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人与农村人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

城市人与农村人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3列出的6个Logistic 回归方程,探讨了农民工对自己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对农民工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影响,较之对农民工是“本地人”的身份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判断自己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这一分析结果与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完全相反,良好的社会流动不仅不能提升农民工对自己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相反还会显著地弱化这种身份认同。

城市人与农村人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

表3列出的6个Logistic 回归方程,探讨了农民工对自己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1仅导入了性别、年龄和婚姻变量。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性别和年龄变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女性受访者比男性受访者更容易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在向城市市民转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相对要少一些,她们更容易在城市中获得就业的机会,并且也更容易满足于现状,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男性比女性更能体验到来自社会的排斥与不公,从而导致女性比男性更加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人。年龄对农民工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影响,较之对农民工是“本地人”的身份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里人。这与现实也是相符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当部分群体很小就随着父母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很少接触农业劳动,这种非常淡薄的乡土记忆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里人,但是现实的权利排斥,又使得他们更倾向于认同自己不是本地人。

在模型1的基础上,模型2导入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探讨这些变量对农民工“城市人”身份认同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判断自己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这可能与社会文化有关,就是城里人有文化,农村人没文化,而来到城市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命运也一直是农村人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所以学历高的农民工更有可能认为自己是城市人。在职业方面,企业主、个体户这些处于农民工职业分层最上层位置群体的“城市人”身份认同感最强。职业作为衡量一个人在社会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对农民工城市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不难解释,更何况处于职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他们的生活水平甚至超越了相当部分原来的城市居民。另外,处于中等收入群体相较于低收入群体而言,更认可自己的城市人身份。不过党员身份对于农民工“城市人”身份认同依然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模型3进一步导入主观意识变量,结果发现,与主观认同处于社会上层的农民工相反,那些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城市农民工更倾向认为自己是农村人而非城市人。这也表明,那些认为自己社会地位越高的农民工,越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城市人。(www.xing528.com)

在模型3的基础上,模型4、模型5分别导入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结果发现,除代内流动距离变量,其他社会流动的影响均不显著。无论农民工在代际间怎样流动,都不会对他们的“城市人”身份认同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代内的流动距离对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是显著的,而且流动距离越大,对自己是城市人越不认同。这一分析结果与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完全相反,良好的社会流动不仅不能提升农民工对自己是城市人的身份认同,相反还会显著地弱化这种身份认同。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当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到达一定高度时,体制性的排斥让他们很难再向上流动了,这使得那些已经实现向上社会流动而想再进一步向上流动的农民工群体对体制的梗阻有着切身的体验。第二,一般来看,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农民工群体是农民工中的精英,较之其他农民工,他们更能感受到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乡二元体制排斥农民工所受到的歧视,更能意识到进城农民工并没有获得完整的市民权,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认为自己并非是城市人而是农村人。上述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些在城市实现了向上社会流动的农民工不仅没有强化他们的城市化的身份认同,反而更能够感受到他们与城市人之间的权利差异与身份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