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人崇尚牲畜烙印之习俗古来有之。祭拜、崇尚牲畜烙印之道,有两项内容。祭拜牲畜烙印,是指哪一家的五种牲畜中的有一种头数达到一万头(只),札萨克便奖赏“万”字钢烙印。给牲畜打烙印时不施用札萨克奖赏的钢烙印,而是作为牲畜的福分、五畜兴旺的象征珍藏和加以祭拜,这就叫“祭拜、崇尚牲畜烙印”。在“万”字钢烙印柄上系上哈达和缎带,种公畜或神畜的鬃毛、尾巴毛等,再用白绸子包裹布包好,装在专门的箱子里加以珍藏。除了在秋季牲畜祭火、腊月二十三祭火、正月初一拿出来祭洒鲜奶之外,平时不会往外拿。巴拉珠尔业仁匹勒当苏尼特左旗旗王爷的时候,达尔罕乌拉一带巴盖达盖努图格有个名叫根敦的富户绵羊发展到三万只,朝廷奖励他三个“万”字钢印和一支钢制“图拉嘎”(锅撑子)。只有得到朝廷奖赏的钢印的人家才有资格祭拜烙印的资格,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祭拜烙印。
早先马群发展到一万匹,打制一微型“金质水槽”“金马驹”,举行盛大的庆典,进行施舍,由家乡德高望重的长者奖励用锦缎制作的套马杆绳,打制“万”字印打马烙印。如果骆驼发展到一万峰,要打制银鼻棍,为种公骆驼戴上银质鼻棍,也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由家乡长者主持奖励金缰绳,打制“万”字印,给骆驼打印。牛发展到一万头,造“银箍紫檀木桶”,举行盛大庆典,进行施舍,并由部落长主持奖赏金质或银质微型牛鞅,给牛打“万”字烙印。绵羊发展到一万只,打制钢图拉嘎,举行盛大庆典,进行施舍,制作“万”字印,在绵羊的犄角或耳朵上打烙印做记号。山羊发展到一万只,用枫树打制“梯子”,举行盛大庆典,进行施舍,制作“万”字印,在山羊的犄角或耳朵上打烙印做记号。牲畜大量繁殖增长,在箭镞上扎上五彩绸,举行招福仪式,祝贺畜牧业获得大丰收。
“万”字印,不是哪家哪户可以随便打制的,而是哪一户人家哪一种牲畜头数发展到一万头,由旗王府和朝廷衙门派来官员进行核查认定之后,颁发朝廷奖励的“万”字钢印、钢制“图拉嘎”、骆驼银鼻棍、黄金水槽、银箍紫檀木桶、用枫树木头打制的梯子等。“万”字印,可从被奖励那年起开始施用,以后也继续可以施用,也可以施用原先的烙印。总之,要施用“万”字烙印,一定要举行盛大的仪式进行庆典。
可以认为,苏尼特人崇尚牲畜烙印的习俗,和全体蒙古人一样源于古代蒙古氏族共同的崇拜物——氏族印记。古代氏族众多的印章图案在蒙古高原岩画上比比皆是,后来作为蒙古人财产的标志牲畜烙印保留至今。因此,蒙古人牲畜烙印的制作保留其象征意义,包含祝福牲畜兴旺发达,生活蒸蒸日上的良好愿望。其中,在烙印柄上扎上心爱的牲畜的鬃毛、尾毛,出售牲畜的绒毛,祭洒鲜奶,涂抹奶食,用火洗礼,把烙印放置蒙古包最尊贵的位置等崇尚之礼和很多禁忌习俗等,一直传承至今。(www.xing528.com)
打牲畜烙印的时候,烙印不是随随便便从蒙古包中往外拿走的,而是必须要用侧柏火精心洗礼,涂抹鲜奶、奶皮、黄油等奶食品,户主要穿戴整齐,戴上帽子(特别忌讳不戴帽子,光着头),在烙印柄上系上哈达,或掖在腰带里或抓在手里,拿到打烙印的地方。
保存烙印,有两层意思:一是烙印施用完毕保存起来;另一个是日久天长遭到损坏和变得陈旧,不能再施用的烙印要保存起来。任何一个牧户人家也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打牲畜烙印的,必须在春季和秋季固定时间打烙印。打完烙印之后,一般把烙印掖进蒙古包西北角哈纳头和乌尼之间放置,不可以随地乱放,不可以塞进外边箱箱柜柜之中。有的人家专门备有装烙印的桶或毡袋子。转场走“敖特尔”时,把烙印装入箱子里,或用大布包裹起来,与蒙古包套脑放在一起驮走。
报废的烙印,换句话说,施用多年之后变得陈旧不堪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受损的烙印,或者是更新后被淘汰不用的烙印,也不能随意丢弃,而是把它作为“遗产烙印”装入专用的毡子口袋里加以珍藏。只有在每年过年的时候拿出来擦拭,点燃侧柏焚香熏印,涂抹鲜奶之后,再把它装入毡子口袋里加以珍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