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中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在居室墙上贴上几张年画,更能增加节日的气氛。年画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活动而产生的。早在尧舜时期年画就出现了,时至今日,春节还保持贴年画的传统。
年画来源于“门神”。它是由古时的门神画演变而来的。关于“门神”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南朝梁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到了唐代,便由将军秦叔宝、胡敬德出来代替假设中的神荼、郁垒子。据《三教搜神大全》称:“户神,唐秦叔宝、胡敬德二将军也。”用意是消灾纳福,镇妖辟邪。明朝吴承恩著《西游记》里讲述了这个故事:有一次唐太宗得了病,夜里做梦听见鬼叫,无法安寝。第二天,太宗便把此事告诉了诸位大臣。大将秦叔宝向太宗请求说,自己愿同胡敬德全副披挂,持锏仗剑,把守宫门。太宗应允了他。这一夜,唐太宗果然睡得很好。唐太宗为了以后睡觉都能安宁,又不忍心叫两位老将夜夜守在宫门,便命画工画了秦、胡二人的像,悬挂在宫门的旁边。久而久之,上行下效,两人就成了“门神”。可见“门神”与门画是有密切联系的。民间还有将钟馗作为门神贴于门首的传说。钟馗之为门神,看来也是“刻画效象,冀以御凶”。(www.xing528.com)
上海郑曼陀把日历和年画合二为一,制成“日历牌”年画和挂历年画,至今风靡全国。解放后,新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多以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劳动生产、建设四化等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年画已可用不同的先进方法印刷。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广泛,风格不一。其形式有中条、屏条、挂签、斗方、窗顶、灶画、喜幅等数十种。其题材有山水花鸟、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等,而且风格各异: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扩、苍劲闻名;天津“杨柳青”年画,以细巧、典雅而著称;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苏州的桃花坞年画,则以粗壮,朴实见长;漳州年画,黑底粉印,绚丽多姿,浓丽凝重,独具一格;佛山年画,红底黑版,细润柔和,色彩缤纷,别饶风趣。此外,还有四川的锦竹、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都具有独特的风采。现在,年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大美术工作者根据推陈出新的方针,对年画进行了改革创新,创作出不少具有强烈现代气息和浓厚生活情趣的新年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