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样本统计描述结果来看,有81.8%的受访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外地人,仅有18.2%的受访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本地人(见表1)。对此,表2列出的6个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农民工判断自己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影响因素。
模型1主要探讨了性别、年龄和婚姻对农民工判断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影响。从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年龄和婚姻的影响显著。比较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外地人。这也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更具有批判意识,在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他们更能意识到自身所受到的排斥与歧视。事实上,与出生在1970年代及之前的农民工相比,出生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从事农业劳动的经验,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自小随父母成长于城市,已经褪去传统农民的大多数特征,与城市里长大的青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在现有制度的安排下,他们的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他们在城市里的权益受到排斥与歧视,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从心理上对城市融入产生模糊,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巨大的鸿沟。而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农民工似乎有更好的融入城市的体验,这一点彭远春已从社会记忆和实践互动方面给出解释。认为乡土记忆越浓,那他们就越认为自己是农民,反之亦然。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客观社会地位变量,探讨其对农民工判断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影响。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民工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外地人;同样,收入越高的农民工越不认为自己是本地人;代表政治资源的党员身份对于农民工判断自己的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没有显著的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模型3进一步导入主观意识变量。分析发现,在那些认为自己比五年前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了的农民工中,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本地人。事实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工形成自己是本地人的判断。(www.xing528.com)
在模型3的基础上,模型4和模型5分别导入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结果发现,无论是流动方向还是流动距离,其对农民工判断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H1并没有得到验证,这表明,社会流动并不能有助于提升城市农民工对自己是本地人的归属感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