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学者认为,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是蒙古族告别狩猎业,驯化野生动物,逐渐转向畜牧业、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

蒙古民族的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中最具独特风格的艺术奇葩,经过代代草原歌手的继承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诸多文化艺术中最为光华四射、耀眼夺目的璀璨明珠。

2005年11月2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2006年5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学者认为,蒙古族长调民歌艺术,是蒙古族告别狩猎业,驯化野生动物,逐渐转向畜牧业、游牧生产生活方式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可以说,长调集中体现了蒙古游牧文化的特色与特征,并与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生态观、人生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贯穿于蒙古民族的全部历史和社会生活中。长调民歌,使人联想到蒙古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富饶美丽的牧场、清澈见底的江河、高峻的山峰,以及茂密的森林、旖旎的自然风光、矫健的骏马,具有激发对家乡、父老乡亲、儿女、爱人、朋友的热爱之情的神奇魅力。不论人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听到悠扬舒缓的蒙古族长调,便会联想起那茫茫无际的大草原,联想到蓝天、白云、毡包和畜群,都会令人体味到草原独有的春天的喜悦、夏天的激情、秋天的深沉和冬天的浪漫。长调是流淌在蒙古人血液里的音乐,是离自然最近的一种音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产物,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直接倾诉。(www.xing528.com)

一般人的理解,所谓长调就是字少腔长。但是,传统长调歌曲演唱者和研究者根据其演唱方法和特点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