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及影响力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及影响力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6.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纵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可以总结出,“可持续”包含两个基本要素,这是研究所有可持续发展系统都必须关注的。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及影响力

通过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实现地球环境多样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永续发展,这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最高原则。任何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的运营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明确指出:“考虑到在一个生活环境加速变化的社会里,对人类的平衡和人类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为人类保存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人类在此环境中与自然及其前人留下文明痕迹保持联系。因此,应该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把当代成就、往日价值和自然之美融入一个整体。”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遗产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我国世界遗产地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2.6.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思想已经成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世界遗产地的管理集中体现了独特自然、文化遗存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就决定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必然被融入到遗产地管理之中。

16世纪诞生的工业文明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却牺牲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它的内涵正随着人类管理活动的发展而日益丰富,不仅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尊重,同时也蕴涵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早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源自人们对工业文明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这双重作用的反思。对这一概念的认识首先是从对“发展”的探讨开始的,在“发展”成为全世界的普遍追求时,人们发现按照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发展”,尤其是以工业化的无节度的资源利用为前提,是不可取的。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此书引发了人们对“发展”的重新思考。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首次在《世界保护策略》中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受联合国委托,就今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历时四年的研究,其成果形成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由理论上升到实践,被称为人类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思考的里程碑。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2.2.6.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www.xing528.com)

纵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可以总结出,“可持续”包含两个基本要素,这是研究所有可持续发展系统都必须关注的。

(1)满足需要

这里的“需要”既包括当代人的需要,也包括后代人的需要。就当代人的需要而言,争议主要存在于究竟满足何种人群的需要。就中国来讲,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一个总的原则性的问题。在世界遗产地无形资产的管理中,“需要”的表述可以转化为“利益”,当我们讨论遗产地的利益之争时,这个基本原则必须考虑。

(2)约束需要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假使不对无限的欲望加以约束,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约束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能力的约束。可持续发展不能损害满足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一旦突破这个底线,整个体系就会走向无法逆转的恶化。二是需要的自我约束。在东西方文化比较之中,东方文化对自我约束的思想值得借鉴。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其总体目标是使全体人民在经济、文化、社会和公民权利等方面的需要持续提升并满足。经济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发展视角应是实现全人类的社会、环境、经济、科技的变迁与进步。发展同时也具有价值观的意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含义并不相同。

世界遗产地所有的开发经营活动必须以实现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加强对发展能力和需要,特别是经济需要的约束。对于世界遗产地来讲,寻找既具有深层文化认同又具有世界一般意义的发展才是开发利用的根本,在遗产地无形资产运营的研究中,这意味着理念创新。同时,从时间意义上看,发展的标准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更新。对世界遗产地而言,在某一段时期内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发展理念,这是可持续发展观的转型期,这一时期会面临多目标并存甚至多目标冲突的状况,对于发展的基本理解将为我们构建研究思路提供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