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现有省级、市级、区级红色文化资源多处,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通过科学的分类,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即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发展,是一个可行的发展思路。
即墨区革命烈士陵园:属于省级红色文化资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即墨市区以北1公里处,占地60余亩,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长眠着各个革命时期为国捐躯的烈士3558名。1955年,中共即墨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即墨县革命烈士陵园,1956年12月10日建成。1986年,即墨县政府决定在烈士陵园的基础上修建即墨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88年3月底落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建有牌坊式大门、悼念广场、纪念堂、纪念墙、纪念碑、烈士墓区等。纪念馆的牌坊式西大门为正门,景泰蓝琉璃瓦重檐脊顶。大门北侧是集贤亭和长廊。集贤亭内立有石碑,镌刻着由中共即墨县委、人民政府题写的碑记。悼念广场宽敞、整洁,有6500平方米。东侧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墙,墙体由黑色大理石构成,中央用汉白玉嵌砌而成,上面镌刻了各个历史时期牺牲的2254位革命烈士的英名。广场西侧为大型无名烈士墓,墓碑用崂山红花岗岩砌成,墓的四周建有汉白玉围栏,墓内安葬着1304名无名烈士。纪念堂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正厅为悼念厅,东西侧是革命烈士事迹展览厅,展有32名著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革命遗物53件、图片200张、画像36幅、塑像4尊、解说文字资料1万多字。纪念堂正北墙壁有反映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对敌斗争场面的紫铜大型浮雕。
周浩然文化园:属于市级红色文化资源。周浩然烈士纪念园位于即墨刘家庄镇西尖庄村北,建有纪念馆、烈士事迹展厅、纪念碑亭、烈士雕像、周浩然烈士牺牲前会议旧址等。2011年6月18日,青岛周浩然烈士研究会成立,标志着即墨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文化品牌迈出坚实步伐。建园10年来,由于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和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机关干部、市民游客相继来到纪念园瞻仰参观,其中不乏北京、天津等外地旅游者。据统计,烈士纪念园每年平均游客接待量达1.5万人次。
吴家岭即墨县委成立旧址:属于区级红色文化资源。1939年7月27日,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即墨县委员会在华山镇吴家岭村成立。抗战时期,青岛市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中心之一。即墨处于青岛近郊,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组织相对比较困难。1938年5月,中共莱阳县委派共产党员吴善堂到他的家乡吴家岭村发展党组织。吴善堂首先在本村发展了8名党员,于同年8月成立了中共吴家岭党支部。然后以吴家岭为中心,逐步向周围村庄扩展,发展党员。半年时间党员队伍扩大到60多人,先后成立了5个党支部。1939年7月27日,根据中共南海特委关于成立中共即墨县委的指示,吴善堂在吴家岭村主持召开了中共即墨县委成立大会,会址选在共产党员吴培申家。会议确定县委由5人组成,吴善堂被任命为第一任县委书记。成立会议旧址原系私人3间草房。解放后,即墨县委对这一革命圣地加以重点保护,并经常参观瞻仰,缅怀新中国成立前即墨党组织的发展历史和对敌斗争事迹。1986年,即墨县政府出资买下了房屋所有权,就地加以扩建修缮,辟为纪念场所,修旧如旧,基本保留了当年的原貌。现为旧式瓦房3间,坐北朝南,前面带有约100平方米的院落。展室四壁展有反映即墨县委从抗日战争到即墨解放各个历史时期奋斗历程的图像和文字以及从吴善堂到历任中共即墨县(市)委书记的照片。院落西侧有即墨县政府题名的“中共即墨县委成立会址”石碑1座,西墙有市委党史研究室设立的壁画。中共即墨县委成立会议旧址长期以来是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利用率比较高。
姚庆祥烈士纪念馆:姚庆祥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即墨县鳌山卫镇姚家庄村。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抗美援朝分会于1954年10月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姚庆祥烈士而修建的。纪念馆占地3720平方米。1980年重修扩建纪念堂,建筑面积为246平方米。堂内悬挂着姚庆祥烈士遗像,陈列着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介绍了烈士的生平事迹。院内有纪念亭两座。庭院中央竖立一座六棱体式红色花岗岩纪念碑,高7米,碑顶雕刻着一只昂首展翅的和平鸽,正面镌刻着“和平战士姚庆祥烈士纪念碑”,侧后镌刻碑文。1988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命名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金陵烈士陵园:金陵烈士陵园位于即墨区金口镇,占地16.8亩。1964年4月8日,即墨区人民政府将埋葬在店集镇万瓦村、后洪村、西河北村、河西村、青山后村、青山前村、兴隆山等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的烈士遗骸集中迁移于此,建成金陵烈士陵园。1969年4月4日,又将埋葬在马村、孙瓦村等地的烈士遗骸迁移于此。截至目前,园区共有烈士56名安眠于此。其中有部队官兵54名、地方干部2名;有姓名记载的烈士15名、无名记载的烈士41名。为了弘扬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创建青少年教育基地,缅怀先烈,1990年店集镇人民政府在园前树立了大型纪念碑,铭刻了建园志,记述了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每年清明节,广大干部、群众、学生纷纷前去瞻仰、悼念,成为“即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灵山镇红色教育基地:1939年12月正式成立的泉上村党支部,是当时即墨开展抗日活动的重要基点之一,成为周围村庄抗日活动的中心枢纽。中共泉上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使泉上成为灵山一带抗日活动的中心点。虽然1942年在日军侵略下遭到严重破坏,但泉上党支部又于1945年重新建立起来,为即墨抗战的最后胜利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2001年建起了泉上党组织抗日事迹展馆。泉上党组织抗日事迹展馆又称“灵山镇红色教育基地”,是灵山镇投资约50万元在原有基本陈列的基础上重新装修布展。灵山镇红色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并完善了相关史料,通过生动详细的图片、文字、器物等实物展示,细致地讲述了抗战时期革命将士们可歌可泣的壮美故事。泉上党组织抗日事迹展馆分为红色教育展馆和红色教育广场两部分。其中展馆分有抗日潮起、烽火燎原、浴血沃土和丰碑永恒4个部分,通过战争历史、抗战图片等方式充分展现了战士们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及回顾了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而红色教育广场则多次举行党员和学生们的宣誓仪式。自泉上党组织抗日事迹展馆改建完成开放以来,该镇多次开展“红色课堂”“开学第一课”等学生们的教育课堂,迎来党员干部、群众的参观与学习教育,累计已接待参观人员上万人次。
万华山烈士陵园:青岛蓝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烈士陵园始建于2006年4月,原名为“华山镇西山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系由万华山烈士陵园迁葬而来,陵园内共安葬着即墨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于启瞳、王培娥等105名革命烈士。陵园于2016年9月被列入“青岛市国防教育基地”。
灵山战斗(即青战役)纪念馆:1940年6月5日,大股日军从掖县城经朱桥向招远灵山方向侵袭,驻招远蚕庄一带的日伪军经过几天的部署,纠合对胶东“扫荡”的日军秋山和大岛部队共计800余人,包围了驻防在灵山冯家一带的山东纵队第5支队第14团。为了掩护胶东区机关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胶东支校(4月在灵山一带合编建立)安全转移,第14团留下两个连在灵山阻击敌人,一个连掩护当地的干部群众安全撤离。在团政委张咨明、副团长宋子良的带领下,部队迅速抢占灵山高地。6日上午7时许,日军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分3路向灵山发起攻击,猛烈的火力将我第14团两个连隔离。一个连腹背受敌,只得迅速撤换阵地,猛烈射击,击退敌人的冲锋。另一个连被敌围住,宋子良在突围中牺牲。敌工站长王理民受命率部分战士带机密文件向山下突围成功。11时左右,敌人再次向山头发起围攻,面对数倍于己之敌,战士们无所畏惧,浴血奋战,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最后,战士们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张咨明手握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直至下午4时结束,终因敌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200余名将士血染青山。2017年,即墨开展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遗存调查及保护规划工作,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青即战役旧址这一红色文化资源,针对以上3处青即战役旧址以及其他分布在即墨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了专项的测绘以及整体保护规划编制工作。(www.xing528.com)
中共即墨县委纪念馆:中共即墨县委纪念馆位于即墨区移风镇朱家庄村。抗战时期,即墨党组织处境艰难,1939年7月成立的中共即墨县委连续遭到日伪军及国民党投降派的破坏。为了建立即墨西北边区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中共即墨县委决定其活动中心由原来的吴家岭村转移到即(墨)、平(度)、莱(阳)边区的移风店一带。该旧址是中共即墨县委1941年3月—1945年6月间的办公场所。原中共即墨县委使用的3间普通民房于20世纪80年代因村庄建设统一规划被拆除。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代,即墨市委于1995年在村外另辟新址,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对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并辟建为中共即墨县委成立会址纪念馆,复原了中共即墨县委成立的历史场景,辟有“中共即墨县委成立暨早期史迹展”,全面介绍了中共即墨县委的成立及其历史背景。纪念馆占地1600平方米,为方形围院,坐北朝南。四周建有高约2米的水泥围墙,大门为铁质滑道栅栏,内建主体展厅5间,面积为110平方米,展有多种历史文物和资料图片。纪念馆东侧立有花岗岩馆志铭碑。院子四周有常青松柏、花木。馆内驻有常年看护管理和讲解人员,管理良好。中共即墨县委纪念馆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众可以在这里了解和感受到即墨县委的成立、历史变迁及早期革命斗争史迹。
即东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即东县委、县政府机关驻地位于金口镇店集南里村,是1950年6月—1956年3月即东县委、县政府驻地,现有2排正房、1排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整体设计在保留原址的基础上,对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并辟建为中共即东县委、县政府旧址博物馆,包括县委、县政府办公驻地和县委书记寓所两组建筑。博物馆陈列了即东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场景和县委书记的居住场景以及“从抗战到新中国成立——中共即东历史陈列”。
卧牛山烈士陵园:卧牛山烈士陵园占地11650平方米,由原即东县人民政府1954年建成,是即墨第二大烈士陵园和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卧牛山烈士陵园安息着313名烈士,其中有1947年12月卧牛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122名。金口镇积极抢救、收集、挖掘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并分类修缮保护,不断加大对红色文化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力度,让革命文物“保”下来、“传”下来。金口镇实施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程(2018-2020),通过专人走访收集、民间实物收集、文字资料整理、展板制作陈列等,打造即东县委、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及孙家沟青岛市委会议旧址纪念馆、卧牛山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将镇域红色旅游景点串联成线,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李家西城著名英烈展馆:李家西城西村的红色村史馆位于环秀街道。在2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红色物品”,包括满屋、满墙的实物和文图,该村的烈士传记和曾用物品、珍贵的历史照片。展馆从村居变迁、百年沧桑到革命志士、忠骨英魂,再到当前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梳理了村庄的发展历程,记载着历史变迁,展示着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建立这个村史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曾经的峥嵘岁月,记住美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人们爱党爱国爱村庄。李家西城西村在战争岁月中曾涌现出1926年赴广州参加农民运动讲习所,后任青岛市委执行委员、农运部长的李肇岐,1938年3月成立抗日独立中队的李成玉,闻名遐迩的城阳武工队队长李肇兰等革命烈士。3年前,李家西城西村两委工作人员先后辗转临沂、济南、烟台、河南、河北等地,遍寻革命前辈和先烈后人,听他们讲述惊心动魄的历史,搜集现存文字、实物等历史资料。红色村史馆里陈列的老物件有从村里“淘”来的,也有村民自发捐的。截至目前,红色村史馆接待的参观者已达1万多人次。李家西城西村作为一个普通的村庄,通过红色村史馆的建设,让红色精神一代代继承下去,让子孙后代不忘家乡的英烈先模,脚踏实地建设好家乡的未来。
毛子埠惨案纪念馆:毛子埠惨案纪念馆位于即墨毛子埠村。1938年5月7日,几十名日军来村里寻找“土八路”,遭受村民顽强抵抗,打死日军1人。第二天一早,50多名日军分乘3辆卡车从蓝村开出,来到毛子埠村见人就杀,屠杀了180多名毛子埠村民,制造了“毛子埠惨案”。自1995年起,村民就开始了一边搜集材料、走访幸存者,一边请人盖房的艰辛过程。历时4年,2000年毛子埠惨案纪念馆初步修建完成。毛子埠惨案纪念馆记录了日寇洗劫毛子埠村、屠杀180多名无辜村民的惨痛历史。
中共袁家屯党支部旧址:中共袁家屯党支部旧址是即墨第一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诞生地。中共袁家屯党支部旧址位于大信镇袁家屯村,系袁超家族旧居,是纪念袁超家族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牺牲多位亲属的纪念地,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即墨在农村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袁家屯党支部旧址纪念馆复原了袁家屯党支部成立的历史场景,辟有“星火闪耀袁家屯——即墨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史迹陈列”,全面介绍了袁家屯党支部成立的经过。
上马红史馆:原即墨县西南部第一个村级党支部,即葛家屯村党支部旧址新建了“烽火军屯”——上马红史馆。1940年,中共胶县县委开辟胶、即边区工作,打破县界、跨区域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在地区开展工作。1941年春,即墨县西南部第一个村级党支部——葛家屯村党支部建立,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地下对敌斗争,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青岛的早日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辉历史,城阳区上马街道在葛家屯社区原即墨县西南部第一个村级党支部,即葛家屯村党支部旧址新建了“烽火军屯”——上马红史馆,作为建党100周年献礼项目。上马红史馆是打造以军事文化为纽带,以红色历史为主线,血脉永续、基因传承、精神映照的红色空间。它展现当年军事文化,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先辈红色基因,让爱国、尚武、奉献、担当的家国情怀在血脉流淌,不断激励参观者在对那段特殊历史缅怀和反思中奋起,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它激励上马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为新时代上马经济社会建设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珍惜并继续创造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为把葛家屯社区上马红史馆打造成青岛乃至山东第一家以弘扬军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展馆和具有区域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对原中共葛家屯第一支部旧址进行开发性建设。上马红史馆的建设走的是简约化、数字化、开放式建设路子,馆内以功能性、专业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地实现场景与实物展示的互补,从红色资源中汲取营养,搜集文物,整理故事,编纂传说,把需要重点突出展示的老物件、旧址、有关档案、影视史料等通过数字艺术地展现,跨越时空的界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