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尼特左旗长调歌曲分类及特点

苏尼特左旗长调歌曲分类及特点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调歌曲研究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长调歌曲进行分门别类。第三类是表达怨恨的长调歌曲,包括表达对父母、对长者、对恋人怨恨的歌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歌曲代表性传承人。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是在苏尼特人民中间具有长久传统的长调演唱方法。长调歌曲研究家认为,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具有漂亮、庄重的风格。

苏尼特左旗长调歌曲分类及特点

长调歌曲研究专家、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对长调歌曲进行分门别类。其中,蒙古族长调歌曲研究家、著名长调歌曲歌唱家、艺术博士格日勒图从演唱艺术角度对长调歌曲进行了如下分类:

(一)依据演唱者心理活动区别而分类的歌曲

第一类是庄重的宴歌、哲理性的歌曲、宗教歌曲、古如歌曲和婚庆歌曲。

第二类是思念歌曲,包括思念家乡、思念父母、思念亲人的歌曲。

第三类是表达怨恨的长调歌曲,包括表达对父母、对长者、对恋人怨恨的歌曲。

第四类是赞颂歌曲,包括赞颂父母养育之恩、赞颂恋人、赞颂国家或家乡的歌曲。

(二)根据音乐结构和形式所分类的歌曲

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可以根据其音乐结构和形式分为六种:短小的长调歌曲、普通长调歌曲、慢节奏长调歌曲、潮尔长调民歌、音乐伴奏长调歌曲、长短调混合歌曲等。

(三)反映劳动和生活形态的歌曲

牧区母畜遗弃刚出生的仔畜时,牧人唱的叫“劝奶歌”;母绵羊遗弃小羊羔时唱的叫“呔咯歌”;母山羊遗弃小羊羔时唱的叫“朝依咯歌”;母牛遗弃小牛犊时唱的叫“斡伯勒劝奶歌”;母驼遗弃小驼羔时唱的叫“嚯卜梭勒劝奶歌”;还有赛马时呼唤加油歌、邀请搏克手上场歌、射箭时呼唤歌以及沙嘎游戏呼唤歌等。

传承人简介

莫德格 女,蒙古族,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苏木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歌曲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小学唱长调歌曲,于1948年参加当时东部联合旗牧民培训班。1949年,她在锡林郭勒盟干部学校学习期间,以其演唱才华被色拉西、美丽其格等艺术家发现,被推荐到内蒙古歌舞团当长调歌曲独唱演员

1951年,中国党政代表团出访蒙古人民共和国时,莫德格作为随团演员在乌兰巴托参加演出。

1954年,在呼和浩特举行的全自治区青年歌手比赛上,莫德格获银奖。

1956年,作为由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王再天率领的中央少数民族慰问团成员赴西藏进行巡回演出。从西藏回来后,慰问团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59年,因工作需要,莫德格调入内蒙古广播文工团工作。

1964年至1986年,莫德格在苏尼特左旗民政局工作,1986年退休。

2001年,香港作协授予莫德格“著名长调歌曲歌唱家”称号。

2004年,莫德格长调歌曲《绿缎子》CD光盘出版;同年,蒙古国文化部授予莫德格“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2004年8月,国家文化部民族群众艺术发展中心聘请她为“特邀民间歌手”;在由中国民族群众艺术保护工程领导小组、文化部民族群众艺术发展中心、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晋中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二届南北民歌大奖赛”上获得金奖,并荣获“中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贡献奖”。

2007年9月29日,内蒙古长调歌曲艺术研究会授予莫德格“新中国第一代歌唱家”荣誉称号。

2008年,内蒙古艺术学院聘请莫德格为“特邀教授”。(www.xing528.com)

莫德格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女高音歌唱家。

扎格达苏荣 蒙古族,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955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歌曲代表性传承人。扎格达苏荣小时候就学会很多民歌,显示出音乐方面的天赋和才华。1974年,扎格达苏荣被招入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当独唱演员。1976年,单位送他到内蒙古艺术学校进修,他师从著名长调歌曲歌唱家照那斯图老师,学习唱长调。期间,有幸结识歌王哈扎布老师,进一步学习提高。1982年,扎格达苏荣调入内蒙古广播艺术团工作。同年,参加全国部分省、自治区歌咏比赛获得优秀奖。1988年,在第六届华北地区音乐舞蹈节上,获得青年歌手民族组二等奖。1992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蒙古族歌曲广播电视大赛上获得专业组二等奖。2000年,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奥林匹克合唱大赛上,内蒙古广播艺术团获得三等奖,扎格达苏荣担任领唱。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西部地区民歌电视大赛上,扎格达苏荣获得蒙古族长调最佳歌手奖、原声独唱组金奖、原声多声部朝尔歌曲金奖等。2009年6月,扎格达苏荣被任命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歌曲代表性传承人。

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

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是在苏尼特人民中间具有长久传统的长调演唱方法。长调歌曲研究家认为,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具有漂亮、庄重的风格。苏尼特部落有名气的长调歌手曾经指出:孛儿只斤调,是以“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古尔班舒让海拉嘎”(仨亮声)、“古尔班额儿古格”(仨高挂),“古尔班嘎如嘎”(仨起点)、“古尔班朝黑雅”(仨敲击音)、“古尔班哈雅拉嘎”(仨抛音)独特的演唱方法为特点的音乐曲目。

苏尼特文化遗产中,为什么有“孛儿只斤调”这样一个名词术语?

据传说,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两个旗加起来共有一千个台吉(旧时蒙古王公的爵位名号)。曾任苏尼特左旗旗长的苏德宝在他撰写的《苏尼特左旗史记》中,引用了苏尼特左旗《苏力德祭文》中的“人有一万,台吉一千”的记载。据《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翼旗札萨克毕希尔勒图亲王玛格苏尔扎布辖旗台吉名单》,今苏尼特左旗台吉贵族就有五百名。由此可见,左、右两个苏尼特加起来拥有一千名台吉,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音乐研究家认为,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两个旗黄金家族将宫廷音乐以孛儿只斤氏命名,传唱至今。在苏尼特旗,也有称马鞍为“孛儿只斤马鞍”,称马头琴为“孛儿只斤马头琴”的习惯。

为了使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演唱方法和特点,现以苏尼特长调歌曲孛儿只斤调传承人高·查达尔巴拉演唱的广泛流行于苏尼特地区的《阿鲁库布其》(又译作《北山岭马驹》)、《遥望可见的杭盖》、《清凉宜人的杭盖》等三首长调歌曲演唱方法为例,结合元音和谐音韵学,对三首歌曲中哪一个部分是如何运用孛儿只斤调“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古尔班舒让海拉嘎”(仨亮声)、“古尔班额儿古格”(仨高挂)等方法的,作一介绍:

(1)《阿鲁库布其》,是在蒙古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首歌曲。据苏尼特人的说法,这首歌就是具有“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古尔班舒让海拉嘎”(仨亮声)的“孛儿只斤调”,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传说。这个歌曲在阿鲁戈壁核心地带的传统演唱方法是:

在歌曲的第三句里边三次重复了孛儿只斤诺古拉或弓形诺古拉方法。这就是指民间说法中的“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演唱方法。

该歌曲最高音“1”,是以“6”音为基础亮声高挂,第一个亮声位居第四句曲子上。而另外两次亮声位居第五句曲子里边,以弓形起落、跳跃方法包含其中。

孛儿只斤调“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方法,也表现于短调或有节拍的《阿萨尔》曲子中。例如:《阿都沁阿萨尔》中就包含1·2 35│25 13│61 5·1 “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的基本模式。

(2)包含孛儿只斤调“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方法最多的歌曲是苏尼特人传说中的具有“古尔班额儿古格”(仨高挂)法的《清凉宜人的杭盖》。

该歌的所谓“古尔班额儿古格”(仨高挂),即123 561曲子结构在低八度唱两次,“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演唱法重复三次,“清凉”“清澈的”“静静流淌”三组词用同一个曲调来演唱,作为“古尔班嘎如嘎”(仨起点)三次亮声到高音“1”上边。

(3)苏尼特地区传唱的《遥望可见的杭盖》这首歌,是苏尼特左旗上一辈歌手代表之一的格·吉雅在20世纪60年代初留给我们的为数不多的歌曲之一。

孛儿只斤调“古尔班诺古拉”(仨折音),位居该歌曲的头一句,而且歌曲结尾曲子提升,以“2”来做结尾,这是很新奇的。

由于苏尼特人语音纯正,苏尼特地区传统的孛儿只斤调演唱方法中,“三元音韵调”秩序保留得非常好。这在苏尼特左旗上一辈民歌歌手们留下来的录音歌中可以听得很清楚。

苏尼特演唱法中长调歌曲结尾 “音节很多。

乌珠穆沁演唱法的结尾用“”音节,呼伦贝尔巴尔虎演唱法结尾用“”音节多。

元音和谐音韵法基本因素方面 “”,苏尼特演唱法里常用“”等音节,而这些音节按照三元音和谐律进行交替 。

三元音,就是指蒙古语语法中的阳性元音、阴性元音、中性元音,其和谐律是:“阳—中—阳”“阴—中—阴”“中—阳—中”“中—阴—中”“阳—中—阴”“阴—中—阳”。歌词中,按照这个和谐律进行交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