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 环县是甘肃省羊只饲养量最多的县区之一。县域民间加工烹制羊肉注重保持原汁原味,以滩羊、黑山羊肉为主材可烹制清汤羊肉、清炖羊肉、手抓羊肉、蒸碗羊肉、爆炒羊肉、大件羊肉、烤全羊和羊杂碎、羊肉包子、羊肉䏴子、羊血面等特色佳肴10余种。羊羔肉、黑山羊肉为地方特色美味佳肴。环县滩羊二毛皮系哺乳期羊羔宰杀后获取的皮张,为裘中珍品,民间久有端午节宰杀羔羊食肉取皮的传统。产自县北部的羊羔肉肉质鲜嫩,肥而不腻,馨而不膻,是上等食材,烹制方法有蒸、炖、炒、焖、煸、烤近10种。地产黑山羊属陇东黑山羊,其肉质嫩滑,肌纤维细密,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维生素及铁、锌、硒等元素,历来被视为秋冬进补的上等肉食,常吃可健胃益气,和血补虚,增强人体免疫力。
【荞麦面食】 县域荞麦种植面积大,总产量高。荞麦籽粒饱满,其面粉细腻、筋道,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氨基酸、维生素和铁含量高,是公认的保健食材。荞面是民众常用主食原料,可做成粑粑、饼子、发糕、卷子、油馍馍(圈圈)、削面、剁面、饸饹面、麻食子、窝窝、煎饼、搅团、凉粉、锅巴等不同类型和风味的食品十多种,以荞剁面、饸饹面、煎饼、搅团、凉粉、油馍馍最具特色。荞剁面是特色家常饭,制作时用温水和面,反复揉搓后置于案上,擀为厚约5毫米面张,用长约一尺的特制双柄刀剁成面条,煮熟后配以羊肉臊子汤或大肉、鸡蛋臊子汤食用。饸饹面是城乡办婚丧喜事款待亲朋的第一道饭食,制作时将荞面用温水拌和,搅揉后将面团填入床子轧成面条入锅,煮熟后配以羊肉臊子汤食用。
【燕麦面食】 燕麦在县北部有小规模种植,是风味独特的小杂粮,籽粒可炒食,也可做成麦片,磨粉可做成炒面、柔柔、饽饽等。燕麦面柔柔的做法是,先将燕麦入锅煮至三成熟,出锅晾干磨成面粉,将面粉加水搅拌揉搓后擀成薄饼入笼蒸熟,出笼稍晾后切成面条状,配以佐料食用。燕麦是低热量食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叶酸,适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食用。(www.xing528.com)
【米面面食】 黄米长期是县域民众主食原料之一,除做成干饭、稀饭、米粥食用外,其面粉可做成米面“铜锤”(馒头)、发糕(黄黄)、黏糕等。米面“铜锤”的做法是,将黄米浸泡后用文火炒干并磨成面粉,置于盆中用开水拌和,在35摄氏度左右发酵约6小时,再摊于面案加少许小麦粉面纤和匀,揉成馒头状入锅蒸熟。馒头金黄透亮、花裂开瓣,入口松软香甜。米面发糕的做法是,将米面发酵后摊于笼屉上蒸熟,出锅冷却后切成方块状食用,也可发酵后烙成小饼食用。黏糕的做法是,将黑、白、黄黏糜子碾米磨粉,加开水烫软,在30摄氏度左右发酵约5小时,入笼蒸熟后团揉成面棒,可切成小丁、小饼入油锅烹炸后撒白糖或蜂蜜食用,也可擀成薄饼包上麻腐、红糖等馅料做成角角,入油锅烹炸后食用。
【黄酒】 县南部及东北部农家过年节、办婚丧事皆有自酿黄酒的传统,曲子、木钵、八珠、樊家川、合道等乡镇黄酒质优味美。酿造黄酒包括选料、制曲、泡米、蒸米、发酵、出酒等工序,其中制曲、发酵环节最为关键。夏季伏天将小麦粉成粗粒,入锅煮成半熟,加柴胡等中草药水搅拌后压入升子成方块形,装入麻袋用禾草包裹,发酵一月制成酒曲。酿造时,先将黏米、酒谷米煮熟,加入一定比例酒曲拌和后入缸封口,在温度30摄氏度的火炕上发酵一月后过滤出酒。酒色赭黄而清透,炖沸饮用,味醇厚浓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