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利经济学理论:深度剖析

福利经济学理论:深度剖析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利经济学第三定理:不存在满足普遍性、帕累托相容性、独立性和非独裁性的阿罗社会福利函数。福利经济学提出,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依赖于激励机制。

福利经济学理论:深度剖析

福利经济[100],作为寻求最大经济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主要研究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提高效率,如何进行利益分配以实现公平,以及如何进行集体选择以增进社会福利。福利经济学是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使用和配置方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研究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经济活动,并谋求为实现经济福利最大化而要采取的各种改革措施。本研究基于世界遗产公共产品性质,运用福利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尝试解决无形资产的流失和占用带来的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以实现社会公众对无形资产价值的公平享用。

2.2.1.1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

福利经济学有以下三个基本定理。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所有的个人和企业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则竞争性均衡具有帕累托最优效率。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假设所有的个人和生产者都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价格接受者,通过竞争机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均衡,前提是对个人和企业进行了适当的转移支付。

福利经济学第三定理:不存在满足普遍性、帕累托相容性、独立性和非独裁性的阿罗社会福利函数。

阿罗定理认为个人私自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无论如何必然存在矛盾,不可能在满足所有个人私有利益的前提下,逻辑地导出社会整体利益同时也被满足的结论。(www.xing528.com)

社会经济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各地区之间的配置形成社会生产的结构和比例,它对于社会生产的有效性和效率具有重大的作用。就优化配置资源的一般规律来看,其基本原则是,以稀缺的资源去追求产出利益的最大化。福利经济学提出,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依赖于激励机制。其基本原理是,要保证资源配置决策的正确,必须解决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问题,要及时取得准确的纵向与横向的大量的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同时对信息变化要有灵敏的调适反应。在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使下,以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为中心,通过协调各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激励经营者去争取获得资源,从而调节资源配置达到优化程度。遗产地无形资产资源配置优化过程的激励机制必须是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与文化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过程,其激励措施必须是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相对应。合理配置资源是指在社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安排、流动和布置中,没有出现资源闲置和浪费的现象。

2.2.1.2 帕累托效率与最大社会福利

帕累托效率是这样一种状态:每个人的经济状况都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任何人都不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个人受损失。低效率或资源非最优配置是不能达到最大社会福利或帕累托效率,同时仅仅是高经济效率或资源最优配置也不能保证最大的社会福利,还涉及收入分配或个体间的效用比较等问题。满足资源最优配置三个必要条件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符合这些必要条件的多种最优配置方案中哪种最佳还要取决于哪种资源配置方式下的收入分配方式最佳。

世界遗产资源具备了两个特征:从产权的角度来看,它是国家或者说全人类所共有的财产,不像私有产权那样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但作为一种公共产权,往往会形成实际产权空心化、“搭便车”行为;从公共物品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一种共享性的消费资源,对经济学而言,资源的帕累托最优利用应该是: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社会收益。由于世界遗产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其供给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缺乏有效的成本约束,这就容易导致对无形资产的使用过度,并使这种使用呈无限增长的态势(图2-1)。因而,在现行的市场架构和政府政策下,若遗产地无形资产既没有明确的所有权也没有合理的价格,其结果是人们不是通过更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技术革新来增加利益,而是通过过度使用不属于自己的资源把本应由自己支付的成本转嫁给社会和他人,从而影响到遗产地无形资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图2-1 效用可能性曲线

本书借助福利经济学关于社会资源配置的观点来理解遗产地无形资产的价值、运营的动力来源以及相关者博弈过程的激励机制。通过对相关者及其行为的协调实现无形资产相关权利和利益在运营主体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合理配置,以求获得最佳的运营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