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一是构建“一核四体”治理组织。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整合乡村、社会、群团、企业等多方组织资源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探索构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委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集体经济组织为经济主体、农民合作组织等为参与主体的“一核四体”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二是健全“三治融合”的治理主体。进一步规范和健全村级各类组织,该建立的建立,该规范的规范,该撤销的撤销。探索建立健全法律服务组织、村贤理事会,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等法治组织和德治组织,确保乡村治理主体健全完备。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三是建立“七+”网格治理队伍。统筹各类资源,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治理网格、设立党小组,建立“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村级后备干部+妇联执委+青年骨干”的网格治理队伍,优化治理力量。(县委副书记王志成同志负责,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妇联、团县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
(二)坚持产治结合,建立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机制。以党组织建设标准化为统领,扎实开展党建融合行动,深化“一强三融”模式,推动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采取“党组织+”工作模式,大力推广党组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建设”经验,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电子商务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党组织的力度。有效结合曲子镇西沟村“党组织+联合社+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村社合一”模式,村级成立产业联合社,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联合社理事长,村主任担任监事长,“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抓产业发展,村党组织牵头制定联合社发展章程,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指导联合社及其他合作社按照章程规范运行;在联合社成员社中设立党小组,注重把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发展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持续推进“331+”村集体入股经营,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融合产业带动发展体制,聚集产业扶贫主攻方向,以“漫山遍野种草、家家户户养羊、线上线下杂粮”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肉羊存栏量、产值、人均来自肉羊产业收入“三年翻一番”的目标,打造26个标准化养羊专业村,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市场化运营、村级有效组织、农户自发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联动机制,打造多元参与、多维突破、旱涝保收的产业发展联合体,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互联互补、共促共赢。(县委常委、副县长魏凯选同志负责,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局牵头,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等相关单位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
(三)坚持人才驱动,完善乡村治理的组织体系。坚持人才与治理深度融合,实现人才振兴驱动乡村治理,同步有效推进。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抓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抓基层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抓基层基础保障工作、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大力整治“村霸”和党员信教问题),探索开展村干部“三化”(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村党组织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本土化,村文书公职化)行动,围绕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目标,持续推进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专职村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全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按照“不设比例、不定指标、应整尽整”的原则,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从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深化党员信教参教专项整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五个一批”(撤换调整一批、回引下派一批、组织培训一批、培养后备一批、整顿提升一批)要求,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各乡镇党委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分析研判,对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坚决进行调整。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机制,坚决防止和查处以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影响、控制村“两委”换届选举的行为,严厉打击干扰破坏村“两委”换届选举的黑恶势力、宗族势力。三是实施“外引内培”工程,增强人才队伍引领力。坚持“外引”和“内育”两手抓,要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一批优秀组织人才、下派一批乡村治理人才、培养一批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人才科技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加强村级党组织力量,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推动产业长效发展,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服务乡村、治理乡村、发展乡村,实现人才振兴与治理有效同步推进。(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浩文同志负责,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县委直属机关工委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
(四)创新治理模式,探索三治融合的“环县实践”。坚持在党组织领导下,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一是完善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健全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在村民大会上向全体村民报告工作。实施村民自治四项工程,发挥群众自治组织在村级事务、公益服务、治安管理、互助养老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丰富民主议事协商形式。借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原理,规范村民议事程序,推广以村“两委”提议、村民议事会评议、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两议一监督”议事协商机制。完善村民议事协商工作程序,采取电话、会议、QQ群、微信群、乡村微信公众号、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民主协商。充分听取“两代表一委员”、乡贤人士、致富带头人、在外务工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增强村级事务决策的民主性和代表性。鼓励开展民情恳谈、村民说事、百姓议事、妇女论事等协商活动。三是推行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由乡镇指导,按照“应公开、尽公开”要求,拓展细化公开内容,及时公开组织建设、公共服务、脱贫攻坚、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村务公开监督检查。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推进村级事务即时公开。四是推进乡村依法治理。推动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权力监督,将政府涉农事项纳入法治化管理。推动农业农村综合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规范执法程序,严厉打击和依法查处各类坑农害农行为。积极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法律进乡村”活动,加强普法教育,提升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水平。同时,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行动,倡导广大村民形成依法办事、议事、管事的良好风尚。五是强化农村法律服务供给。推行以案释法,推动司法便民,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完善县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设,探索推行乡镇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鼓励建设行政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加强农村法律援助,建立律师联系乡村制度,开通困难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涉农法律援助和公证服务覆盖面,持续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探索“平安乡村”机制,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机制,扎实开展智慧农村警务室建设。六是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结合“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维护,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乡镇每月、村组每周开展一次排查,及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鼓励成立民间调解组织,采取“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邀请五老”等举措,推动人民调解、民间调解、治安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动互补,全面化解容易引发恶性命案的家庭矛盾和邻里、债务、土地等纠纷,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组织理论专家跟进社会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疏导社会心理。推动法院跨域立案系统、检察服务平台、公安综合窗口、人民调解组织延伸至乡村。七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运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乡(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宣传教育阵地,利用乡镇集市贸易日、传统节日、假日和农闲时间,采取现场宣讲、文艺演出、远程教育、媒体传播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全县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等典型人物选树和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社区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五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八是着力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推进移风易俗行动,成立红白理事会,因村制定具体标准,建立红白喜事备案制度,整治婚丧喜庆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和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加强农村公墓规划和建设,推进殡葬管理和改革。把爱党爱国、守法诚信、热心公益、履行义务、勤劳致富、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强化舆论监督和道德约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正锋同志负责村民德治建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效仁负责村民自治法治建设,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民政局牵头,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文旅局等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www.xing528.com)
(五)建立权力清单,完善村级权力监管机制。实行村级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制定出台《“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乡村监督主体责任,不断加强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督促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履行知情、建议、质询、审核和检举五项监督权力,对村级重大事务、重大项目工程及扶贫政策资金落实、资产资源处置等村级公共权力事项及村民宅基地审批、困难补助申请、土地征用款分配、村级印章使用等便民服务事项进行全方位监督,着力构建权责明确、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乡村小微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切实打通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刘永杰同志负责,县纪委监委牵头,县委巡察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等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
(六)实施“基础通联”,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按照“缺啥补啥、整村推进”的原则,全面补齐水、电、路、田、网(互联网)、环(环境整治)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水电路网全通、村组社户联通。一是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在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的基础上,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建设(硬化路面一般为沥青或水泥路),建立健全村庄内部道路管护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护路员的职责,做好路面清扫、边沟清理、路肩及边坡杂草修剪等工作,切实做到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有路必养、养必规范。二是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全面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药化肥减量、土地保护、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生态环保措施,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投入,补齐建设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全面做好公厕建设、户厕改造、清洁村庄创建等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打造干净漂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村居环境。三是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填平补齐要求,各乡镇因地制宜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中心改扩建,将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成为一个集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活动、社会管理、民主监督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政府服务“超市”。四是大力实施“智慧村庄”创建工程。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为依托,围绕特色产业、农产品销售、环境整治、乡村旅游、便民服务五大重点领域,创建智慧乡村示范村26个,逐步推进“互联网”与“三农”的深度融合。(县委副书记王志成同志负责,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交运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环县分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水务局、县文旅局、电信公司等配合落实,各乡镇具体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