江水环绕的南岳衡山、武陵山脉,更是如画:山峦千姿百态,溪壑曲深,水清林幽。[3]此外,江西省有全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省内还有修水、抚诃、赣江、信江、鄱江等五大河流,其中赣江是流量最大、流程最长的一条。江西的丘陵地势,也使得江西成为一个多山的省份,有人文繁盛的庐山,还有道教圣地龙虎山、三清山等,这些山峦多被水系包围,当然成为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

巴蜀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以山重水阻为特色,自古便有“巴山蜀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隋书·地理志》对四川地貌的描述为:“其地四塞,山川重阻。”而依山而建的重庆有“山城”之称。四川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形成南低北高之势,盆地北有米仓山,南有大娄山,东有巫山,西有邛崃山,东北、西南、东南又被大巴山、大凉山、武陵山环绕。山重必有水阻,巴蜀的水资源更为丰富,四川号称“千水之省”,主要以长江水系为主,较大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在长江上游还有金沙江;重庆全境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等,其中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湖北的西陵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可见三峡的险、奇。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等也交汇于此,形成独特水景

(二)君到水乡见,人家尽枕河

江南水乡古镇,是指在水域发达的江南地区因其水的特性逐渐发展而成的水乡城镇。该地区具有地势低洼、河网密布、水网系统交错的特殊地理环境,[5]使得这一地区居住房屋依水而建,潺潺流水连接着古朴的街道、小巷、拱桥,形成了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土风貌和乡土特色。古镇倚水而建,古镇居民倚水而居,温柔灵动的江南古镇成为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

江南古镇众多,吴越古镇不能不提。如浙江省乌镇,这里的河流交错纵横,镇内的东西市河以“十”字形交叉,古镇便沿着这三条主河发展而来。[6]全镇被十字形的河道划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区域,当地人谓之曰“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其中12座小岛组成了西栅,小岛间由60多座小桥连接在一起,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而这里的西塘素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是古代吴越文化发祥地之一。镇内河流密布,并影响了西塘的空间布局,如镇区共被分为8个板块,就是因为9条河流在此交汇形成的。同时,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风格。江苏省周庄,素有“中国第一水乡”美称,这里四面环水,交易往来,皆须舟楫,因此镇中桥梁众多,有双桥、富安桥等。河道众多,使得镇内街道依河而成,桥街相连,嫣然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至今,周庄仍然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临”的传统井字格局,置身古镇,或临街而坐,或泛舟河上,都别有一番风趣。(www.xing528.com)

而在荆楚、巴蜀地区,水乡古镇虽不像吴越地区一样连片存在,但居民依水而居的古镇也不在少数。如在荆楚地区的瞿家湾古镇、凤凰古城、瑶里古镇和巴蜀地区的黄龙溪古镇、万灵古镇,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位于内荆河南岸的湖北省瞿家湾古镇,这里三面环水,地势平坦,适宜房屋建造。正是这种山水相邻的地理环境,镇内的空间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河道的影响,内荆河环绕瞿家湾蜿蜒而过,古镇紧邻内荆河呈弧形带状布置,目的就是方便地利用水上交通,而古镇的每条支巷也都通往内荆河,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古镇主街名曰瞿家湾老街,全长约700m,东西走向,街河之间约50m,线性的街道主轴与内荆河河道平行。[7]主街上设有数条巷道,它们起到了连接临河市场和河道的作用,便于交通运输的展开。湖南省的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江两岸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静静伫立,北城门下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横躺着一条以石为墩的窄木桥,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吊脚楼与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形成的一派水乡风景,让人心旌荡漾。江西的庐山与安徽的黄山、西递和宏村在空间上呈三角形分布,而位于瓷都景德镇东北端的瑶里,正处于这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心,这使得瑶里兼有自然瑰丽之景和人文昌盛之风。古镇被一条清澈的瑶河穿行而过,一分为二,数百幢粉墙黛瓦的明清徽派古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列河两岸,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游人翩跹而至时则宛若置身于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中。

巴蜀地区成都平原附近水网密布,绿树翠竹成片,这里的水乡古镇也别具一番风味。如成都近郊的黄龙溪古镇,周围一派山水风光,古镇内也有两条著名河流:锦江和鹿溪。锦江水清、鹿溪水褐,《仁寿县志》记载有“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重庆荣昌万灵镇,原名“路孔古镇”,古镇位于山水相依处,有“小山城”的美誉,是一座以水兴市、以市兴镇的寨堡式古镇。古镇内有濑溪河斜穿全境而过,古街顺势依河而建,街坊店铺聚集一街,茶馆也多临河而建,居民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可以观美景,别有一番风味。古镇每年举行的放河灯活动,源自宋代,历经千年,未曾中断。

(三)鱼米之乡

水稻发源于中国,长江流域则是中国栽培水稻最早的地区。自隋唐以来,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即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著名粮仓,中游的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使湖南、湖北享有“湖广熟,天下足”的嘉誉,上游的四川盆地自秦李冰都江堰后便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水稻种植业十分发达,是西南地区的“小粮仓”。长江流域源远流长的农业文化,是由各方面的因素综合促成的,其中,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则是必要的条件和永恒的物质前提。[8]

长江流域成为“鱼米之乡”与它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长江流域是一个热量丰富的地区,从平均气温来看,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多在16~18℃;日平均气温≥10℃期间的积温,可以反映喜温作物生长期的热量状况,[9]长江流域如此丰富的热量资源,为水稻这类喜温作物的种植和高产提供了重要的保证。除气候条件外,水也是影响农业的关键因素。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对于水稻生长而言,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长江流域被称为“鱼米之乡”与这里丰沛的水资源有很大关系。长江流域是全国雨水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雨季从4月至10月,长达7个月,在作物生长旺季出现“雨热同季”,这不仅有利于各类作物的生长,而且有利于水库、塘堰的蓄水。此外,长江流域河湖众多,它们承接丰沛的雨水,串联大小湖泊,浇灌田园沃土,使根植于“水原”之上的南方稻作农业、稻作文化成为江南水乡的一大特征。

“江南”这两个词千百年来就带有令人产生无限绮丽幻想的能力,这里山水交相辉映,小桥流水、古镇小城如诗如画,富饶的物产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无数文人佳丽的传说让人驻足感叹,正如白居易忆江南》所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