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端”即事物的边缘或开始的意思;“午”是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这样五月五日就作为“端午节”了,又因为“午月”和“午日”两个“午”字重复,所以又叫“重午”。古人常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又谓“端阳”。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讨好皇帝,避讳“五”字,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船等习俗,在民间传说中,普遍认为这与纪念屈原有关。相传战国的时候,楚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看到楚国屡遭秦国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他站在楚国人民的立场上,为使国家免于覆亡,坚决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楚怀王不接受屈原大夫联齐抗秦的主张,被张仪骗到秦国软禁,逼他割地献城。楚王又羞又悔,忧虑成疾,不久便死于秦国。这消息传到楚国,忠贞的屈原悲愤欲绝,上书新即位的顷襄王,望其近忠远奸,选将练兵为怀王报仇。谁知顷襄王宠信奸佞,将屈原削职流放。秦国一看时机成熟,便于公元前278年,出兵攻下楚国的郢都。楚国失地千里,百姓尸横遍野。屈原眼见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自己救国无望,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心如刀割,在极端忧郁、悲愤、绝望、满怀热情不得舒展的情况下,於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当地渔民闻讯迅速驾舟赶来打捞,可总不见屈大夫的身影。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入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贞洁的孩子们。(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