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毡绣种类及特点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毡绣种类及特点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色绣花毡门考虑其结实耐用,中间部位绣上竹子纹和万寿纹,也有的人家绣的是四雄纹样和团花纹。长方形绣花毡是铺在毡绣垫圈上边的。毡绣鞍屉,也分单白色毡绣鞍屉和镶边毡绣鞍屉两种。连接两侧毡绣鞍屉的四方毡片,蒙古语称之为“达拉巴嘎”。接羔袋上绣图案,有的直接在单色毡袋上绣,有的考虑使其更加结实耐用,用布料吊面后在外面绣上图案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毡绣种类及特点

1.绣花毡门

用纳缝的毡子做的门叫作绣花毡门。绣花毡门,一般用双层毡子缝制。绣花毡门,还要分单色毡门和镶边毡门两种。单色绣花毡门,不用镶边,只是用毛绳压条加固便可。镶边毡门,要用红布或蓝布来镶边加固。在毡门中心部位放上方块布,在其上面纳缝吉祥纹样或普斯贺纹样,看上去更漂亮。如果在绣花毡门的上端,即与蒙古包门楣(蒙古语叫作“道陶高”)连接部位,再加上一块儿细长条垂饰,那就更显得有气派了。单色绣花毡门考虑其结实耐用,中间部位绣上竹子纹和万寿纹,也有的人家绣的是四雄纹样和团花纹。因为门帘长年累月风吹日晒雨淋,做绣花毡门一定要选用上等好的毡子,甚至有的在里层衬上一层大布做里子,使其变得更加结实。

2.毡绣垫圈

蒙古包里最下边一层垫圈,蒙古语叫作“泰罗拉嘎”,因为它是沿着蒙古包的哈纳角围绕一圈,因此得名。蒙古包垫圈,由四块或六块三角形的毡子对接而成,靠近哈纳的边都是弧形的,靠近火撑子框的边是直线的。靠近哈纳的弧形部位,蒙古语叫“浩来布其”,意为领子。垫圈上边还要铺一层毡子,所以垫圈一般是用单色毡子来纳缝。四块或六块三角形的毡子分别纳缝和压条。垫圈中心部位或纳缝万寿纹样,或纳缝竹子纹样,边缘多纳缝回纹。有的地方把垫圈用各种颜色的布料来镶边铺在没有纳缝的垫圈上面。用红布条或蓝布条镶边的垫圈,中心部位绣万寿纹样,正中央用与镶边的布料同样颜色的布料做底子纳缝起来,这样的垫圈看上去非常华丽。

3.长方形绣花毡

绣花毡,蒙古语叫“席日德格”。长方形绣花毡,蒙古语叫作“苏门席日德格”。 长方形绣花毡,一般都用蓝布或红布镶边,中心部位绣万寿纹样,正中央绣团花图案,也用红布或蓝布做底子纳缝起来。长方形绣花毡的四个角都要纳缝盘肠纹。长方形绣花毡要以与中心部位纳缝的团花图案的布料同样颜色的布料来镶边,上边绣回纹图案,根据其宽窄,可绣双回纹或单回纹,最后用驼毛绳来压条。长方形绣花毡是铺在毡绣垫圈上边的。蒙古包整个铺下来,需要七块儿长方形绣花毡,两个角上铺两块儿三角形绣花毡。蒙古包正北方一长两短呈“品”字形铺三块儿绣花毡,西边东面一长一短各铺两块儿绣花毡,西北角和东北角各铺一块儿三角形绣花毡。能够铺上这种七块儿绣花毡的人家,算是很讲究的富裕户了。

4.毡绣围圈

毡绣围圈,蒙古语叫“哈牙巴奇”,是沿着蒙古包哈纳底座里外垫的围圈。围圈分里围圈、外围圈两种。里围圈一般都要镶边。里围圈分三节,每一节长度约一庹,宽两拃加一小拃。里围圈的中心部位绣万字纹、长寿纹、普斯贺和兰扎字纹。有的在绣的时候用布来做底衬。里围圈用布来镶边,每个角绣上吉祥纹样。根据里围圈边缘的宽窄,布做底衬绣上七道回纹,最后用扁形驼毛绳压条。在里围圈上端边沿上缝上几道细布带子,以便把里围圈拴在哈纳上加以固定。里围圈的边缘和中心部位常常用棕红色和蓝色布来镶边和装饰,较之单色毡绣不但显得好看,也使蒙古包里充满温馨。

外围圈就用单色毡子,不加修饰。外围圈分两节,每一节两庹,宽两拃。外围圈是防止透风的,只有冬春两季使用,秋夏两季一般不使用。外围圈主要考虑其结实耐用,一般用双层毡子来纳缝。中心部位主要绣竹子纹和长寿纹,边缘绣三至七道回纹,最后用双股扁形驼毛绳压条。

5.毡绣驼鞍屉

鞍屉或鞍韂,是防止马镫磨伤马肚子或驼镫磨伤驼肚子的皮鞍片或毡片。

骑马要鞴马鞍子,马鞍下边有鞍韂,是为了防止马镫磨伤马肚子的。我们现在要说的驼鞍屉方褥垫,也叫衬垫毡片,蒙古语叫“套呼西”,其作用和马鞍鞍韂是一样的。

驼鞍,由置于驼峰中间往两边耷拉的方褥垫、鞍定钉、毡垫、襻胸、平衡绳索、驼镫、肚带等组成。方褥垫是放在驼鞍最上边的一层长方形毡子,它的作用与马鞍鞍垫和马褥子相同。方褥垫顶上定钉,以此来把方褥垫和鞍屉连接起来。鞍屉的作用和马鞍鞍韂的作用是一样的。平衡绳索,蒙古语叫“腾努尔格”,是两头有铁环的扁形熟皮绳,把它横放在方褥垫下边,与鞍屉毡子缝住固定。平衡绳索的两头铁环上拴上镫带和肚带。马鞍有扯肚和肚带,而驼鞍只用一个肚带。驼鞍前边套在骆驼前峰的绳子叫作襻胸,它的作用就是固定住驼鞍,防止驼鞍向后滑动。

蒙古人很讲究对役畜的用具进行装饰,驼鞍鞍屉毡片上也要绣上各种纹样。毡绣鞍屉,也分单白色毡绣鞍屉和镶边毡绣鞍屉两种。鞍屉根据其裁剪的形状,分四方形鞍屉和瓶子形状鞍屉。所谓瓶子形状鞍屉,就是鞍屉的下端为椭圆形,上端稍微变窄。连接两侧毡绣鞍屉的四方毡片,蒙古语称之为“达拉巴嘎”。鞍屉要用棕红色布和蓝布镶边,用正反方向捻成的扁形驼毛绳来压双条。方褥垫中心部位绣普斯贺,两侧绣环纹图案,最后镶边,绣上回纹。鞍屉毡子的中心部位绣竹子纹,正中央绣福字纹,然后镶边绣回纹压双条。单白色鞍屉上的绣纹,和镶边鞍屉上的纹样是一样的。

6.毡绣挽具

骆驼车上的挽具,蒙古语叫“阿拉呼西”,是骆驼驾上车之后,套住前峰从两边下拉下来的三角形毡块儿,两头儿分别在车辕上系活口拉车用的。“阿拉呼西”展开斜四角形,中缝是开缝的,折起来变成三角形。中缝开缝的两个三角毡子套住骆驼的前峰。

毡绣挽具或单白色,或镶边。挽具中心部位绣上颚纹,边缘绣回纹,最后用正反方向捻成的扁形驼毛绳来压双条。镶边一般用蓝色或红色布。(www.xing528.com)

7.毡绣坐垫

毡绣坐垫,蒙古语叫“敖鲁布嘎”,是指正方形的小块儿毡子坐垫(席日德格,苏门席日德格的一半)。毡子坐垫,一般用两层或三层毡子来缝制,大都镶边,进行装饰,使之变得非常好看。过去,这种毡子坐垫都是预备给喇嘛呼毕勒罕、长官、年长者和尊贵的客人就座的,所以,讲究做工精细,外观好看。坐垫中心部位绣普斯贺或吉祥纹,边缘绣上回纹,再用绕针把边缘绣出来。最后用捻得紧紧的双方向绳码边。

8.毡绣袋子、口袋

(1)接羔袋:毡子缝制的用于接羔季节装绵羊羔、山羊羔的袋子,两侧有背带。接羔袋宽两尺,高一尺半,可以容纳五六只新出生的羔羊。春季产羔季节,牧羊人必须备有接羔袋,或自己挎在肩上,或挂在骆驼的前峰上。在野外放羊的时候,母羊产了羔舔干之后,就把羔羊装进接羔袋里,以防挨冻。

接羔袋上绣上图案,一是好看,二是变得结实耐用。接羔袋上绣图案,有的直接在单色毡袋上绣,有的考虑使其更加结实耐用,用布料吊面后在外面绣上图案。毡绣接羔袋的纹绣,作为牲畜兴旺的象征和祝福,接羔袋的两面多数绣吉祥纹,边缘上绣回纹。为了防止接羔袋的口子抻长或撕开,要用双方向驼毛绳压条。接羔袋的背带是从袋子下面整个兜底缝制的,如果只是缝在袋子两侧的毡子上,毡子容易撕开或裂开口子。

(2)筷子筒:用毡子缝制的约一尺高的圆形口袋,专门用来装筷子的,叫筷子筒,有绳索做的提把儿,挂在蒙古包的哈纳头上。筷子筒的口子和底座部位分别用四指宽的红布来镶边,上边绣回纹,中心部位绣竹子纹,两侧用细驼毛绳压条。

(3)碗口袋:专门用来装碗的毡绣口袋。高一尺,直径一拃。碗口袋的绣纹,与筷子筒差不多,口袋口有绳带子或有提把子。游牧走“敖特尔”或走“阿音经”(长途运输、拉脚),把碗装进去,拴挂在骆驼前峰或马鞍前鞒上。

(4)茶袋子:用于装砖茶的毡绣口袋。长方形的,单白色,绣有竹子纹或长寿纹。

(5)沙嘎口袋:装沙嘎用的毡绣口袋。圆筒形或方形,绣有竹子纹或长寿纹。

(6)熟皮口袋:装熟皮条或熟皮边角料。长方形,绣有波浪纹。

(7)零碎物件口袋:装手头用的零零碎碎小物件,走“敖特尔”,长途拉脚时随身携带。中心部位绣有竹子纹或长寿纹,边缘镶边绣回纹,开口处用驼毛绳压条。

(8)羊羔断奶袋:为了让绵羊羔、山羊羔断奶而准备的白毡子口袋。在这种袋子里装入牛粪使之发酵发臭,再把它涂抹在母羊的乳房上,以达到羔羊厌恶其味而不再吃母羊奶的目的。形状像水桶,上边安上提把子,绣有竹子纹或波浪纹。

(9)锅耳抓手:用来抓住锅耳的两块小毡片,长一拃,宽四指,长方形,上面密密麻麻地纳缝竹子纹。它的作用就是,冬天从外边搬动铁锅时防止锅耳烙手;从灶火上移动时防止锅耳燎手,以及防止锅灰沾手上。两块毡片用细绳连住,平时不用的时候把它挂在蒙古包东南哈纳头上。

传承人简介

孟根其其格 女,1959年8月出生于苏尼特左旗赛音高毕苏木(原达尔罕乌拉苏木)巴彦都楞嘎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毡绣文化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

1970—1974年,在苏尼特左旗达尔罕乌拉苏木小学读书。1975年回乡当牧民,从那时开始向其母亲学习毡绣技艺。她的毡绣作品主要有:毡绣坐垫、毡绣垫圈、毡绣口袋、毡绣书包、毡绣茶口袋、毡绣驼车挽具、毡绣驼鞍屉、绣花毡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