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苏尼特人红食礼仪-全羊礼俗

内蒙古苏尼特人红食礼仪-全羊礼俗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他们把红食奉为至上的贵重佳肴,代代尊重和传承红食文化,沿袭至今。在苏尼特人红食礼仪的习俗中,先享全羊礼俗当仁不让地列居首位。供神灵整羊的触刀、品尝、分发仪式和规矩,与其他整羊宴的礼仪、习俗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内蒙古苏尼特人红食礼仪-全羊礼俗

苏尼特部落依着蒙古族共同的传统风俗,祖祖辈辈沿用着以红食献祭和供奉神佛、庙宇、敖包海日汗,用以装典婚庆典礼,招待宾客的习惯。与此同时,他们把红食奉为至上的贵重佳肴,代代尊重和传承红食文化,沿袭至今。

在苏尼特人红食礼仪的习俗中,先享全羊礼俗当仁不让地列居首位。

(一)先享整畜风俗

1.全羊宴

全羊摆放方法:首先将胸骨朝上摆放于大盘底,然后,在其上面铺一层网油。而后,依次重叠放置瘤胃、瓣胃、皱胃、血肠、灌血盲肠。紧靠血肠下端摆放填塞的肥肠(小肥肠)。之后,在其前侧扣放一对前肢,在其后侧扣放一对后肢。将四条小腿分别摆放于靠近四肢前端处。之后,将羊背扣放在四肢上方。在最顶端放置带颌骨的羊头。在羊头前额上摆放一块四方形奶皮或涂抹一块黄油(或白油)。全羊上桌仪式开始时,首先必须以其头部在前抬进蒙古包内,将羊头朝北方向摆放在客桌上面。早先的习俗是:如果有王诺颜(即过去的旗王爷)先享的全羊,抬进蒙古包时,必须用红色彩绸蒙盖羊身,摆放在客桌上面;如果由协理(一种官衔,即过去旗王爷的助理)先享的全羊,抬进蒙古包时,要用黄色彩绸蒙盖羊身,摆放在客桌上面;如果是喇嘛僧人和活佛先享的全羊,抬进蒙古包时,在羊身上放上一条哈达,摆放在客桌上面。

招待宴席开始之时,按着礼仪规矩,将全羊摆放于客桌上面。之后,将由先触刀者朗诵祝词。紧接着,客人从羊头上伸手拿起微小一块奶食,自己品尝一口,并在羊额头上划开玉印或如意印形状的刀印,继而从羊背两侧各割开一小条肉献祭上苍,祭祀灶火。之后,自己再品尝微微一小口,并按礼节,让身边的长者微微品尝一小口,以示先享全羊。

客人施毕品尝全羊礼仪之后,由先触刀者拔出自己佩带的一把刀,分节卸开尾骨和右侧胫骨,与羊头一同放入一个大盘,摆放于供佛大柜上,以示供佛。然后,再从羊背两侧各切下一条肉,并将两者左右交换位置,放置于羊背上方,以称作“围圈羊背”(全羊席很重要的一个议程,蒙古语称之为“乌查—哈希呼”)。之后,按骨节卸开前肢、后肢,礼请宾客说道:“嗻,请大家分享全羊!”紧接着将全羊拿出去按骨节分节卸开,并煮熟煮透后,再将其分成大、小两扇肉,分别盛放于两个盘子里摆放在桌子上款待客人。大扇盘里放一支前肢、一支后肢、胸椎骨、羊背等;小扇盘里放胫骨、四条长肋、一支前肢、一支后肢及其他部位的肉骨等。按习惯,招待协理以上爵位的官员,应设大扇宴,招待协理以下的爵位官员则设小扇宴便可。除此之外,还有九白席、三白席。主要依据客人的数量多少,将全羊骨肉分成九份或三份上桌。

2.整羊宴

在苏尼特地区,摆设整羊宴主要有两种形式。

通常采用的一种摆放形式为摆放羊头、胸椎骨、一对前肢、羊背、一对后肢。具体摆放方法为:按着活羊肢体连接的前后左右顺序,依次前端为一对前肢,后端为一对后肢,在中间位置摆放胸椎骨,在其上面扣放羊背,最上面摆放羊头。在羊头前额上摆放一小块奶皮子或涂抹一块黄油(或白油),并在四肢骨节处放置一块奶皮。通常不摆放颌骨、胸骨、脏腑和杂碎。

另一种摆放形式为摆放胸骨、胫骨、胸椎骨、一对前肢、一对后肢、羊背、羊头。具体摆放方法是:按着活羊肢体连接的前后左右顺序,在最前端为一对前肢,位于两条前肢中间右侧为胸椎骨,左侧为胫骨,后端为一对后肢。在前后肢上方纵跨扣放羊背,最上端为羊头。羊头额部摆放一小块奶皮,或涂抹一块黄油(或白油),并在四肢骨节处放置一块奶皮。按其摆放骨肉的具体数量,习惯称作“九白宴”。

整羊的上桌摆放、动刀、礼仪、食用的风俗习惯与全羊宴如出一辙,没有任何区别。

3.祭祀敖包整羊

祭祀敖包整羊的具体摆放方法为:依据摆放整羊的习俗,将整羊摆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摆放在敖包标志物前头。具体摆放位置为:按着活羊肢体连接的前后左右顺序,依次前端为一对前肢,在中间位置摆放胸椎骨,后端为一对后肢。然后,在其上面扣放羊背,最上面摆放羊头。在羊头额部和四肢每个骨节处摆放或涂抹奶食品。整修一番之后,在羊体上搭放一条绸缎。之后,主持祭祀敖包活动的家庭的主人先触刀,割下第一份肉块(蒙古语称之为“德吉”),首先献祭敖包,而后分发给前来的众祭祀者,让大家共同品尝,并为大家逐个分发祭祀敖包的份额。与此同时,主持者留存一份“敖包福分份额”带回家中,给留守料理家务而未能赶来参加祭祀敖包活动的其他家庭成员,逐个分发祭祀敖包的福分。

4.招福仪式整羊

自古以来,苏尼特人一直传承和沿袭着在每年的秋季招福仪式上摆设整羊席,并将其视为至尊仪式的习俗。如果追溯其起源真可谓历史悠久。同样,苏尼特人将秋季招福整羊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与此同时,按照古老的习俗,用羊尾供奉佛像后,将胫骨、胸骨、肥肠放入招福桶里。供奉神佛的方式并非统一。一些家庭还沿用着另一种习俗,即他们用网油包裹羊尾后,在上面摆放或涂抹奶皮子、黄油,并插入点燃的熏香,以示供奉神佛。

主人动手先触刀,割下第一份肉,祭祀灶火,献祭上苍。而后,将整羊分节卸开,为大家逐个分发份额。与此同时,为念诵吉萨的喇嘛分发方形羊背和一定数量的其他肉食,为其他年长者分发肩胛骨和四条长肋等。分发福分,必须严格遵循规矩,使每人都能够分享到份额。

三天后,左邻右舍的人们前来聚会,分食供佛肉和招福肉。

5.供佛整羊

通常每逢新春佳节,苏尼特人都要举行以整羊供佛的仪式。供佛整羊需摆设羊尾、带厚肉的胫骨(需右侧胫骨)。同样,把整羊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在羊尾上涂抹黄油或白油,插入点燃的熏香。同时,也有搭放绸缎哈达的习俗。一些家庭的习俗略有不同。他们用羊尾、羊头供奉神佛。摆放供佛整羊的供佛方法是:把胫骨的羊拐朝向佛像,摆放于右侧;把羊尾按分节卸开的关节朝向佛像,摆放在左侧。大年初五,收起供佛整羊,由全体家庭成员和左邻右舍的人们共同享用,称作分食供佛肉。

6.供神灵整羊

供神灵整羊的摆放方法为:摆放一对前肢、一对后肢、胸椎骨、羊背和羊头。将这些肉骨按着活羊肢体连接的前后左右顺序,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按习俗,用网油蒙盖羊头,在上面摆放奶食品。供神灵整羊的触刀、品尝、分发仪式和规矩,与其他整羊宴的礼仪、习俗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7.除夕整羊

在苏尼特地区,依旧沿袭着除夕年夜饭桌上摆设整羊的习俗。从农历腊月三十开始,每家每户都忙于准备年夜饭。其中最为重要、最为首要的事项为煮熟除夕整羊,以备一桌年夜整羊席。除夕整羊的摆设方法是:摆设整套羊背、带颌骨羊头、胫骨、胸骨以及其他肉骨。同样,将除夕整羊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将胸骨朝上摆放或在上面依次叠放羊背、羊头。在羊头左右两侧放置两条胫骨。在羊头额部放置一块干奶皮或涂抹一块黄油或白油。之后,即将整羊端上桌以招待前来过除夕夜的宾客。除夕客人,首先要动手品尝羊头额部的奶食,并在整羊头部上轻轻划开一刀口,切开羊背两侧肉,献祭灶火。而后,才可以自己品尝。

举行除夕家庭宴的时候,首先要为年迈的老人或长辈大人分发方形羊背肉。之后,为女人分发剔去胸骨柄的胸骨和胸椎骨,并附其他肉食。为孩子分发羊心、羊腰子,并附其他肉食。

8.婚宴整羊

婚宴整羊,摆设全套羊肉,从羊头、小腿开始,有四肢、五脏、杂碎,应有尽有,不缺一件一块。婚宴整羊摆设方法:按着卧姿活羊的肢体连接的前后左右顺序,依次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并在羊头额部放置一块干奶皮或涂抹黄油或白油,在每个骨节处摆放奶皮,其摆设、触刀、品尝、分发的规矩和习俗,与其他整羊席的礼仪、习俗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触刀、品尝仪式举行完毕后,将暂时撤下整羊。继而,按习俗重新布置上桌摆设的时候,将颈骨和胫骨分发给新郎官。新郎官将胫骨卸开后,再卸下其羊拐,用刀将其贴骨肉刮食干净,并迅速用哈达包裹起来,随即揣入自己的前衣襟或直接插入靴筒里。新郎官卸开颈骨和羊拐仪式完毕后,赴宴的人们开始动刀食用整羊肉,继续进行婚庆仪式。

9.探望姑娘整羊

在苏尼特地区,有带着整羊礼物去探望自己出嫁的姑娘的习俗。在女儿出嫁的第三天,其娘家人赶赴女婿家,赠送整羊礼物,以表示探望。探望姑娘的整羊,摆设羊头、胸椎骨、羊背、前肢和后肢。探望姑娘整羊的摆设方法为:同样按卧姿活羊的肢体连接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上,并与其他礼物一并赠送给其出嫁的姑娘。

10.赐福整羊

赐福整羊,是指在春节期间,由成家立业,另立灶火的儿女携带着整羊礼物探望其父母亲、叔舅辈亲人。赐福整羊,会摆设羊头、胸椎骨、羊背、一对前肢和一对后肢,但不得摆放一对前肢的短肋骨。他们进到父母亲、叔舅辈亲人的蒙古包后,首先品尝新年茶。然后,将整羊按卧姿活羊的肢体连接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盛放于大木盘或大铜盘上,并在上边搭放哈达赠送给亲人。之后,按着古老的习惯,由接受整羊礼物的家庭主要成员先触刀割开整羊,从羊背两侧割开肉条,分发给大家,以示共同品尝整羊福分。

11.摆设羊背

摆设羊背宴,是仅次于整羊席的高档次招待礼仪。摆设羊背,通常沿用两种习惯,即大羊背席和四方形羊背席两种。

大羊背席,是指摆设羊头、胸椎骨、羊背、右侧胫骨。主要用来招待封了爵位的宾客、叔舅辈或自家亲戚。摆设方法为:在大盘的正中位置以羊背做底,紧靠左右两侧摆放胸椎骨和胫骨,以围圈羊背。在羊背上方放置羊头。按习惯,应卸开并刮食干净跟骨和羊拐的贴骨肉。之后,将羊拐向上抛,使其呈窄凹面朝上的直立姿势,这称之为立大马。

四方形羊背席,主要用来招待年迈的尊贵宾客和远道而来的亲戚或者诵经的喇嘛僧人等。所谓四方形羊背,是指卸开钝腰椎骨、浮肋、羊尾后,将羊背肉改刀整修,使其外表呈一个四方形状,以上桌招待客人的礼仪。其盘中摆设盛放的肉骨有改刀整修的四方形羊背、胸椎骨、胫骨和其他肉食。四方形羊背摆设方法和先触刀等形式,与摆设大羊背如出一辙。

12.肩胛骨和四条长肋

摆肩胛骨和四条长肋的习俗,主要用来招待尊贵宾客、叔舅辈亲戚。摆设肩胛骨和四条长肋席,是仅次于羊背席之后的又一种高档次招待礼仪。按习俗,每逢新春佳节或举行某种欢庆仪式的时候,将煮熟的肩胛骨和四条长肋摆放在老人、辈分大的人的席桌上,以表示对他们的敬重之意。摆设肩胛骨和四条长肋席,有一条肩胛骨,并摆放以两条为单位连体的长肋条两对,共有四条长肋。同时,还有附带肉的胸椎骨。摆设肩胛骨和四条长肋条的方法为:将肩胛骨关节盂朝向客人,肩峰朝上盛放于盘中,在其两侧各摆放一对连体的长肋骨条,共有四条长肋。在其下方摆放胸椎骨。四条长肋头和胸椎骨关节朝向客人。首先,客人割取微小一块肉,献祭上天或灶火。继而卸开肩胛软骨后开始动手食用。按习惯,禁忌任何人独食独占肩胛骨贴骨肉,而必须分发给大家一起分享。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就算是年届古稀的长者,也从来没有独吃独占肩胛骨贴骨肉的习惯。蒙古语有句俗语:“达拉肉,大家吃。”蒙古语“达拉”,即肩胛,达拉肉,指的就是肩胛骨贴骨肉的意思,并且已经成为全体蒙古人约定俗成的规矩。由客人刮净肩胛骨贴骨肉分发给大家分享后,须念诵一段吉利的话语或致一段肩胛骨祝词。

13.煺毛整畜

所谓“煺毛整畜”,是指把牛羊宰杀后,掏出内脏和杂碎,无须卸骨剔肉,将其整个烘烤烹制的美味佳肴。同样,属于与整羊相同档次的一种高档次礼仪。煺毛整畜又被分类为煺毛整牛和煺毛整羊两种。早先,苏尼特人每逢大型祭典、盛大招待仪式或经会庙会,都有摆设煺毛整畜宴的习惯。

(1)煺毛整牛:是指把牛开腔或刺项椎宰杀后,掏出内脏和杂碎,剥开其皮,烘烤烹制,是献祭各种祭典、招待仪式的美味佳肴。烹制煺毛整牛的方法为:将牛宰杀后,剥开其皮,掏出内脏和杂碎,向其胸腔和腹腔内加入适量的葱、沙葱和野葱、咸盐等佐料,缭缝腹腔肉的割口,从而封住整个腹腔,继而将其以活牛卧姿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泥土灶或砖灶,点燃柳条、油蒿等,烘烤烹制。

摆设煺毛整牛时,将牛体以活牛卧姿摆放于特制的专用大盘,由四至八人抬上摆放于招待客人的席桌上。在其头部两只犄角中间摆放一块四方形奶皮或黄油,后颈部搭放一条黄色或红色绸缎。先触刀的程序,即剪彩仪式为:由触刀人先拿起微小一块奶食,献祭上天和大地,随即自己品尝。之后,在其前额处割开玉印或如意印形状的刀印,紧接着割开第一刀,以示剪彩。继而,举行致祝词、祭典或诵经等仪式后,将煺毛整牛撤下客桌,把肉骨分节卸开,再重新上桌摆放,给参加仪式的人员和布施主分发份额,大家共同享用煺毛整羊。

(2)煺毛整羊:同样,宰一只羊,剪短羊毛,无需剥皮,而只掏出内脏和杂碎,以火燎的方法或用开水烫的方法弄掉皮上的短毛。之后,向其胸腔空和腹腔内、盆腔空,加入适量的葱、沙葱和野葱、咸盐等佐料,缭缝腹腔肉的割口,从而封住整个腹腔,继而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泥土灶或砖灶,烘烤烹制。之后,将煺毛整羊以活羊卧姿形状盛放于专用大盘,由俩人抬进来,放置在招待客人的席桌上面。

先触刀程序,即剪彩仪式:由触刀人先从前额部拿起微小一块奶食,献祭上天和大地,随即自己品尝,之后,在其前额处割开玉印或如意印形状的刀印,以示触刀仪式,或者说剪彩仪式完毕。继而,卸开羊尾,举行念诵祝词、祭奠祭祀等仪式。之后,将煺毛整羊从桌子上抬下来分节卸开之后,重新上桌摆设,为参加仪式的人们分发份额,大家共同享用煺毛整羊肉。

14.包皮烤山羊

包皮烤山羊,即以黑毛整山羊作为原料烹制而成的高档食品。首先,将山羊宰杀,无须剥皮,掏出内脏后,在其整皮内剔下肉块,卸开骨头。而后,把卸开的骨头取出来,而把剔下的肉原封不动地留在原皮筒里。然后,将卸开的山羊骨头放入山羊胸腔内的同时,再加入适量的葱、沙葱和野葱、咸盐等佐料,并装入烤红的圆形或椭圆形有光泽的河卵石块(拳头大小),再封住割开的腹腔口,摆放于用牛粪火烤红的若干片石头块上,反复翻动烹制烤熟。也有吊挂在一堆火上,反复翻动烹制的方法。

烤熟后,首先打开其胸腔,掏出肉骨和烤红的石头块。之后,卸开包皮烤山羊肉,分成若干份,盛放在大盘里。毋庸置疑,被高温烘烤的包皮烤山羊胸腔内会积满大量的美味汤汁。因此,人们首先要品尝或饮用包皮烤山羊汤。之后,将拿起放进羊胸腔内的石块,热灸自己的手指和掌心。据说,用这些石块热灸自己的手指和掌心,有明显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疏通血管和舒筋活血的效果。毫无疑问,包皮烤山羊是属招待尊贵客人的一种高档次的美味佳肴。

15.炙肉

在苏尼特地区,以黄羊当作原料,烹制炙肉食用的现象位居多数。狩猎人员在野外聚集在一起,分享猎物肉的时候,或者需要在野外就餐的时候,他们多以黄羊肉烹制炙肉食用。炙肉的具体做法为:首先剥开所捕杀的黄羊的皮,掏出其内脏,分节卸开其骨头。然后,清洗瘤胃,并翻出内壁,随即将肉骨放入瘤胃腔内,再装入烤红的圆形或椭圆形石块,并加入适量的葱、沙葱和野葱、咸盐等佐料,最后封住其瘤胃口,摆放在若干个烤红的石块上,反复翻动烹制。同样,人们首先要喝炙肉汤,再用其胸腔内的石块热灸自己的手指和掌心。据说,用这些石块热灸自己的手指和掌心,会有明显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疏通血管和舒展筋腱的效果。

(二)分发、食用红食的习俗

苏尼特人分发、食用红食时非常讲究,他们向来忌讳人们随意动手、挑选盘中的肉骨。须由主人或者老者先动手逐人分发份额后,才可以食用自己的份额。如果家中有客人,一定要从客人开始分发份额。如果没有客人在,将从老人、父母亲开始,直至子弟,逐一分发份额。但绝对不是随心所欲,以个人意愿来分发,而有着较为严格的规矩和习俗。老人、父母,直至子弟,均有应该领取的份额,须严格按这规矩分发给人们应该得到的那一份份额。

1.头

苏尼特人视牲畜头骨为上等肉食。人们携带红食类礼物探望德高望重的人家和长辈、老人时,必须要附带头骨。他们非常忌讳赠送无头牲畜肉。在苏尼特地区食用头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火燎,另一种是剥皮煮食。与此同时,还有带颌骨头和不带颌骨头之分。所谓带颌骨头,是指没有剖开其颌骨,并没有割下舌头的头骨。带颌骨头,相比不带颌骨头更贵重高档,更讲究些。人们通常将火燎的头骨与小腿、胸骨、尾尖同煮一锅食用。头骨为大人的份额。

食用头骨,首先从其前割取一块小三角形肉,宣布称“献祭我的火神”,并放入灶火中。之后,自己品尝一口后,将要割下其耳朵和嘴角肉,分发给晚辈和小孩食用。

分发者自己不食用颚肉,也不会把颚肉分发给男孩,因为有句俗语:“颚肉属女孩儿家。”扒开颚肉须谨慎,不得将其撕破拽烂。将其扒开后,通过在场的最巧手的缝纫者的手转递于女孩子们的手上。毫无疑问,此举蕴含着传授技艺的深层含义。转递颚肉的人让在场的女孩儿手掌心朝上打开,用颚肉抽打三下,并说:“掌握巧艺,扎针刺绣。”然后把颚肉交予女孩子手中。同时,致一段祝词以示关爱并予以重托:“要传承先人的技艺吧,要拥有一双巧手天地吧,要练成一名女红名人吧,要赢得众人交口称赞吧!”

牲畜眼球,大人自己食用。人们视眼球为预知感官,所以须低着脑袋食用。但他们只会食用眼球的外层脂油膜,而忌讳捅开眼结膜。俗话称:“捅开眼结膜,将致双目失明。”又称:“吃了眼结膜内白眼球,将致近视眼。”所以,人们忌讳食用牲畜的白眼球。人们食用眼球外层的肉和肥油后,一边说着“但愿马群里的马个个成为快马”,一边将剩下的圆形膜从蒙古包套脑(天窗)西侧格子扔出蒙古包外。与此同时,也有如是祈祷,即有一边嘴中念念有词:“世间一双明镜,神速的双重祝愿!呼瑞!呼瑞!”一边将圆形膜抛出蒙古包外的习俗。人们认为,如果向外扔的眼球不遇任何阻碍,从蒙古包套脑顺势被抛了出去,将预示着马会变成快马,并为之感到欣慰。

苏尼特人忌食用牲畜后颈筋腱。他们认为,如果食用后颈筋腱,将会染上小偷小摸的恶习。因而,只能用来喂狗。

人们食用头骨肉后,最后将砸开颅骨缝,食用其脑髓。俗话称:“小孩吃脑髓将致愚笨。”所以,只好归大人们食用。同时,还要砸开食用鼻甲软骨,但认为,“食用鼻甲软骨,将致马鼻子频繁打响”,所以,也不让小孩子们食用鼻甲软骨。

不得把抠出眼睛的头骨存放在家里过夜。如果执意要留存过夜,须在其眼窝内塞入碎肉和肥油。因为他们相信:抠出眼睛的头骨,将致牲畜死魂留恋不去或会变成鬼魅盘踞的窝点。某些人家,也有一种习惯,就是将抠出眼睛的头骨在火苗上频频转动,试图驱逐其死魂,并念诵玛尼经,为其指明来世归途。

带颌骨头骨,是搏克手食用的份额。苏尼特人认为,食用颌骨头骨,并饮用其汤,对人们发展肌肉,储备力量,将会产生显著的效果。

2.颌骨

食用颌骨,无须剥开其皮,而有着燎毛后煮食的习惯。把它与头骨和小腿同煮一锅,专门为小孩食用。在苏尼特地区,一些人家把颌骨视为妇女儿童食用的份额。因此,任何人不得将其拿到蒙古包火灶以北的座位上去。

人们将冬储肉食装瘤胃或装整块皮的时候,一定不会把颌骨带入包装。拾掇完冬储肉食后,首先煮食颌骨,而不会把它长时间存放。有一则民间谚语称:“颌骨费肉,固执拆友。”

3.舌

舌归大人食用。舌肉,亦称口条。这里有一句“小孩吃口条,致其口吃”的古语,所以,不让小孩吃舌肉。食用舌肉时,必须遵循将舌尖割下,放入灶火的习惯。在苏尼特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执意要吃舌尖,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口舌之非。因此,人们非常忌讳食用舌尖肉。与此同时,全家人会把舌肉给家里的伶牙俐齿者吃。那位在食用舌肉之前,会致一段祝词:“彼此交流的时候,巧妙斡旋的舌头;婚庆盛宴席间,能说会道的舌头。”

4.胫骨

胫骨通常为小孩食用。在食用手把肉时,将其分给小孩食用。在结婚典礼上,将胫骨交给新郎官,要求他用手拧开胫骨关节。

5.寰椎

寰椎为黑人的份额。搞冬储肉食时,将寰椎煮熟后,给宰牛的黑人食用或将生寰椎用哈达包裹,赠送给黑人,让他带回家去。按习俗,宰牛的黑人刮食寰椎肉后,在椎空内塞入肥油,洒上一点酒。致一段寰椎祝词,以献祭主人家的灶火。(www.xing528.com)

6.胸椎骨

胸椎骨为肉食中的上等品。与肩胛骨一同,档次仅次于羊背。胸椎骨为年迈老人或叔舅辈的份额。按习俗,要煮熟摆放好胸椎骨让他们食用。与此同时,有的将其与四条长肋一同摆放的习俗。

7.腰椎骨

腰椎骨,通常归属大人食用。煮熟手把肉后,将其分发给大人们食用。

8.尾尖

尾尖为佛爷的份额。供佛人家,首先将用尾尖祭祀佛像之后,称其为佛的恩赐,并给大家分发以共同食用。与此同时,有一句俗话:“如果小孩吃尾尖,致马频频摇尾习性。”因而,不让小孩吃尾尖肉。

牛尾,可以当作占卜色子,以算卦看相。急于娶儿媳妇的家庭,将牛尾分节卸开,逐一刮食干净后,以其看好的姑娘的名字命名每个关节,并用肥油包裹起来扔给狗。如果狗用嘴叼起来写有哪位姑娘名字的骨节,那么可以直接预判那位姑娘将迟早会成为他家的儿媳妇。同样,也可以用牛、羊的尾骨占卜未出嫁的姑娘的命运。如果家里的狗捡食写有姑娘名字的骨节,那么可以预测这个姑娘将要第一个嫁到公婆家去。

9.肩胛骨

肩胛骨被誉为珍品中的贵品,当属年迈老人的份额。人们通常习惯于把肩胛骨和四条长肋煮熟后,摆放于招待远方来的客人或叔舅辈等尊贵客人的席桌,以表示敬重和热情款待之意。摆设方法:使其肩胛骨朝上,肩胛骨关节盂朝向客人。客人将肩甲软骨割开后,为大家分发肩胛骨贴骨肉,以共同食用。他们传承“肩胛骨肉大家分食”的古老习俗,一边说着“七十个人分食肩胛骨肉”“纵使年过七十高龄,也不能独吃独占肩胛骨肉”的话,一边把肩胛骨贴骨肉分发给大家吃。肩甲软骨为孩子们食用的份额。

吃肩胛骨肉,还有一些说道。首先忌讳撕啃肩胛骨肉。还有,切忌外甥在舅舅身边手抓肩胛骨吃。有个说法,即如果外甥在舅舅身边手抓肩胛骨或撕啃肩胛骨肉吃,舅舅家将会遭殃。同样,舅舅也忌讳为外甥煮食肩胛骨肉。在日常生活中,煮食肩胛骨,应该由家里的长者先动刀,为大家分发肩胛骨贴骨肉食用。人们将肩胛骨肉刮食干净后,可以当场用肩胛骨看相或火烧占卜。肩胛骨被誉为“算命白色子”,故而人们加倍珍惜。不允许将肩胛骨随意乱扔乱放。食用肩胛骨肉时,必须刮食干净,然后,用哈达把它包裹起来,放在一个高处或插入蒙古包乌尼杆(椽子)背后存放。如果不想用来占卜,须放入炉灶烧毁或用刀捅穿肩胛骨下窝,继而向下割开肩胛骨内侧缘。据说,这样处理的肩胛骨,将会丧失占卜看相的灵性。除此之外,这样将以火烧方法占卜的肩胛骨关节盂,从蒙古包套脑扔到外边,以进一步占卜。在他们看来,如果肩胛骨关节盂朝向蒙古包方向落地,将预示着外出的家人即将返回或预示着将迅速找到日前走失的牲畜。也有个习惯,有的牧人将肩胛骨吊挂在牲畜的脖颈上,以防牲畜走失或牲畜被狼掏。

10.肱骨

肱骨肉当属大人的份额。按习惯,从来不为客人分发肱骨肉。春节也不煮食肱骨肉。总之,不为外人分发肱骨肉。有一句谚语形容为:“肱骨终究是内部分,外人毕竟是外人。”

11.桡骨

桡骨肉为归属小孩食用的份额。通常把桡骨肉分发给小孩食用。但是,远途运输和转场游牧时,人们称其为“男人的伴当”,并携行一路,以相伴相随。人们通常将桡骨视为充满吉祥、储蓄威力的象征,并奉为至尊。还有一种习俗是:在桡骨头上涂抹锅底黑灰,从尺骨突缠绕一根线,将其吊挂在蒙古包西南哈纳顶端,并称其为弓箭。其形状看上去的确非常像佩带弓箭的人。除此之外,还把桡骨刮食干净后,在其骨头上吊挂九个环圈,并称其为度母钥匙。如妇女分娩时出现难产现象,将其交予产妇手中,让她亲自解开环圈,以试图达到顺产的目的。苏尼特人坚决忌讳折断桡骨或随地乱扔乱放的现象。桡骨,可以当作占卜色子。人们将桡骨刮食干净,拟定占卜事项之后,放入灶火,进行焚烧,直至其颜色发青后,从火中拿出来,依据其在高温中发生的裂纹进行占卜预测。

桡骨刮食干净后,应该分节卸开其不动关节,并称不动关节为苦难关节。因此,他们认为,卸开其不动关节,将会甩掉一切苦难和痛苦。与此同时,须卸开其腕骨。卸开腕骨,称之为为其指明来世归途。据说,绵羊被宰的时候将会祈求:“宰杀时凶狠倒无所谓,请求你卸开腕骨。”

12.胯骨

胯骨属年长者或大人的份额。按习俗,招待客人时,将胯骨分发给老年妇女或德高望重的女性。没有剔去厚肉的胯骨,被人们奉为至上的珍品佳肴。

膝下无子的人,切忌掏吃胯骨闭孔肉。同时,也忌讳把胯骨留存家中过夜。他们疑为,胯骨闭孔内会盘踞妖怪、鬼魅。如果执意要留存一夜,须在胯骨闭孔内塞入异物或砸开其闭孔眶,才可存放之。

13.股骨

股骨为大人的份额。人们煮食股骨时,通常分发给大人食用。人们手抓其髌骨一头肯吃后,将其分截下来,并刮食干净。同时,将预祝“刮净髌骨,得子享福”。苏尼特人通常砸断股骨食用其骨髓的同时,也会通过视其骨髓的含量多少来判断牲畜的膘情。

14.胫骨

人们将胫骨奉为至上的肉食,并用来供佛,以敬称其为佛的份额。在平常生活中,通常将其分发给妇女和小孩。人们食用胫骨的同时,分解卸下踝骨(俗称“拐骨”,蒙古语称之为“沙嘎”)和跟骨,并刮食得一干二净。苏尼特牧人中流行一种说法,即“刮净踝骨,致马力强劲”或“刮净跟骨,致驼羔灵性”。在传统习惯中,来客将其刮食干净后,手摇踝骨向下扬抛,使其窄凸面呈朝上直立姿势,并称之为立马。原先在苏尼特地区食用胫骨,还有一种传统习俗,就是他们将胫骨煮熟后,分发给刚刚分娩的妇女,让她饮用熬煮过胫骨的肉汤,并让她手抓刚刚出锅的又热又烫的胫骨。

15.肋条

在肋条中四条长肋骨当属尊贵客人或大人食用的份额。苏尼特人通常将其用来招待尊贵客人、长辈以及舅舅、姨姨辈的人。

除了四条长肋骨和短肋外,其余八条肋骨为少年儿童食用的份额。如家中有多个孩子,将肋骨逐一分节卸开,人手分发一条肋骨。如果母亲健在,孩子将不得食用短肋骨。有一句俗语称:“小孩吃短肋,将沦落成孤儿。”在苏尼特有些地区风俗中有一种说法,叫作“吃短肋肉,缩短寿命”。因此,少年儿童和年轻人禁忌食用短肋肉。顾名思义,凡大人、年迈老人可以食用短肋肉。但在传统习俗中,还有一个说道:不得将短肋贴骨肉刮光啃净,更不得撕啃短肋肉。与此同时,还有一种说法:扒食短肋内贴骨肉,将致癌症。再有一种说法:折断短肋骨将招致自己骨头断裂,等等。因此,在苏尼特地区人们坚决忌讳掰断肋骨的做法。

16.胸骨

胸骨归属妇女的份额。按习惯,应为将要出嫁的姑娘、回娘家的姑娘或刚过门的儿媳煮熟分发胸骨肉,并让她们食用。与此同时,也有为尊贵的妇女煮熟摆放胸骨的习俗。煮熟摆放胸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带腹腔肉的胸骨,另一种是不带腹腔肉的胸骨。带腹腔肉的胸骨,蒙古语称之为“高道素乌其乌”。上桌摆放胸骨,须将其凹窝方朝上放,将胸骨柄朝向客人方向。与此同时,在胸骨凹窝内放入心、肥肠、肝等,摆放于席桌正中位置。同样,分发、递交给他人手里的时候,也须放入以上食物。此举缘由,来自蒙古族忌讳向他人递给空盘的习惯。按习惯,食用胸骨肉,须横向割开肉。

苏尼特地区祭祀炉灶火的习俗中,须使用带腹腔肉的胸骨。他们用驼绒线或绸缎丝线缠绕胸骨,并在胸骨凹窝内放入绸缎布头、茶叶、红枣、黄油、糖果、糕点等,并点酹酒一滴后,放入灶火,以献祭火神。同时,要举行致祭火祝词和召唤福运仪式。按习俗,每逢农历腊月三十那天,煮熟带腹腔肉的胸骨。之后,在胸骨凹窝内放入心、肥肠、肝等肉食,分发给儿媳或自家的姑娘们食用。

17.心

心是大家共同品尝的大份额。食用前,必须割下心尖供佛。之后,才可分发食用。在苏尼特有些地区,人们不食用心底部肉,而将其用于献祭火神。也有将心单独煮熟后,饮用煮心汤的习俗。饮用煮心汤对于调理心虚、补充体力将会产生非常明显的食疗效果。在蒙药药引子中,常有以煮心汤送服某些药物的例子。

18.心包

心包归儿童食用。填塞心包后煮熟,分发给扶羊小孩食用。

19.肺

肺同样为大家共同品尝的大份额。直接煮食或许没有肥瘦相间、香味扑鼻、齿颊留香的美味鲜汁,口感无法与其他部位肉食相提并论。然而,人们总称:“大象为兽类之首,肺子为肉类之首。”还有一种说法:“与其等候没有煮的鲜肉而嘴馋难耐,倒不如先吃掉煮熟的肺子。”近似于“远水不解近渴”之意。管他什么肺子不肺子,先吃为快。禁忌小孩子食用肺尾状叶(肺小叶),因有俗语说:“小孩吃肺尾状叶,将沦落成孤儿。”

20.肝

肝同样为大家共同品尝的大份额。通常将其烤食的人占多数。烤食的方法为:把肝用网油包裹起来,用牛粪火烘烤而食用。如果需要分发给在场的每个人,那么就得割开若干份。水煮肝,须掌握好火候,防止火候过劲。如果把握不好火候,沸开过久,将致肝抽缩一团,又干又硬。应该烤成夹生肝,略带一些血丝,即可以食用。这样食用,吃到嘴里既绵软可口,又鲜嫩多汁。食用肝,首先将其边缘薄片割下后,摆放于供佛桌前。人们不吃肝尾状叶,而用其喂狗或喂猫。人们还疑称:“小孩吃肝尾状叶,将沦落为孤儿。”意思就是坚决不让小孩食用肝尾状叶。另一种食用方法为:将肝切成长条,用网油裹包之后,再用空肠裹缠,制作卷肉食用,亦称肝卷肉。按习俗,在孟夏季节,宰食第一只羊的时候,如年迈老人食用生羊肝,将会调理自身火气。他们忌撕扯食用肝。

21.腰子

腰子归属老人和小孩食用。按习惯,给老人食用的腰子须带脂油,而给小孩食用的腰子不必带油脂。难怪人们经常讲:“应让其吮吸尾油,再使其吞食腰子。”这就是多数人家将腰子分发给年幼者食用的道理所在。同时,人们也会专门为年迈的老人熬制腰子汤喝。据说,蒸熟的腰子,对尿道疾病有明显的疗效。与此同时,腰子汤也可以在蒙药里当作药引子使用。

22.里脊肉

里脊肉主要用来熬制里脊肉汤饮用。同时,也有煮食的习惯。煮熟的里脊肉归大人食用。据说“食用里脊肉,将致心火重生”,因而,小孩不得食用。给左邻右舍的人们送一些肉食的时候,一定会附带些里脊肉。

23.瓣胃

通常瓣胃归属小孩食用。把瓣胃清洗干净之后,可以直接煮熟食用,也可以塞入碎肉、肥油,穿扦封口,煮熟食用。也有烤熟后分食的习惯。在苏尼特某些地区有“食用瓣胃,将致人自由散漫、懒散”的说法。因此,有着不让小孩食用瓣胃的习俗。

24.瘤胃

瘤胃是大家共同品尝的大份。通常人们将瘤胃清洗干净后,直接煮熟,以共同享用。但按照习惯,大人分食带括约肌的瘤胃片,而小孩则食用薄瘤胃片。俗话称小孩的份额为“薄片的瘤胃,盘蜷的盘肠”。食用瘤胃,需连同括约肌一起横刀割开。如搞冬储肉食,遇有密长的瘤胃绒毛,将被视为来年冬季普降大雪;如遇有稀疏而细短的瘤胃绒毛,将被视为此冬无雪荒寒。瘤胃的用途不只如此,还可刮净其绒毛,用嘴充气抻开,封住瘤胃口,晾晒干透后,往里面装黄油、白油储藏。人们在搞冬储肉食时,可以将整只羊肉装入瘤胃腔内,以储存新鲜肉。

25.红肠

在苏尼特地区,有些人家有将红肠内壁外翻,直接煮食或塞肉煮食的习俗。但有些地方的人认为“食用红肠,易得痤疮”,因此,从来不食用,并且有直接扔掉的习惯。

26.气管

按着古老的风俗习惯,必须将气管与喉头和舌连体煮熟。人们按节割开气管后,分给少年儿童食用。同时,称其为“增畜发福”的象征。但是,他们从来没有食用喉头的习惯。

27.血肠

所谓“血肠”,是指往大肠腔内灌注血而加工出来的一种食品。灌血肠,主要加入面粉(最好是荞面)、网油(或略干的肥油)、沙葱、野韭菜、咸盐等佐料进行调味。大肠需要大家共同品尝。食用血肠,须与其网膜连体食用,按盘蜷形状割开,逐一分发而食用。人们非常忌讳扒开网膜食用。除此之外,还有烘烤而食的习惯。细肠无须灌血,可以直接煮食或用于制作肉卷。宰食羊的人家,向左邻右舍的人分发做汤肉(即煮食的肉)的时候,通常不会忘记带一份血肠。

28.盲肠

在苏尼特传统习俗中,盲肠主要用来熬制盲肠汤。熬制盲肠汤的方法为:将羊里脊肉切成碎块,装入盲肠内,再加入水和盐,并将其蒸熟后,才可喝汤吃馅。人喝盲肠汤,对于调理虚火、补充体力,将会产生明显效果。因此,人们有句口头禅:“饮用盲肠汤,胜过吃庸医开的药方。”在苏尼特地区依旧传承着为体弱病号或年迈长者蒸盲肠汤饮用的习俗。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盲肠腔内灌注调味血而煮食,也可以将其当作装黄油、白油的容器使用。

29.皱胃

皱胃内一般都灌注灌血肠剩余的调味血煮熟食用。食用皱胃,肉香味美、鲜嫩异常,所以,有人编了一句顺口溜:“下夜守羊时但愿有人做伴,美餐皱胃时但愿无人分食。”但是,皱胃毕竟是大家共同品尝的大份。先割取一薄片幽门瓣,摆放于佛像前或放入炉灶,以示献祭火神。之后,从幽门瓣开始割刀分发。小孩禁忌食用幽门瓣,尤其是坚决禁忌女孩子食用。有人称:“女孩子吃了幽门瓣,迟迟嫁不出去。”话意十分明了,就是说,女孩子吃了幽门瓣,将妨碍其找婆家嫁人的人生大事。反而大人们则称“守候家乡土,分食幽门瓣”,并引以为自豪。因此,他们将往往会一边美餐幽门瓣,一边谈笑风生。分食幽门瓣之后,开始食用灌注血的皱胃。可以说,皱胃属于小孩食用的份额。

人们食用皱胃口,也有传统习俗。用木扦交叉编穿封口的时候,在穿扦上有意识地留有一段包口肥油,用来献祭灶火。灌血皱胃,也可以烘烤而食用。人称:“吃皱胃口,会致多嘴闲语。”因此,不让小孩食用。宰食羊的人家,向左邻右舍分送熟肉时,会带给一节幽门瓣。

30.脾

脾的主要食用方法为:填塞碎肉,加入葱、沙葱、咸盐等佐料后,煮熟食用。脾属于大人食用的份额。大人称:“小孩吃脾,会使皮肤变成脾一样铁青色。”因此,从来不会分发给孩子们吃。填塞脾肉方法为:首先在脾脏厚端上方割开一个小口子,轻轻插入食指,撕破其内肉,掏开填肉空间。之后,塞入已经切好的肉块和各种蔬菜、佐料,并用细木扦交叉编穿封口。

31.膀胱

膀胱通常被填塞肉后食用,并且为小孩食用的份额。宰绵羊、山羊后,将膀胱交到小孩手中,让他们清洗干净,插入手指抻开后,填塞精肉,再加入多根葱、沙葱,咸盐等佐料,以便煮食。填塞肉的膀胱香飘满堂,浓郁扑鼻,堪称美味佳肴,味道胜似肉包子。

人们将牛膀胱清洗,充气抻开,封口晒干后,可以用来装黄油或白油存放。装入牛、羊膀胱的黄油、白油不易变色变味,并便于外出携带,适宜长途运输等诸多差事。其主要用途为,可以把捣碎的肉干装进去远途携行。据说,将一头牛的肉晒成肉干捣碎成肉末后,可全部装进膀胱腔内。同样,羊的膀胱腔内也可以装进一个羊的全部肉干肉末。因此,人们形容说:“鲜肉皆在瘤胃内,干肉皆在膀胱内。”据记载,过去膀胱也是绿林好汉们走南闯北时用来装酸奶携行的一件器皿。

32.肥肠

肥肠经过清洗之后,填入天棚肉条、网胃条、翻洗的小肥肠而煮食,通常被称作煮肥肠,吃肥肠。制作方法为:主要把肥肠的细头向肥肠腔内推入,并与细肥肠和网胃条、天棚肉细条一同填塞直至其大头,翻出肥肠内壁即可。在苏尼特地区,直接煮熟的肥肠蒙古语称其为“豪斯”。食用细肥肠、肥肠时,必须从细头开始割切,并将其细头放入灶炉献祭火神后,大家才可以分发食用。

通常往牛肥肠腔内填塞细条天棚肉和颈骨肉。人们将牛肥肠吊挂晒干后,以备春季食用。为此,有一句民间顺口溜说道:“春日长天即来到,煮熟美餐长肥肠。”因而,宰牛、宰羊的黑人,应该尽可能地截留够长的肥肠,晒干或熏制的牛、羊肥肠鲜嫩异常,肉味肥美。按习惯,将肥肠、小肥肠与其他内脏同煮一锅,以大家共同分食。给左邻右舍的份额中须带一些肥肠、小肥肠。苏尼特地区有些家庭,也有用肥肠、小肥肠祭祀灶火的习俗。

33.蹄

人们通常有将宰杀的牲畜的蹄掌拔掉后火燎煮食的习俗。蹄专门为小孩食用。在一般情况下,将小腿和火燎的头骨、颌骨同煮一锅食用。民间俗语称:“连头带蹄子合起来,才能煮满一锅。”形容无论什么身份地位,只要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有不可战胜的力量。

34.贴皮肉

贴皮肉,是指紧贴牛、羊皮内侧的皮膜性薄肉。刮去贴皮肉,被人们称为“刮贴皮肉”。刮牛皮贴肉,被称作“刮牛贴皮肉”。人们通常把贴皮肉刮下来,把它烤熟分发给小孩食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